别把成绩单焦虑延续到大学_大学寄成绩单给家长,有必要吗?是非常多小伙伴都想了解的内容,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别把成绩单焦虑延续到大学_大学寄成绩单给家长,有必要吗?相关信息,欢迎大家的分享收藏哟!
关于教育议题,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业,从小学到大学的持续“全面监督”以及强烈的干涉倾向,往往是问题的一部分。媒体曾报道,许多大学生的家长仿照小学建立家长群,渴望时刻掌握孩子在校状况。
从“家长群”到“成绩单”,家长何时能摆脱高中式的思维方式,真正将大学生视为独立的成人,并尊重其成人间应有的边界?
“我付了费,查看一下有何不可?”
让家长看看成绩单有何问题?除非成绩极差,否则为何害怕家长看到?这种逻辑类似于有些人侵犯他人隐私时理所当然的态度:你若无秘密,何惧被人看见?
个人信息和隐私是个人主权的一部分,人们有权期望他人尊重自己的私密。不能仅凭“是否有不当行为”来剥夺他人的隐私权。
在隐私问题上,即使是父母也不例外。未经大学生本人同意,绕过身为成人的大学生直接与家长沟通,打着“为学生好”的旗号发送成绩单,这是不尊重大学生作为一个能够对自己负责的成年人的表现。
尽管大学生依赖父母的经济支持,但这并不能成为父母有权干涉的理由。将亲子关系简化为“谁出资谁做主”的经济逻辑,会导致误解。若依此类推,父母年老后,子女照顾父母时,岂非也能对父母有所控制?
父母投资教育,目的是希望孩子成长为心智成熟、独立且能为自身选择担责的人。过度干涉年轻人的成长,尤其是在他们应独立负责的时期,仍无法割舍这种控制欲,反而阻碍了他们的独立。
大学还需要家长的督促吗?
实际上,家长关心孩子的大学成绩并无大碍。关键在于家长如何看待分数。
“向家长发送成绩单”背后隐藏的问题是,这可能导致中学时期的“分数焦虑”延续至大学。有人常说大学生活轻松,实则不然。
如今的大学生活并不轻松,成绩仍然重要,但与高中单纯追求高考分数不同,大学的评估标准更为多元化,提供了多种发展路径:有的争取保研,有的专注研究准备考研,有的投身科研,有的积累实习经验以获取工作机会,有的参与各类竞赛。
如果家长仅了解成绩单,而不了解大学的整体生活和全面的评价体系,很可能加剧“分数焦虑”:这门课分数怎么这么低?那门课高分,是否意味着整体分数都很高?你在班级排名如何?你是不是在学校荒废学业?
过分注重成绩、结果和功利,家长的焦虑会转嫁给学生。虽然知晓成绩可能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防止学生过于松懈,但现在大学已有严格的内部督促机制,何必再增加一层压力,让家长进一步加重学生的焦虑呢?
或许确实有些大学生过于放松,学校的监管对他们无效,但远在他乡的家长仅凭成绩单能实现有效的“督促”吗?自主性的觉醒是社会化的关键指标,真正的成长与独立始于摆脱家长的控制,自我管理和承担选择的后果。
如果学生始终在“家长”的阴影下,无法脱离“家长”的监管,他们如何独立?那些过于放松的学生,问题可能不在于“家长管得太少”,而是“过去的管教过多”,他们尚未学会自我管理。
家长们,是时候放手了!
有媒体报道指出,当前大学生存在“成熟延迟”现象:部分大学生缺乏独立决策和承担责任的能力,尽管已二十多岁,但他们的人生探索之路却由家长主导。
父母甚至会直接与老师沟通,表示孩子学业繁忙,希望老师有事直接找他们商量。从保研、公务员考试、恋爱到就业,全都在家长的干预下进行。
清华大学的甘阳教授曾表示,开学典礼上有家长询问他对家长的建议,他的回答是:你们最好少管。你们应当信任清华大学。
厦门大学的徐岚教授对此感到不解,竟有研究生导师提出研究如何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加强家校合作。为何会出现高中化现象和成熟延迟?如果家长不放手,不打破这种“分数监视”,成熟只会更加滞后。
过度插手的方式只会让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疲惫不堪。大学的魅力在于它应提供一个广阔且自由的发展空间。
凡事离不开“家长”的学生,难以长大;而总是期望“家长”介入的大学,表明其还不够成熟。我记得有些大学采取措施,鼓励新生独立报到,设置多个环节限制家长参与,甚至为独自报到的学生设立“独立奖”。
多年前,一所大学在新生报到处挂起横幅——请家长放手,我们来保驾护航。
大学教育需要这样的自信,需要相信年轻人有能力独立成长。
关于别把成绩单焦虑延续到大学_大学寄成绩单给家长,有必要吗?的内容小编就阐述到这里了,希望本篇的信息能够解答大家目前的疑问,想要更多最新的内容记得关注多特软件站哟!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