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修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修和行组成_请教大家,道家有东派和西派之分吗

2024-05-20 15:39
来源:网络

修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修和行组成?_请教大家,道家有东派和西派之分吗?最近引发大家的关注,相信大家都想知道这件事会有怎么样的发展?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修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修和行组成?

许多人误以为修炼意味着要一生遁入深山老林,避开人间烦恼、欲望与执着,只有隐居山野才称得上修炼。然而,实际上修炼并不一定要求远离俗世,身处红尘之中,若能在心境上下足功夫,做到“看透而不看破,放下而不放弃”,做到身在尘世而不受尘世玷染,这样的修炼才堪称上乘境界。

只有淡泊才能看透,看透方能不争,不争才能达至无为的状态。道教强调的看透红尘,并非鼓励消极懈怠,而是倡导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正如《道德经》所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为而无不为”,“功遂身退,天之道”。这些都是修炼者所应具备的“平和淡然”心态的真实写照。

修炼的核心在于修心,炼气次之。无论是法术、武术或是丹道,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自我投入时间去练习。光修心而不实践,或者只实践而不修心,都是无法取得成效的,修与炼二者必须相结合。

修炼的首要任务是做好人,人道即是天道,为人便是修炼。倘若连基本的人道都不能遵循,那么修炼便无从谈起。比如,坐落在江苏省句容市茅山的上清派祖庭大门前有一副对联:“在家不孝敬父母,何必上山朝师尊。”这句话所要传达的核心便是做人之本——孝道,孝乃做人最大的德行,与修炼有着直接的关联。

修道的本质其实就是要修养品德,修炼功法。修炼不仅是解决单一问题的方法,更是解决人生最终归宿问题的关键所在。无论修何种法术或技艺,都无法替代修炼对于人生意义的重要性。修炼正是为了完善自己的人生。

修炼的过程中,首先要始终坚守诚信二字,诚心和信心是修行一切法的基础,也是去除自我执着的根本。没有这些,便无法抵达彼岸,心的力量也因此而生,甚至可能带来瞬间领悟的契机,如同黑暗中的光明。

然而,真正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因为它要求我们一生坚持不懈,并将修炼的原则付诸每一项行动。做到这一切背后所需要的,正是坚定不变的诚心和信心。

那么如何才能持久地坚持修炼呢?正如一句俗话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需问自己是否真心想修炼,修炼的目标为何,为何要修炼等问题。这些问题伴随我们一生的修炼旅程,需要不断地反思、校正和体验。

修炼就像开山凿石,唯有每日坚持,山终有一天会被穿透,那时便会豁然开朗,会觉得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忍受的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

此外,修炼不应与日常生活割裂开来。修炼源于生活,也应当融入生活之中。诸如酒色财气,皆蕴含着道的奥秘,无需束缚自我。比如有些修真者将女性视为修炼的障碍,认为女性是对自己修为的最大干扰,但实际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阴阳并存,好坏互换。正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所揭示的,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待世间万象。

再举一个更贴近大众的例子,许多修行者入门之初,都会刻苦研修本门的金光大法。修炼到一定阶段后,他们反而会在污秽之地或阴气较重之处得到更大的提升,如医院、乱葬岗等地(当然,厕所除外)。

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都体现了阴阳关系的体现。只要能够把控好内心,有何畏惧之有?正如古人所说:“恩生于害,害生于恩。”阴阳、恩害、好坏、祸福,都在你的念头一念之间,宇宙尽在手中掌握,万物由自身衍生而出。

然而,如果涉及具体的“持法修炼”,对于阴阳关系的理解与运用,必须要有师傅的指导,并且修炼者本人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功夫和火候,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够顺利进行修炼,自行摸索和随意修炼往往会引发问题。

修炼的本质,归根结底在于修心养德、练功修法。心性与德行对于修炼者而言至关重要。德行不足,功夫自然难以提升,这也是为何本文花了大量篇幅讨论“德”的缘由。道教中的“德”与世俗所认知的“德”既存在共性,也有差异之处。

世俗所理解的“德”仅仅是道教所述“德”的一部分,通常与“善恶”相关,而在道的视角之下,世俗所言的善恶显得微不足道,皆为道的不同显现。

修炼法术、丹道、密宗等众多法门,最终还需回归到“心”上来。唯有心灵解脱,才能真正超脱,否则就算法力通天、武艺盖世,也不过是寿命长久的无知之人罢了。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修炼者误解了修行的概念,认为可以通过师傅的加持而获得修为的增长。实际上,修行终究是个人的事情,师傅仅是种下了道的种子,能否开花结果还要依靠自己的不懈修炼。

正如古谚所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傅制作了打开“道”之门的钥匙,而我们需要亲自拿起钥匙,一步步前行并亲自开启。修炼过程与日常生活相互融合,用心去体会感悟,才能逐步实修,渐渐开悟。

“始于有作人不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世人只见修行者无所事事,殊不知“有作”(筑基之功,采集元精填补亏损)实为真修之始。得诀之人深藏秘诀,不愿轻易泄露修炼之道,故在世俗中混迹,隐藏真实的修行状态。

世俗认为修行不过是坐禅、烧香、磕头、修心等等,殊不知命功修炼须有所为,性功修炼则求无为。所谓“将有入无是真功”,“有”必然有所依附,隐藏于混沌之中,藏匿于肾脏之内。不朽之元神由此元阳产生,返老还童亦由此元精而来。哪能说是无所事事,专修性功即可成就大道?

