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经历了人工智能(AI)带来的巨大变化。从各种聊天机器人与人类进行深刻对话,到将图片变成“鬼畜”视频;从训练游戏中的NPC使其更像真实玩家,到使用大模型约束AI在网络世界中的行为,AI的影响无处不在。
2025年对于AI来说至关重要。有人认为这一年将迎来通用人工智能(AGI),并可能挑战人类社会;也有人认为,当前的AI尚未通过图灵测试,言其挑战人类社会还为时过早。然而,不可否认的是,AI凭借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在近几年发生了飞速变化,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应用端,也深刻改变了相关产业链和供应链。
早上起床,许多人习惯性地喊:“小度小度,拉开窗帘,来点音乐。”如今,人们求助的对象不再是妈妈,而是智能语音助手。近年来,我们早已习惯了利用各类AI语音助手来让生活更智能。这些助手不仅能帮我们开窗帘、烧热水,还能指挥扫地机清扫房间,甚至在寒冷的冬天为我们点一杯热奶茶。
从最初的“人工智障”,到如今能够给孩子讲故事、出数学题的“小小保姆”,这种转变证明了AI超强的机器学习能力。早在2017年,资深人工智能研究学者沈向洋就曾指出,“懂语言者得天下”。对AI而言,从“一问一答”到“连续对话”,是从“机器学习”到“机器智能”的跃升,也是未来十年AI需要突破的关键领域。
2022年11月,能够实现与人连续对话的ChatGPT问世,引发业界轰动。随后,阿里、百度等国内互联网公司也推出了类似的大模型产品,进入市场推广阶段。尽管初期有质疑和批评,但经过两年多的用户训练,国产AI在汉语语义表达和理解上取得了质的飞跃,并在多个领域开发出新的应用场景。
例如,新闻工作者现在可以通过AI快速检测稿件中的差错,并通过多轮互动优化创作逻辑。AI不仅提供了框架和写作思路,还能根据特定风格进行个性化定制,从而减轻“差错焦虑”。
外出旅游时,年轻人热衷于在出行前做好旅行攻略。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出游人次达到42.37亿,同比增长15.3%。大量出游数据为AI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如今,年轻人只需将目的地和预算交给AI,即可生成多份个性化旅行攻略。据统计,2024年9月,某AI应用累计生成了近800万份旅行攻略,大大简化了规划过程。
2024年,全球首部由AI生成的长篇电影《Our T2 Remake》在美国洛杉矶首映。虽然这部电影的画面制作存在瑕疵,但它展示了AI对自然语言学习和理解的超高天赋。在电影《流浪地球》系列中,AI技术不仅帮助角色“变老”或“变年轻”,还改变了声线,极大提升了特效制作效率。
在工业生产中,AI同样大显身手。位于福建泉州的一家制造业企业内,5G无人车满载物料在车间内快速穿梭,各项生产数据实时反馈在大屏幕上,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灯塔工厂”运用AI技术,五分钟就能完成一个工业制成品,品质合格率达到99%,订单交付时效提升25%。
截至2024年10月底,我国已建成1200多家先进级智能工厂和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8%,工业软件产品收入同比增长7%,智能协作和物流仓储机器人产量持续领跑全球。
AI赋能的大健康产业也在快速发展。在北京一家医院内,AI帮助医生在两分钟内详尽了解患者体内所有肺小结节的状况,即使是微小至1-3毫米的病灶也能被迅速锁定。AI在肺癌早期筛查中的准确率高达80%以上,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
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2024年预言,通用人工智能最快将在2025年底实现。然而,相较于AI,通用人工智能会更加智能,甚至拥有人类一般的自主发现和执行任务的能力,这也加剧了其可能“挑战”人类地位的担忧。
在部分消费级AI场景下,一些居心不良的用户试图通过AI获取非法资源。例如,诱导AI提供不良网站的行为,暴露了AI在识别复杂意图方面的不足。此外,一些儿童电子产品因搭载了不当训练的AI大模型,导致输出不负责任的语言,严重影响下一代的价值观建立。
这些问题源于“数据污染”和“数据投毒”,即不法分子有意加入粗鄙语言或侮辱性观点,影响AI的训练环境。因此,现阶段任何AI决策都不能替代人类本身的决策。
2024年11月6日,沪渝高速湖北仙桃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蓝色小轿车追尾面包车,幸无人员伤亡。司机称自己开了“自动驾驶”并在打瞌睡,听到系统警示后踩刹车已来不及。此类事故提醒我们,生命只有一次,方向盘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随着AI功能越来越强大,过分依赖AI可能导致我们的某些能力退化。例如,质检员是否会忽视产品质量,医生是否会不再耐心研判医学影像,老师是否会不再精心设计测验……不过度依赖AI,既是每个岗位应尽的职责,也是保持头脑清醒的重要前提。
凭借在AI方面的出色研究,杰佛里·辛顿在2024年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认为应加强AI监管国际合作,防止AI对人类生存造成重大威胁。而业内另一位知名学者杨立昆则认为,目前的AI离人类智能还十分遥远,AI“毁灭人类”仅存在于科幻片中。
这两种观点揭示了学界和业界的重大分歧。如何让AI焕新而非“换人”,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当下探讨“AI是否会统治人类”其实为时尚早。目前,可供AI学习的文本信息正逐渐趋近“耗竭”状态,且“千亿级”AI大模型的研发与运行需要消耗大量资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张铁林指出,文本大模型更新迭代受到文本数据量和资源条件的限制。一方面,互联网上的公开文本语料已被广泛学习利用;另一方面,训练大型AI模型耗费巨量电力和算力,意味着巨额资本投入。因此,短期内能否发展出具备人脑综合高级认知能力的AI大模型,仍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尽管如此,以人类自然语言为学习语料的AI大模型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将继续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