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销活动悄然“蜕变”,呈现出无接触性、网络化和地域分散化的新型特征,逐渐演变成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近期,腾讯安全联合实验室反诈骗实验室携手国家工商总局(广东深圳)反传销监测治理基地发布了《腾讯2017年度传销态势感知白皮书》,深度剖析了2017年的传销发展趋势及关键案例,并揭露了七大新型网络传销手法。
七大新型网络传销模式高收益诱惑的金融投资理财传销:此类传销在传销组织中占据约30%的比例,已成为新型网络传销的主要形态。它们以高额收益为诱饵非法集资,涉案金额巨大,不仅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更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和个人财产安全。如钱宝网事件,以超过50%的年化收益率吸引投资者,依靠吸收新用户资金支付老用户的本金和收益,涉案金额高达300亿。
假借互联网创新名义的境外投资传销:近年来,各种境外资金盘、虚拟货币、ICO项目泛滥,大多声称创新并承诺高额回报,但其中隐藏着非法发行、虚假项目、跨境洗钱、诈骗和传销等多重风险,大量资金因此流向境外,对国家金融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诸如百川币、SMI、MBI等多个境外投资项目,因不受国内监管,一旦崩盘、逃匿或失联,投资者往往会陷入投诉无门、损失难追的困境。
以“消费返现”为口号的商城促销传销:各种线上线下商城打着“消费返利”、“全额返还”等口号,也开始衍变为传销的新变种。如已被查处的浙江万家购物网,以“满额返现”等方式诱导消费者和会员加入,依据资格和条件设置多个层级进行计酬,涉及人员达190万,金额高达240.45亿。
披着慈善、公益外衣的敛财类传销:一些传销组织假借“精准扶贫”、“慈善互助”等名义欺骗公众。凡是以缴纳加盟费即可获得高额回报(如年化收益率超20%)的项目,基本可判定为传销。例如,“善心汇”打着“扶贫济困、均富共生”的旗号,实则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支付老投资者的利息和回报,构成典型的庞氏骗局,涉及会员500多万人,涉案金额数百亿。
以保健品、收藏品、投资等为载体的老年欺诈类传销:这类传销常以免费体检、产品体验、健康讲座等形式吸引老年人,之后利用亲近关系对其进行“洗脑”式推销。如去年315晚会曝光的一款宣称能治疗百病的进口保健品,实为假冒伪劣产品。此类行为不仅让老年人遭受经济损失,还可能对其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进而破坏家庭和社会稳定。
社交平台上的微商传销:部分打着“微商”旗号的组织,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销售低质低价甚至三无产品,并通过发展亲友成为下线,实现层级计酬。如全国首例社交平台传销案——陈志华案,宣称交纳59800元代理费即可月入百万,短时间内吸引了329人参与,涉案金额达461万元。
设置高收益推荐奖励的理财游戏类传销:此类传销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参与者在游戏中充值可获得固定奖励,若推荐他人参与则可获得更多动态收益。如被查处的“魔幻农庄”游戏传销,在短短5个月内,发展涉及28个省市的12万余玩家,交易金额高达4600余万元。
鉴于网络传销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平台迅速蔓延,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日益加剧,腾讯安全反诈骗实验室依托于腾讯先进的AI应用场景研究和全面的网络信息感知分析能力,构建起腾讯传销态势感知系统,旨在提供一套涵盖网络传销组织/平台的识别发现、全程监控、预警阻断、追踪溯源等全流程、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同时,腾讯公司还联手国家工商总局在广东设立了“网络传销监测治理基地”,将工商执法部门的“云上稽查系统”与腾讯的“网络传销态势感知系统”进行技术对接,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共治的模式,进一步加大对非法传销行为的打击力度。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