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全国博物馆一年12.9亿人次打卡_新华鲜报|12.9亿人次“打卡”!今天的博物馆更有“范儿”

2024-05-18 16:05
来源:网络

近日全国博物馆一年12.9亿人次打卡_新华鲜报|12.9亿人次“打卡”!今天的博物馆更有“范儿”消息关注度非常高,想要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最新消息,小编给大家整理出有关这方面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深入了解!

全国博物馆一年12.9亿人次打卡_新华鲜报|12.9亿人次“打卡”!今天的博物馆更有“范儿”

新华鲜报|12.9亿人次“打卡”!今天的博物馆更有“范儿”

哪里能够一年之内吸引多达12.9亿人次的热情光顾?答案就在国家文物局于5月18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中:那就是博物馆。

统计显示,2023年中国博物馆共计接待观众高达12.9亿人次,创下历史新高,国内6000多家博物馆各具特色,独具韵味。

"我不是在博物馆观看展览,就是在前往博物馆的路上"——这是一位对博物馆充满热情的爱好者对其业余生活的描述,同时也是当今大众追求高质量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

博物馆犹如一所所综合性学府,历经百年的演变,在新时代里,中国的博物馆展现出全新面貌,既守护着传统文化,又积极面向未来。

博物馆的火爆程度令人惊叹——

"竟然连去博物馆也要抢网速!"一位网友在五一节前守候湖南省博物馆官方网站预约门票时发出如此感慨。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全国博物馆共接待了5054万人次观众。

随着博物馆展览内容的日益丰富,珍贵的文化遗产璀璨夺目。无论是三星堆博物馆内的青铜面具、良渚博物院的玉琮,还是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这些都使得众多观众为了一睹其风采,特意前往所在的城市。

在众多参观者中,总能看到一群身高刚刚达到展示柜边缘的孩子们,他们好奇地凝视着一件件历史悠久的文物。考古夏令营、文博讲座以及实践活动课程,为青少年敞开了一扇通向历史和世界的窗口;红色文物讲述着革命前辈的故事和信念,使得红色基因得以代代相传。

博物馆的火热也带动了关于文博话题的热议,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到电视节目《国家宝藏》,文博元素在屏幕上的展现形式愈发多元,公众讨论热度持续攀升。

同时,博物馆也在变得更为活跃——

如今,珍藏于博物馆中的文物、遍布广袤土地上的文化遗产以及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纷纷“活”了过来。

今年五一期间,河南殷墟考古文化旅游小镇推出了全新的考古科学体验馆,以沉浸式的体验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探索寻宝。

从匆忙浏览到数字化参观,再到如今身临其境的体验,科技手段的应用不断提升着博物馆带给人们的参与感。

仅观赏文物还不够吗?借助数字技术,人们可以更直观地触摸历史。

例如,5月17日,利用AI绘画、大型模型等先进技术,被誉为“东方睡美人”的汉代辛追夫人的形象化身为三维数字人物,两千多年前的历史片段仿佛栩栩如生。

故宫、殷墟、三星堆等地的博物馆纷纷通过数字化手段,使文物焕发新生,也让厚重的历史文化更具可感知性。

参观完博物馆还想带走些什么?文化创意产品的种类不断创新,每一件都符合当代审美的需求。

“马踏飞燕”玩偶以其独特的丑萌风格受到喜爱,《故宫日历》开启了新的一年视觉盛宴,各种富有创意的雪糕既有高颜值又美味可口……博物馆内的文创商店已成为访客们的热门打卡地。

此外,博物馆还更显专业水准——

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化、展览布置的愈发精美以及既有深度又富有人情味的讲解,博物馆的专业气质愈发鲜明。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介绍文案中有这么一句话:“来到国博,就是看中国。您将看到的是历史的中国、发展的中国、开放的中国以及未来的中国。”从中可见,上下五千年的“中国风格”,在国博中一览无遗。

超过6000家的博物馆如同一个个碎片与板块,共同拼绘出博大的华夏时空地图,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穿越山海与时间的对话并未止步。“紫禁城与凡尔赛宫”展、犍陀罗艺术展等国际交流活动纷纷走进故宫,古老的宫殿也因此激荡起文化交流的火花;荆州博物馆的37件(套)战国时期的文物正在美国展出,而上海博物馆则举办了“百物看中国”系列文物艺术出境大展,博物馆的国际影响力日渐提升。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场所,也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让我们从博物馆出发,借史明智,共享文明之魅力。

策划:陈芳

统筹:朱基钗、杨丽萍

记者:杨湛菲、施雨岑

上述就是关于全国博物馆一年12.9亿人次打卡_新华鲜报|12.9亿人次“打卡”!今天的博物馆更有“范儿”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攻略和资讯可以关注我们多特资讯频道,之后将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

举报
关注公众号“多特资源号”
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侵删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