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稳定币:概念、价值与发展历程

2024-04-19 05:24
来源:网络

稳定币:概念、价值与发展历程

一、稳定币:概念与锚定机制

1. 稳定币概述

加密货币市场中的稳定币,顾名思义,是指价格波动性较低的数字货币。相较于比特币等主流币种的剧烈波动,稳定币旨在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交易媒介。与法币和黄金这类传统价值储存工具相比,稳定币的“稳定”属性主要源于其与某种公认的法币、实物资产或经济指标的紧密关联。哈耶克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中强调,货币价值的稳定性是提升其认可度的关键,只有购买力保持平稳,货币才能有效履行日常支付和金融市场功能。然而,主流数字货币的高波动性限制了其在上述领域的应用。为此,构建稳定数字货币需明确两大要素:

2. 锚定物

锚定物是稳定币与其所代表的真实资产间价值等价关系的保障机制。稳定币可选择与美元、其他法币、特定商品指数,甚至实物货币资产(如黄金)进行锚定。目前市场上的稳定币锚定物多元,如USDT与美元一对一挂钩,Bitshares通过比特资产机制与多种资产(如BitUSD、BitCNY)关联,Augmint和STASIS EURS选择锚定欧元,而Digix则与黄金绑定。

3. 锚定利率

稳定币与锚定物之间的固定比率是其价值稳定的另一关键。大多数稳定币选择以1:1汇率与美元或其他货币资产锚定,如以黄金为锚定物的Digix设定1DGX等于1克黄金的价格。

二、稳定币:必要性与应用场景

1. 现实需求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国家对法币与数字货币的直接交易实施禁令,投资者亟需一种与法币价值相挂钩的数字货币作为交易媒介,以评估持有的数字货币价值。此时,稳定币的角色更倾向于充当连接现实资产与数字货币市场的桥梁。

2. 理想愿景

从长远视角看,现行法币体系中心化程度高,货币发行权集中在政府手中,政治动荡、经济危机或政策失误等因素可能导致法币价值剧烈波动。去中心化货币的出现,如比特币,为人们提供了抵御中心化货币风险的新途径。尽管如此,比特币等主流数字货币的高波动性阻碍了其在大规模市场应用和多元化场景中的普及。稳定数字货币在此情境下,有望扮演类似当前货币体系的角色,与某一物价水平、经济体量及货币需求保持紧密联系。

3. 金融市场应用

金融市场交易要求货币价格具备稳定性。货币作为金融市场的基石,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风险对冲、衍生品交易、杠杆操作、期权等金融产品的运作。若数字货币自身价格风险过高,基于其构建的信贷和债务市场将难以形成。稳定数字货币的存在,能够降低此类风险,为金融市场交易提供更为安全高效的环境,凸显了赋予货币稳定价值的重要意义。

