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上海地铁事故后再现“致歉专用章”,这种做法是否合规?

2024-12-24 12:37
来源:网络

上海地铁事故后又现“致歉专用章”,这种印章是否规范?

上海地铁11号线列车与塔吊碰撞事件

12月22日上午,上海地铁11号线发生了一起意外事故:一列正在行驶的列车与一台侵入地铁线路的塔吊发生了碰撞,导致地铁设施和列车受损。根据网友拍摄的视频,列车的一扇车窗破裂,车厢内散落着玻璃碎片。

幸运的是,由于当天是周末,车上乘客较少,未造成人员伤亡。当天晚上,上海地铁发布公告称,受损区段预计于21时左右恢复运营。面对突发状况,上海地铁迅速作出通报并道歉,尤其是使用了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心的“致歉专用章”,这一举措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致歉专用章”的前世今生

其实,“致歉专用章”并非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早在2018年,上海地铁就开始使用“致歉信专用章”,并一直沿用至今。官网上的电子致歉信声明明确指出,该信件仅用于对延误时段相应线路、车次的乘客表示歉意,不能作为乘车凭证或要求赔偿的依据。

不仅在上海,重庆地铁也曾使用过类似的“致歉专用章”。2021年9月16日,因暴雨影响,重庆主城区的地铁运营受到影响,重庆市轨道交通也发布了加盖“致歉专用章”的致歉信。当时,重庆轨道集团的相关工作人员解释说,该专用章是在向相关部门报备后专门制作的,旨在更真诚地表达对乘客的歉意,并体现对乘客的尊重。为了避免误会,以后的致歉信将使用带有编号的印章

“致歉专用章”合规合法吗?

对于“致歉专用章”的使用,法律界有不同的看法。有律师认为,这种做法合情合理且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在突发运营故障时,使用“致歉专用章”可以简化内部审批流程,使致歉信更快发布,及时向乘客表达歉意和说明情况,体现了对乘客的尊重。从法律角度看,乘客与地铁运营方之间形成了运输合同关系,当出现运营故障等违约情形时,出具致歉信是运营方履行告知和安抚义务的方式,专用章明确了运营方的责任主体身份,在法律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然而,也有律师指出,使用“致歉专用章”并不规范,其法律效力有限。专用章通常属于公司内部章,与公章等具有明确对外法律效力的印章相比,其效力相对有限。特别是在涉及重大责任认定和赔偿等法律事务时,不能仅凭此章确定地铁公司的最终法律责任。自创“致歉专用章”可能是为了简化盖章流程,但可能让公众觉得企业不够严谨,缺乏诚意。

地铁安全和高效才是公众期待

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大动脉,承载着无数人的日常出行需求。然而,高效便捷的背后,相关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致歉专用章”引发的热议,反映出公众对地铁安全的高度关注。

1.此次事故暴露了城市建设和交通运营之间的协调问题,以及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施工单位应加强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水平,确保施工不会对公共交通造成威胁。

2.运营单位应认真开展日常巡查,及时发现设施设备异常,避免事态扩大。要严格执行设施设备养护管理规则,结合季节变化,加强对道岔、接触网(轨)、站台门等关键设备的检修维护,确保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同时,完善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值守,做好物资储备、通信保障等工作,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迅速响应并有效处置。

4.公众也应文明乘坐地铁,了解常见的安全隐患,掌握地铁安全知识及应急处理措施,才能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从容应对,确保自身安全。

小编建议,地铁的安全和高效运营是公众的共同期待。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举报
关注公众号“多特资源号”
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侵删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