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ASI窥币”、“BCI虚拟币”、“宝特币”、“中华币”等一系列名目繁多的所谓“币种”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少已被纳入2016年央视曝光的传销组织黑名单。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金融诈骗手段也与时俱进,纷纷转战线上,假借数字货币之名非法募集资金。
虚拟货币成为新型网络传销重灾区在当年被揭露的350个资金盘骗局中,虚拟货币赫然成为新型网络传销的主要载体。以恒星币案件为例,广东警方在2016年11月通报的一系列网络传销犯罪团伙中,便包含了恒星币传销网络。该组织以虚构的恒星币为旗号,号称其价值能在短短两三年内飙升几十乃至几百倍,诱骗投资者购买并发展下线,最终涉及超过16万名会员和2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规模。
跨国传销阴影下的虚拟货币案例相似的案例在美国也屡见不鲜,如珍宝币便是美国富豪集团在2014年发行的一种虚拟货币。购买者既能得到公司提供的琥珀宝石,还能期待珍宝币的增值收益。此外,其借助会员制度和多层次奖励机制进行传销活动。相声演员姜昆无辜牵扯其中,被迫公开澄清与该企业的关系。
监管层对虚拟货币传销与风险的关注升级自2016年起,全国各地公安机关连续查处多起亿元级别的虚拟货币传销大案,涉及150起与虚拟货币相关的传销犯罪。鉴于虚拟货币频繁爆发的风险事件,监管部门对此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央行早在2013年底就发布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了比特币并非法定货币,不具备与法定货币相同的法律地位。此外,针对比特币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风险,2017年初央行对国内三大比特币交易场所进行了现场检查,并再次强调比特币非合法货币身份,随后各大交易平台纷纷暂停了融资融币业务。
在此背景下,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与推出亦在稳步推进之中。近期,财新网报道,央行主导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已测试成功,同时由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已经在该平台上试行。央行下属的数字货币研究所计划于春节后正式揭牌运营。
正如央行参事盛松成所指出,面对比特币等私人数字货币所带来的挑战,货币当局亟需采用同等甚至更为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研究并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此举旨在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维护货币体系及整体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强化货币主权的掌控力,并更好地服务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目标,而非单纯地替代纸币现金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