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电影映后撤档会成为常态吗_【e公司观察】电影“映后撤档”不应成为常态

2024-05-08 17:54
来源:网络

电影映后撤档会成为常态吗_【e公司观察】电影“映后撤档”不应成为常态是非常多小伙伴都想了解的内容,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映后撤档会成为常态吗_【e公司观察】电影“映后撤档”不应成为常态相关信息,欢迎大家的分享收藏哟!

电影映后撤档会成为常态吗_【e公司观察】电影“映后撤档”不应成为常态

【e公司观察】电影“映后撤档”不应成为常态

又有新的一例电影在上映后突然取消了档期。在5月5日,由杨幂主演的喜剧电影《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对外宣布撤档,该片仅仅上映四天,票房累计仅达到五千三百多万元人民币。“映后撤档”的现象在过去并不鲜见,然而今年却显得尤为频繁。最引人注目的高潮发生在春节期间,原定大年初一上映的八部电影中有四部先后宣布撤档,这一情况在春节档历史上堪称罕见。

影片上映后撤档的主要动机通常是因为票房成绩低于预期。而鉴于撤档所带来的重大影响,通常是票房远远未达预期的情况下,制片方才可能做出此类决策。电影何时上映是由制片方自行决定的自由;若票房不佳而选择撤档,则同样被视为制片方应有的权利。然而,“映后撤档”伴随诸多问题,不应成为业界的常规做法。

这种临时撤档行为的最大问题是扰乱了正常的放映秩序。每年能够登上大银幕的影片数量有限,特别是如春节档这样的重要档期更是宝贵资源。在这种关键档期内撤档,不仅会打乱影院的排片计划,同时也会影响到其他影片的上映安排,使得后续档期更为紧张,甚至可能对整个市场的票房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观众来说,临时撤档会导致他们的观影计划受阻,观影选择相应减少。例如在春节档期间影片撤档之后,观众可供选择的电影只剩下四部,极大地降低了观影的多样性。

此外,临时撤档还会造成大量的成本浪费。电影往往会在上映之前集中进行宣传发行,制作成本越高的电影,其宣传费用通常也会越高。一旦撤档,前期投入的宣发费用基本上等于白费。尤其是对于影院而言,他们在配合影片上映所付出的营销及活动成本,很可能因此而无法回收。

实际上,对于制片方而言,上映后撤档并非明智之举。许多制片方之所以选择“映后撤档”,是期望能在二次上映时东山再起。然而从过往的实例来看,撤档后再上映的影片在票房上鲜有成功案例。

以今年春节期间上映的《红毯先生》为例,撤档时票房约为8200万元,但在3月15日重新上映后,票房仅增加了约1000万元,甚至还比不上在春节档期的表现。相比之下,《我们一起摇太阳》的情况略好一些,虽然在撤档前的票房接近1亿元,但在重新上映后票房只增长了1.8亿元,即便这是一部豆瓣评分为8.0分的口碑之作。

许多撤档影片在重新上映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发行,几乎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市场上。还有一些影片在撤档后彻底失去了再次上映的机会,比如2018年7月上映的、投资巨大的奇幻电影《阿修罗》,自中途撤档以来至今未能重返大银幕。

许多撤档影片都将票房失利的原因归咎于档期选择不当。的确,档期是影响票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却非唯一因素。票房表现首先与电影的主题内容以及质量紧密相关。在我国电影市场上,只要在主题内容或质量方面有所亮点的电影,大多都能够被观众和市场挖掘并脱颖而出,过去一系列的“票房黑马”便是最佳例证。

而对于那些主题吸引力不足且品质平庸的电影而言,影院不愿意安排放映、观众不愿意购票乃是常情。即使这类电影更换档期,也很难有更出色的表现。电影上映即是接受市场检验的过程,票房不佳同样是发现自身问题的良好契机。相较于上映中途尴尬撤档,不如在上映前精心打磨作品更为明智。

以上就是多特软件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电影映后撤档会成为常态吗_【e公司观察】电影“映后撤档”不应成为常态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

举报
关注公众号“多特资源号”
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侵删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