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日本电子支付便利性超过中国的话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梳理一下电子支付的不同类别。
电子支付类型解析目前,电子支付主要可分为访问型和存储型两种模式。访问型支付涉及通过银行卡或信用卡,在每次交易时,支付平台会实时访问银行账户扣款;而存储型支付则是预先将资金转化为电子货币,存入线上或实体卡内,支付时实际付出的是等值于货币的电子数值。
例如,在国内,用户通过某平台绑定银行卡后会出现充值按钮,即使不充值也不影响支付功能,这种机制实际上是融合了访问型和存储型支付方式。若事先向账户充值,则为存储型支付;否则则采取直接访问银行账户,每次付款时实时扣款的访问型方式。
事实上,在理解了电子支付的基本概念后,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何日本的电子支付系统相对中国更为便捷。日本商家通常会在收银台明确标示可接受的电子支付方式,这种情况在日本各地的车站、便利店及各类消费场景普遍存在,极为常见。
据统计,日本支持多达36种支付方式,涵盖了欧美主流的信用卡支付,亚洲地区流行的二维码支付,以及日本特有的储存卡支付。这一庞大的结算体系令人惊叹不已。日本不仅支持本国的各种支付方式,更难得的是能对接全球支付体系,这一点尤为突出。
早在多年前,日本就开始普及电子支付,但并非我们熟悉的扫码支付方式。截至2023年,日本个人消费领域的无现金支付(电子支付)普及率已高达70.6%,五年间增长了19.3%。其中,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的增长尤为显著。
近期的一次经历加深了我对日本电子支付便捷性的印象。去年底因公回国入住深圳某酒店时,我使用VISA海外信用卡支付房费,然而前台操作不熟,尝试多张卡均未能成功支付。这家标明接纳海外客人的酒店,理应支付流程顺畅,最后还是不得不借助国内的二维码支付。反观在日本,只要有正确的信用卡设置且无额度限制,国人在日本几乎处处都能无障碍地使用信用卡消费,无论是便利店还是大型超市。
尽管大多数日本人仍有着深厚的现金情节,这也是日本整体电子支付普及率低于中国和韩国的主要原因,但这并未阻碍日本在全球电子支付发展趋势上的跟进。考虑到日本推行观光立国政策,为吸引全球游客,提高电子支付水平至关重要,否则游客无法顺利消费,也将直接影响GDP增长。
结论
因此,无论是支付种类的多样性、便利程度,还是支付方式的全球适应性,日本的主要消费场所已充分满足全球消费者需求。相比之下,我国在"支微"双巨头主导下,发展其他支付方式的空间有限。虽然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支付效率,但单一的支付手段无疑给外国游客带来了不小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