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6日晚,比特币价格飙升至57000美元,当日涨幅6.79%,年内涨幅已达惊人的547.72%,十年间更是实现了令人瞠目的2300万倍增长。尽管价格波动剧烈,比特币市场却持续升温,吸引着越来越多投资者涌入“币圈”。在此背景下,一批交易所借势崛起,通过各种手段规避监管,凭借高额手续费与杠杆游戏赚得盆满钵满。其中,OKEx(欧易)以其创始人竭力撇清关系、声称注册于境外的身份,成为备受关注的典型。
多条“暗道”向国内用户开放交易1. 问题背景
随着年内虚拟货币价格飞涨,市场氛围狂热,人们对“炒币”话题已习以为常。越来越多的人谈论比特币,新手投资者纷至沓来,涌向各大交易所。然而,在他们投身这场“暴富游戏”的同时,风险也在悄然逼近。
2. OKEx的“暗道”交易
OKEx交易所便是其中之一,它虽声称注册于海外,却通过多种途径为国内用户提供交易服务。1.其APP注册环节巧妙避开了各大应用市场的严格审查。用户只需访问OKEx官网的“新手学院”,按照教程指导,即可分别在Android、iOS环境下通过浏览器直接下载或参与内测,安装APP进行交易。
2.OKEx官网还开设了便捷的“买币”功能。用户只需访问网站,注册账号并上传有效身份证件完成实名认证,即可直接进行各类虚拟货币的买卖操作。通过一键买币支付,待放币完成,交易即告成功。
3. 避规支付通道监管
在买币环节,OKEx支持银行卡、微信支付、支付宝三种支付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央行规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为虚拟货币提供任何账户开立、登记、交易、清算、结算等服务。然而,OKEx巧妙地开辟了第二条“暗道”:用户在购买比特币时,通过支付宝转账给平台卖家,只需不备注任何信息,即可快速完成交易。同样,卖家也偏好通过微信发红包的方式,以规避风控,交易完成后立即放币。然而,这种简单的转账或红包交易方式,如何确保用户资金安全,一旦产生纠纷如何追责,OKEx并未给出明确答复。在缺乏第三方监管、托管及100%准备金制度保障的情况下,交易所资产安全堪忧。
百倍合约背后风险高悬1. 合约杠杆交易概述
如果说虚拟货币本身就是极具投机性的资产,那么基于这些资产的超高杠杆合约,则将原本就充满不确定性的交易推向了一个近乎疯狂的边缘。例如,今年4月14日,比特币、以太坊价格双双创下历史新高,虽然币价大涨,但做空的合约玩家却遭遇了大规模爆仓,仅24小时内就有18万余人爆仓,损失高达77亿元。
早在两年前,OKEx就推出了永续合约。这是一种以比特币等币种进行结算的虚拟合约产品,每张合约代表100美元的比特币,投资者可以通过买入做多或卖出做空来获取代币价格上涨的收益,合约杠杆倍数可在0.01~125倍之间调整。
2. 杠杆交易风险解析
杠杆交易本质上是一种保证金制度,放大了投资者可交易金额,同时也使其收益与风险同步增加。举例说明,若当前比特币价格为1万美元,用户采用10倍杠杆开多1个比特币等值的永续合约,所需保证金仅为0.1个比特币。然而,在虚拟货币价格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中,用户保证金率一旦跌破平台设定的阈值,OKEx将立即按破产价格(即保证金率为零的价格)强行平仓。平仓过程中,系统以破产价格接管,产生的盈余将进一步补充风险准备金。
简而言之,杠杆交易虽能让投资者以小博大,但也意味着一旦市场反向波动,亏损可能迅速翻倍。杠杆率越高,风险越大。如杠杆率为10,价格下跌10%即爆仓;若杠杆率高达100,下跌1%就会导致全额亏损。
3. 平台风险与监管警示
虚拟货币价格暴涨暴跌加剧了投资风险,而百倍杠杆合约交易则危机四伏。央行曾发文警告虚拟货币交易平台风险,揭露其惯用套路——先以虚假交易引诱客户入场,再通过操纵市场价格或恶意宕机逼迫客户爆仓。据披露,某大型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一年内发生六次系统故障,其中三次为不明原因的突发故障宕机。作为行业前列的OKEx,近年来也多次出现登录困难、APP闪退、宕机等问题,导致大量账户异常,甚至引发合约账户强制爆仓,由此引发的维权风波此起彼伏。
多方监管提示涉嫌非法金融活动1. 衍生“金融服务”介绍
除买卖币交易和合约杠杆交易外,OKEx还推出了赚币、借贷等一系列衍生“金融服务”。赚币产品包括币币增值产品、锁仓挖矿产品、借贷投资端及第三方DeFi服务,声称提供了丰富的生息选择。产品覆盖泰达币、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多种币种,多数为活期产品,参考年化收益率介于0.01%至24.71%之间。借贷产品主要为C2C借贷,借款期限3-180天不等,年化利率在3.65%-15.33%区间。
2. 宣传与合规性疑云
一方面,OKEx在平台宣称全面遵守经营所在国家的规章制度,与政府部门合作并遵守适用法规。另一方面,其APP却向用户提示,某些国家(如中国)仅允许用户间进行买卖(即“C2C交易”),建议尚未持有数字货币的用户,使用本国货币向其他用户购买。如此公开鼓动国内用户通过C2C交易购币,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3. 监管态度与风险提示
事实上,无论是虚拟货币交易,还是借贷、理财等衍生业务,监管机构早已明确禁止。2019年12月,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风险提示,指出伴随区块链技术推广,虚拟货币交易活动有卷土重来之势,部分平台面向境内居民提供交易服务,通过数字货币抵押推出零息借贷、双币理财等项目,严重违反《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近期,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再次发布风险提示,指出不法分子利用“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通过虚拟货币抵押推出各类项目,涉及非法集资、传销、网络赌博、诈骗等犯罪行为,严重扰乱经济金融秩序。对于已注销国内公司主体、转战海外的交易所,监管层反复强调,对虚拟货币整顿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无论公司注册地在何处,只要为国内消费者提供非法交易通道,都将受到严惩。
在业界看来,鉴于我国法律并未承认虚拟货币的合法地位,从法律角度看,虚拟货币理财、借贷业务完全游离于监管之外,主要服务于持币者的炒币需求,其合法性无从谈起。这类不合规的虚拟货币交易蕴含巨大风险,普通消费者应保持警惕,审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