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从毒物到良药:河豚毒素的惊人转化在止痛领域的应用新进展

2024-05-08 05:58
来源:网络

河豚,一种因其可爱外表与鲜美肉质而备受日本料理爱好者青睐的海洋生物,却因其体内蕴含的致命毒素而让人望而生畏。然而,正是这种剧毒物质,在医学研究者的眼中,却摇身一变,成为了治疗疼痛领域中的罕见瑰宝。

从毒物到良药:河豚毒素的惊人转化在止痛领域的应用新进展

“反毒为药”——河豚毒素的神奇潜力

据《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波士顿儿童医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揭示了河豚毒素中含有的微量缓释成分,这些成分能有效地抑制神经传导疼痛信号的通道,具有重大临床和科研价值。这种新型抑制剂具有高安全性、强靶向性和持久有效性,副作用少,有助于克服当前临床上阿片类药物存在的局限性。

河豚毒素,化学名称为tetrodotoxin (TTX),是一种天然的钠通道阻滞剂,通过封锁细胞膜的信息传递路径,赋予了河豚致命的魅力。然而,令人称奇的是,这种毒性物质理论上竟然是理想的疼痛抑制剂候选。

局部“控毒”成为关键实验策略

波士顿儿童医院生物材料和药物输送实验室主任Daniel Kohane博士及其团队成员Chao Zhao博士和Andong Liu博士,共同探索将河豚毒素转化为有效止痛药物的可能性。他们设想通过精准投送河豚毒素至受损组织,并控制其阻断钠离子通道的速度,从而实现“反毒为药”的转变。

在实际操作中,研究团队面临了毒性过强导致试验失败的困难。他们认识到,减毒成了首要挑战,并发现控制TTX的载药量和渗透速率至关重要。因此,他们利用聚合物的亲水性知识,选择了三醇二羧酸和乙二醇的聚合物骨架与TTX相结合,形成了“增强渗透”化学键。这样制成的化合物注入大鼠坐骨神经后,利用体内的酯键天然水解作用调控毒素释放速度,实现了毒素在目标组织的安全、精确投放。

无副作用的长效镇痛新药

实验结果显示,仅80μg的TTX即可产生持续三天的神经阻滞效果,这对临床试验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Kohane博士指出,他们展示了通过调控剂量或释放速度,可以实现不同时间长度的神经阻滞,满足各种临床需求,比如一次麻醉手术全程无需多次追加麻药,或者为长期饱受癌症疼痛困扰的患者提供长时间的疼痛缓解。

此外,研究团队关注到副作用问题,他们在采用多种剂量注射的大鼠模型中并未观察到死亡或坐骨神经对侧运动功能障碍等副作用。Kohane博士强调:“即使给予大鼠超过致死剂量20倍以上的河豚毒素聚合物,它们也没有表现出任何中毒迹象,这证明了这种药物的安全性极高。”

研究团队对未来充满期待,认为这是一种针对局部慢性疼痛进行精准治疗的新途径,而且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临床试验价值。正如俗话所说,大自然是最好的实验室,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就能发现更多的解决方案。

参考资料:

[1] Polymer-tetrodotoxin conjugates to induce prolonged duration local anesthesia with minimal toxicity
[2] Potent, Lethal Pufferfish Poison Has Unexpected Role in Relieving Pain
[3] Opioid Alternative May Be Found in Lethal Pufferfish Toxin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须在正文前注明来源生物探索。

举报
关注公众号“多特资源号”
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侵删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