吕洞宾曾言:“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修命不修性,恰似整容无宝镜。”性与命须双修,命功奠定基础,就如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修心性虽然看似无为,但对于修行者来说,实则是小术,不值得花费精力去学习!佛教虽然以空寂为主旨,然而大修行者深知修命之法,如虚云老和尚的“直钩钓金鲤,火发海底”之术,也是修行之一法,得诀之人一看便知其祖师身份!

一直以来,《道德经》被视为道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历史长河中它引领无数修真者走出迷茫,开启智慧。即便现代科学日新月异,但在当代社会回望老子的教诲,仍令那些秉持精神信仰的人深感敬畏,并在某些方面亲身实践。

有西方学者预言:“《道德经》将在21世纪成为全人类主要的精神源泉和经典读物之一。”人类潜意识的运动常常借由少数杰出人士得以展现,只有历经一次自然界的痛苦挣扎,人类才会转变自身的自然观念,而这新的自然观早在数千年前的《道德经》中便已存在。

《道德经》与《阴符经》分别从阳和阴两个维度全面地总结了两者间的联系及其修炼关系。我们不能孤立地去阅读这两部经典,而应当关注它们所描绘的整体关系。如果我们怀着为自己所用的目的或是出于学术研究的态度去解读这两部经典,前者可能导致我们忽视原文阐述的全部意义;后者则容易让人陷入繁琐的文字考证中无法自拔。

因此,对原文的解读应当视作演绎而非严格翻译。在搁置文字严谨性的同时,我们应放弃对原文翻译的精确追求,从而从修真的角度捕捉灵感,同时也从圣贤原著背后发现普通人容易忽视的朴素思想,即除了文字所能表达的阳性事物之外,还有看不见的阴性事物所代表的意义。

例如在道经中所提到的“道”的含义,《阴符经》中并未明确涉及本性层面。《道德经》则不提本性一词,只讲述上与下、小与大、道与德的关系,实际上已将性功修炼的内容涵盖在“道”的表现中。

而命功的修炼则集中在德的修证上。人们往往误以为命功修炼仅是一种技术性方法,实则恰恰相反,命功修炼的核心正是人的道德修养;而传统意义上被认为属于心性修为的性功领域,却恰恰富含了许多技术性方法。

因此古人才会说:“始于有作人不见”,性功走在前面,凭借有为行为完成修炼,其成果藏于体内。“及至无为众始知”则表明无为修持在外表现为德行,映射出修真者的心性特质。

性为无形,属阴性,若无有为的技术性方法与之相匹配,就无法体现出“道之动”的反转性质。命为有形,属阳性,假使缺乏阴性的无为修持,即未在心性修为上下功夫,事物的推进也无法实现“相反相成”。

正如《道德经》所言:“孔德之容,唯

请教大家,道家有东派和西派之分吗?

北方流派主要代表为全真派的全真七子,他们秉持"先修性后炼命"的理念;南方流派(又称南五祖)则主张"先炼命后修性"。东方流派由陆西星创立,字潜虚,他的修炼理念在于坚持"性命双修",即从建立基础和净化自我、集中精神修炼个人品性开始。他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的"性命双修"理论,将其划分为"了性"(修养性格)和"了命"(锻炼生命)两个步骤,又称为"玉液炼法"与"金液炼法",并强调这两者应相结合修炼,达到"形神俱妙"的境地。陆西星主张内丹修炼侧重于"修性",并在"修性"之后继续进行"炼命",因为在他看来,"性"与"命"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另外,受到南宗阴阳派的影响,陆西星提倡并阐述了男女双修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西派由李西月开创,字涵虚,形成了大江西派。此派主张阴阳互补、清静自然的原则。李西月认为入门功夫首先要凝神于虚无。对于未经人事的童子,可以直接通过修炼达到"了性了命"的效果;而对于成年人,李西月则视为主要研究目标和重点,他提出需要"展窍开关,从而开启玄门秘道,还原本质,以此补充和完善真身"。在修炼的过程中,李西月尤其强调内炼过程中的"九层炼心"之功。内修各派都高度重视心性的修炼,而李西月更是将炼心贯穿于修炼全程,具体包括九个层次的心性锤炼:初步修炼未成熟之心;二炼入定之心;三炼复苏之心;四炼退隐之心;五炼筑基之心;六炼了悟自身之性;七炼已明悟之性;八炼已驯服之心使其通达神明;九炼已达灵验之心使其归于空寂。在整个内炼进程中,李西月将其划分为了五个阶段:炼精、炼气、炼神以修身养性、炼神以了却寿命、炼神以回归虚无。

以上就是多特软件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修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修和行组成?_请教大家,道家有东派和西派之分吗?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

举报
关注公众号“多特资源号”
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侵删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