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71岁院士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_打破西方20年封锁!这位71岁院士,让中国人的技术模式成世界标准

2024-05-27 12:21
来源:网络

近日71岁院士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_打破西方20年封锁!这位71岁院士,让中国人的技术模式成世界标准消息关注度非常高,想要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最新消息,小编给大家整理出有关这方面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深入了解!

71岁院士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_打破西方20年封锁!这位71岁院士,让中国人的技术模式成世界标准

打破西方20年封锁!这位71岁院士,让中国人的技术模式成世界标准

5月25日至6月1日期间,全国各地举办了科技活动周,其核心主题为“发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让我们一同了解一位杰出的科学家——邬江兴,他被誉为中国大容量程控交换机之父,并且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在复旦大学的一节思想政治课程中,71岁的邬江兴院士以其个人经历为例,激励青年人敢于突破陈规,勇于去做前所未有的尝试,而这恰恰是他自己一生不懈追求的真实写照。

邬江兴出身军人家庭,他的父亲和祖父均是红军成员。受到家族影响,邬江兴于1969年投身军旅,随后成为一名数据录入员,成为了中国早期接触并操作计算机的一批人之一。为了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邬江兴开始自学相关知识,期间虽然遭遇挫折,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在这个关键时刻,他的父亲给他写了平生唯一的一封信予以鼓励。

“一旦认定的事情就要坚持下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也需具备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邬江兴在1982年完成计算机工程专业的本科学习并成绩优异。在校期间,他便主持了大型分布式高性能计算机系统DP300的研发工作,该项目当时堪称中国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计算机项目。次年,即1983年,中国的通信行业迎来了重大事件——中国引进了首台程控交换机。在此之前,我国电话安装数量极少,电话线路老旧,部分甚至还是清朝晚期至民国初期的老式线路仍在超期服役。

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邬江兴回忆:“那个时候,装个电话很困难,拨通电话更是不易,有时候一早上能打通一个电话就已经很难得了。就算接通了,通话声音小得比蚊子叫声还要微弱,简直需要把被子捂在头上,贴着被子才能勉强听见。那时的中国仍停留在模拟机电交换机阶段,而国际上早已步入数字程控交换机的时代。这就如同一个小婴儿与一名大学生之间的差距。”

彼时,我国每年仅在通信服务费用上的外汇支出就高达数十亿美元,西方国家将我国通信市场比喻为“上帝遗留的最后一块蛋糕”,他们既封锁程控交换机技术,同时还声称“即使到了20世纪末,中国人也无法研制出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在此背景下,研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程控电话交换机成为燃眉之急,这一重任落在了当时32岁的邬江兴肩头。

对于程控交换机乃至电话交换机的基本原理都尚不甚了解的邬江兴,决定跨领域从熟悉的计算机科学转向陌生的通信领域进行深入学习。

邬江兴表示:“我当时提议,重新回学校当一名大学生,好好学四年。但我的领导告诉我,无论是四个月、四周甚至四天都无法满足那个紧迫的需求。”

面对严峻的现实需求,邬江兴另辟蹊径,经过他和他的团队连续七天七夜的闭门研究,一个大胆的想法应运而生。

邬江兴提到:“一个战友提出了能否用计算机模拟出一部交换机。我们不再纠结于如何去设计程控交换机,而是想要设计一台能够打电话的计算机,这就是我们思维方式的巨大转变。”

以此为契机,邬江兴引领团队用全新理念重塑了交换机的设计方法。终于,在1991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拥有万门容量的数字程控交换机HJD04横空出世。这款产品可以支持一万部有线固定电话接入,并具备进一步扩容的能力,并在关键性能指标——忙时处理能力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成功打破了西方国家长达二十年的技术封锁。从此,我国电话初装费用从5000元左右降至两三百元以下,这款被称为“中华争气机”的HJD04也成为中国电信领域的骄傲。1995年,HJD04荣获新中国成立以来电信领域首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然而,取得重大成就的邬江兴并未停步。上世纪90年代,国外互联网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如何构建我国自有核心技术的高速信息示范网,实现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成为了新的重大创新挑战。这一重任再次落在了邬江兴及其团队的肩上。

此次,邬江兴依旧选择了非主流的研究路径,决心另辟蹊径、弯道超车。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开创了基于电信网的“三网融合”技术方案,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利用互联网承载高清电视赛事直播。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长三角地区数万名学生依靠邬江兴团队研发的技术,通过互联网观看了实时的比赛直播。自此,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新时代正式开启,而这一由中国发明的技术模式现已成为国际通行的标准。

尽管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但邬江兴并未满足现状。在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之际,他又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的攻关以及人才培育之上。

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2023级博士生查雨立分享道:“在我们的实验室里,不分专家与教授,无论你是硕士还是博士,甚至不管资历深浅,邬老师都会鼓励我们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必担心犯错。越是激烈的讨论,邬老师就越高兴。”

同样来自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2018级的博士生谢光伟感慨地说:“邬院士曾经说过,‘真正的创新从来不会在掌声中产生’。起初我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在跟随邬院士的实际工作中,我才渐渐体会到,创新往往始于不被看好的事物,它并不盲目迎合或跟风。我们需要经得起孤独,哪怕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邬江兴强调:“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开展原创性创新,中国要成为科技强国就必须有许多颠覆性的创新。哪个强国是靠跟踪模仿别人而成的呢?真正的强国必然是创新者。过去,我们有很多工程师是在别人给出题目后去解答,但现在我们要学会自己出题。一个好的科学问题的价值,或许抵得上十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新一代的创新者既要能够提出问题,也要有能力解决问题。我们这些老科学家要唤醒更多年轻人,鼓励他们勇于挑战权威,展现奋勇向前的探索精神。”

上述就是关于71岁院士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_打破西方20年封锁!这位71岁院士,让中国人的技术模式成世界标准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攻略和资讯可以关注我们多特资讯频道,之后将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

举报
关注公众号“多特资源号”
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侵删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