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期间,曾宣称退出币圈的李笑来再度活跃于微博,力荐某M字头区块链项目,声称其能解决以太坊与EOS的现存问题。然而,经媒体调查,该项目实为其自家投资。这一现象,加之层出不穷的“创新”项目,昭示着币圈“造梦者”并未因监管压力与舆论曝光而收手,只是变换手法,准备新一轮的“收割”。
**地下“亲友会”兴起,虚拟币圈钱转向隐秘**近两周,币圈内部人士向懂懂笔记透露,发币、圈钱行为正由明转暗,以“亲友会”等形式悄然进行。昔日高调的币圈“峰会”、“沙龙”亦改头换面,化身金融服务(理财)技能交流会、分享会,披上合法外衣,吸引更多信息闭塞的中老年人群参与,令人担忧更多“吃瓜群众”与等待解套的“老韭菜”将步入陷阱。
**发币机构“换马甲”,虚拟币穿上“理财产品”外衣**“真正的价值投资,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循着线报,懂懂笔记参加了某“财富”沙龙。沙龙选址广州天河区一高档茶餐厅包厢,仅提供十余笼港式茶点作为参会“福利”。开场,主讲人“刘导师”便要求全场人员关机并将手机置于桌面,此举或为防止来电干扰,抑或防备偷拍全程。
“能参加此私董沙龙的,皆为精挑细选的贵宾。”刘导师巧妙解释了沙龙规模之小,声称市面上大型理财峰会多为圈钱工具,唯有此类面对面交流,方能建立互信,实现资产稳健增值。
在铺垫、预热后,他开始推介一款名为“某某宝”的理财产品,声称其与国际黄金交易价格挂钩,内地用户可通过委托方式进行买卖,价格随国际金价波动。产品采用“第四代”分布式记账技术,与欧美最新区块链技术同步,确保用户数据安全,优于银行理财产品。
至此,这款看似普通的理财产品实为化了妆的数字虚拟货币。发币机构以沙龙形式推销无名虚拟货币,尽管手段翻新,但每当刘导师列举资产增值案例,展示过往用户投资回报时,现场总有人热烈鼓掌,氛围热烈。
**2. 虚币“凉凉”,换个套路再来过**“货币期货听过,虚拟货币期货新鲜吧?”
曾在北京某发币机构任职的何敏(化名)透露,鉴于今年币圈负面新闻频出,许多机构不敢公开集资,转而举办小型私享会募集资金。为消除投资者对区块链、比特币等概念的抵触,机构对虚拟货币进行全面包装,改头换面仅是最基本手法。
“年中起,一些机构开始发行虚拟货币期货。”何敏表示,虚拟货币期货概念与传统货币期货、外汇期货相似,交易方式接近。投资者只需按期货合约价格的5%-10%交纳保证金,即可利用杠杆,以小博大,传闻可实现十倍甚至更高收益。
然而,虚拟货币期货与传统期货最大差异在于,前者不受任何市场法则约束,其价格完全由发币机构操控,与任何实物资源、贵金属挂钩的说法纯属虚构。初期,机构引导投资者看涨,制造盈利希望。待购买期货的用户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机构便操纵虚拟币价格狂跌,迅速套牢用户资金。
此时,用户面临两难抉择:止损退出或追加保证金。无论哪种选择,受益者皆为发币机构。而让不受监管的虚拟货币期货瞬间暴跌,远比做空传统商品期货简单得多。
除虚拟币期货外,还有虚拟币理财、定投、保险等产品,通过地下募集方式,蒙蔽更多无知投资者,成为机构收割“韭菜”的新手段。
**3. 理财诈骗老套路,虚拟币换包装**“现在的虚拟币,就像卖保健品瞄准中老年人。”
年逾六旬的股民李炎均表示,年中他参加投资沙龙,购买近五千元左右的虚拟币期货,后机构“跑路”。虽损失不大,但他仍报名参加类似活动,劝阻他人上当,引来亲友不解。
“有吃有拿,就是不上当。”他以亲身经历警示他人,试图挽回损失。半年来,他成功劝退近百人,成为部分机构的眼中钉。他指出,无论虚拟币投资如何包装,手法并无高明之处,皆利用信息差与人性贪婪,以高额返息、数倍回报引诱中老年用户,辅以大量似是而非的案例,营造可信氛围,现场安排“托儿”鼓掌造势、现身说法,进一步动摇人心。
“你图返息、回报,机构图你的本金、保证金。”他直言,许多中老年人清楚传统理财骗局,但面对披上区块链、虚拟币等高科技外衣的新型诈骗,却难以抵挡。甚至部分年轻职场新人也被洗脑,陷入骗局。他认为,或许存在一夜暴富的投资方式,但绝不会轻易降临。
针对中老年人易上当问题,他建议多请教家中年轻人,关注正规媒体宣传,切勿轻信陌生人对新兴概念、产品的解读。投资前应理性审慎,警惕非正规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以免贪心投机导致重大损失。
小编建议:虚拟货币投资领域骗局丛生,无论机构如何改头换面,投资者务必保持清醒,切勿缴纳这笔昂贵的“智商税”。年初,Satis Group研究表明,全球市值超5000万美元的发币项目中,80%为骗局。对于推广金额不足5000元人民币的地下发币机构、投机理财机构,其可信度更是无从谈起。面对各类圈钱局,不论新旧,投资者须睁大双眼,严防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