三、稳定币:发展脉络与主要类型

1. 稳定币1.0:USDT及其竞争者

稳定币1.0阶段以中心化资产抵押模式为主,通过现实资产抵押生成数字世界的稳定货币,USDT作为该模式的典型代表,率先登场。

USDT,即泰达币,每个发行流通的代币均与1美元等值,对应的美元储备存放在香港Tether有限公司,确保在以美元计价时,抵押资产无价值波动风险。USDT凭借其简单直接的美元全额抵押机制,迅速成为市场上最广泛使用的稳定币。然而,其过于中心化的特质引发了市场对其透明度和监管缺失的质疑。围绕美元储备是否充足、是否存在超发、储备银行安全性、资金是否被挪用以及法币提现难等问题,Tether公司虽坚称拥有充足的准备金,但至今未公开审计数据以证清白。尽管币圈知名人士赵东、老猫声称已核实Bitfinex和Tether的超额储备,但口头承诺并不能替代独立第三方审计,也无法证实资金用途的合规性。此外,USDT发行公司Tether与大型交易所Bitfinex的管理层高度重叠,两者关系的模糊性亦引发外界关注。尽管面临诸多争议,截至2018年8月,USDT市值已跃升至第8位,日交易量约为30亿美元,显示出其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面对USDT的垄断地位,稳定币1.0阵营涌现了一批力求在监管与透明度上有所突破的竞争者。如2018年3月,TrustCoin推出的TUSD通过定期监管降低风险,采用多个第三方信托和银行账户存储抵押保证金,用户可直接查看保证金在第三方账户的情况,账户定期接受审计,并引入KYC(客户身份验证)和AML(反洗钱)审查,确保客户资金在银行账户内受到法律保护。同年9月,美国交易所Gemini和初创公司Paxos双双获得纽约金融服务局批准并接受监管,分别发行GUSD和PAX,两者均以美元为锚定物,且每月进行账户审计,确保每笔增发均有对应资金入账。这些新兴稳定币虽然短期内难以撼动USDT的地位,但凭借更高的透明度和安全性赢得了市场认可,为担忧USDT风险的投资者提供了替代选择。然而,过度透明化可能伴随更严格的KYC监管,牺牲一定的隐私性,对于重视隐私保护的用户而言,去中心化稳定币或许更具吸引力。

2. 稳定币2.0:去中心化保证金模式

稳定币2.0采用加密货币超额抵押机制,当抵押品价格下跌时,用户需及时补充抵押,否则系统将强制清算抵押品以维持稳定币价格。此类稳定币的代表有Bitshares、MakerDAO、Havven等。

Bitshares使用平台代币作为抵押品,而MakerDAO选择以ETH为抵押。相较于ETH,Bitshares代币风险更高。因此,发行时间较短的DAI在价格和市值上均已超越同类产品Bitshares。

尽管去中心化保证金模式的稳定币解决了信用风险问题,通过透明的智能合约执行,用户能实时监控抵押品价格波动和合约执行状况,无需担心服务器关闭、发行方违约等第三方信任风险,且智能合约确保抵押品锁定,避免重复质押,降低了抵押资产的信用风险。此外,此类稳定币允许用户在币价低于锚定价格时买入并赎回高于买入价的ETH进行套利,促使价格回归锚定值。然而,以加密货币作为抵押品也存在显著弊端。由于抵押品本身价格波动剧烈,为维持稳定币价格,用户需存入数倍于锚定价格的超额抵押。以BitUSD为例,其价格波动范围在$0.7-$1.6之间,波动性明显高于以ETH为抵押品的DAI。此外,当稳定币价格跌破锚定值时,系统强制平仓会导致稳定币供应量瞬间大幅下降,给持有者带来损失。因此,尽管去中心化保证金模式的稳定币在价格稳定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其供应量的大幅波动给实际应用带来了不便。

3. 稳定币3.0:算法银行的兴衰

2018年初,大量基于算法银行机制的稳定币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标志着稳定币3.0时代的到来。这些项目包括Basis(原Basecoin)、Carbon Money、Kowala、Reserve等。然而,在众多项目竞相展示其稳定机制创新设计的同时,市场上唯一的算法银行实践项目Nubits却在同年3月遭遇了自2014年上市以来的第二次崩盘,且此次未能像2016年那样成功复苏。Nubits价格自此一路走低,市值缩水至锚定价格的十分之一,团队态度消极,社区信心丧失,似乎已无力回天。

算法银行,又称Seigniorage Shares,无需任何实体资产或公司背书,而是依据货币数量理论,根据货币市场价值变化动态调整货币供给量。其运作机制类似于中央银行通过宏观调控管理货币发行,不同之处在于,算法银行利用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约算法取代中央银行角色。然而,稳定币3.0的落地之路并不顺利,技术瓶颈、市场颓势、投资者对高风险项目的谨慎态度等因素导致Basis、Carbon等项目进展滞后,Nubits的崩盘更是给这一领域蒙上了阴影。尽管如此,无论是在去中心化稳定机制探索的稳定币2.0和3.0,还是在提升抵押资产监管规范的稳定币1.0家族新成员,都体现了对公平透明机制的不懈追求和对区块链潜力的深度挖掘。

举报
关注公众号“多特资源号”
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侵删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