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期投身于为客户开发钱包的工作,我们深入研读了整个数字钱包行业的开源代码,感受到了该领域潜藏的澎湃活力。即便当前全球数字货币市值屡创新低,数字钱包领域仍然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每日都有巨额投资注入其中。
**半年观察:钱包行业的演变趋势**
**走向平台化与盈利模式**
- 钱包的核心功能固然是作为私钥储存工具,除硬件冷钱包外,其他钱包难以仅靠此基础功能盈利。多数钱包正尝试接入
交易、
理财、资产管理、资讯乃至各类
挖矿服务,以此探寻盈利路径。
- 盈利途径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 向C端收取各类服务费用,如交易费、手续费,而冷钱包则依靠售卖硬件获利。
2. 对B端收取流量费用,如广告费、公关费、
销售分成等,收费形式多样灵活。
3. 自建资金池,通过沉淀资金和交易时间差等方式盈利。然而近期币值下跌剧烈,不少资金池面临危机。然而,相较于P2P,币圈韭菜们的觉悟较高,他们深知早晚会被收割,但仍乐此不疲。
**盈利模式的缺陷与
挑战**
- **烧钱竞争与规模化的临界点**:平台模式借鉴了信息
互联网或经典互联网的盈利逻辑,本质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撮合交易。遵循以下三个逻辑,但也暴露出三大弱点:
1. 烧钱
策略:必须在规模化之前接受
战略亏损,规模化之后才可能实现边际成本趋近于零。钱包业务实质上仍是流量转售生意,不断有新入局者烧钱竞争,导致规模化的临界点及盈利拐点持续升高,宛如核爆瞬间,唯有迅速达到市场震慑力的企业,方能在最少投入和最短时间内胜出。
2. 效率之战:作为平台模式,效率与边界是关键指标。高效的资本流动与利润率,或是多方博弈效率均决定产品存亡。整合能力差的平台将因内耗加速灭亡。如今仍有许多企业停留在粗糙的流量分发模式,犹如移动互联网早期的黄页模式。然而,随着用户自然增长红利减退和流量获取成本上升,黄页模式已被信息流、大数据推荐、
社交媒体等新型玩法取代。
3. 生态联盟与碰撞:平台模式另一关键因素是边界,商业模式兼容性越强,可容纳越多伙伴互利共赢;反之,弱势模式只能造就少数赢家和大量陪跑者。无论模式强弱,各方都需要选择阵营。能找到优质伙伴,构建共生共赢生态模式的企业才能存活下来。正如阿里生态与腾讯生态各有优势和局限,商家需明确立场。对于如何选择队伍,答案似乎显而易见:自然是选给钱多的那一边……
**过渡期的未来半年**
- 半年内将是大规模转折的时代:
**1. 生态体系升级**
- 由交易所主导的生态格局正在转变为钱包为核心的新生态结构。交易所的技术门槛与用户留存难度日益增大,流量分发角色转向钱包聚拢。过去是交易所散发流量,现在则是钱包吸
引流量。交易所如同分散的钱包,而钱包则成为了集中式的交易所。近日与交易所朋友
聊天得知,市面上已有上万家交易所,外包搭建交易所的成本不足50万元。无法进入大交易所的小币种会选择自行开设交易所,形成“自家韭菜自家割”的局面。然而,主流货币交易已无壁垒,新项目交易则取决于能否争取到优质项目。用户留在交易所的唯一理由是有优质项目可供投资。所谓优质项目,即是能够
赚钱的项目。然而“花无百日红”,面对众多急于割韭菜的用户,交易所自己投资项目并上线自家交易所,收益效率逐渐下滑,终究非长久之计。
- 交易所如同夏日小孩手中的雪糕,若不及时消耗,最终会自行消融且令人尴尬。眼看着秋天临近,钱包能否接纳交易所的流量和用户成为交易所转型的关键。
**2. 硬件迭代升级**
- 以往基于USB接口的硬件钱包正逐渐演变为专业手机和手表钱包。纯粹的USB硬件钱包盈利模式受限,难敌热钱包。然而,硬件钱包具有其独
特价值和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包括高用户忠诚度、高净值用户和影响力的独特属性,将成为钱包领域的重要基石。硬件钱包虽无法运营产品,但却可运营人群,线下会涌现出诸多会员俱乐部、投资
基金、私募机构等新兴玩法。而将钱包功能集成进手机中,则能兼顾两者的优点。我们最近参与的项目便以此为基础展开,具体细节在此不便详述。
**3. 产品下沉**
- 从“94事件”以来,传统币圈一度遭受严格监管,人民币通道变得愈发狭窄。从前庄家撒下的资金,现今大多被数十倍地收回。当下尚能维持交易的空气币通常具备如下特征:
- 渠道下沉:大量韭菜来源于三四五六线城市,地域广泛且分布分散,获取用户的渠道已经从传统的私募公司扩展至房产
中介、企业家协会甚至农村婚介所。
- 用户下沉:越来越多的大爷大妈和县城
公务员入场,投资者群体和意见领袖不再以程序员和专业人士为主,而是转变为“韭菜身边的明白人”。
- 逻辑下沉:目前流通的空气币白皮书已不再讲述“改变世界”的宏伟蓝图,而是聚焦于“改变村长”的接地气故事。白皮书逻辑要求简化,商业逻辑应简洁明了,便于不具备基础知识的
推广人员和用户口口相传。策划方案也需要富有戏剧性,近期我们在
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洪币”和“麦当劳币”便是此类风格。产品的逻辑需要贴近韭菜的既有消费经验,确保其易于理解和接受。
**结论与展望**
-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上述变化直接影响到产品逻辑的调整。我们要提供易于父母辈一眼看懂的钱包产品,诸如token哈希等术语过于晦涩,即便是抄在手上也解释不清。此刻的产品
设计要求足够简洁,以确保内在力量充沛且持久。然而,简化产品并非易事,增加功能往往轻而易举,而削减功能却充满了风险。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思考我们的
定位,以及如何逐步实现这一目标。
- 上述观点基于半年期限的判断,是对先前《
区块链3.0:消灭交易所,留下钱包》思路的补充与延续。我们已在Steemit上撰写了相关文章,并设定了300天的期限……让我们一起推动预言自我实现吧!
- 话虽如此,今日暂且告一段落,日后有机会再与诸位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