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于1994年4月正式联入互联网,1995年5月正式商用化——允许个人或企业联入互联网,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如今,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与日俱增。人们利用网络查询信息、浏览新闻、收发邮件、即时聊天、发表言论,甚至利用网络进行购物、观看电影。总之,无论工作还是生活,网络都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许是由于中国互联网发展尚年轻,它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大众在信息获取方面产生了不同年龄段的鸿沟,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时代独特的“35岁现象”。
从各种媒介对不同年龄段影响来看,互联网已经成为35岁以下年轻人的第一影响力媒介。DCCI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3-18岁的大众把手机作 为购买行为“第一影响力”媒介;26-35岁年龄段的大众把互联网作为“第一影响力”媒介;中央台则作为36-40岁年龄段的“第一接触”媒介。随着年龄 增加,46-50岁又把新闻财经类杂志作为“第一接触”媒介;60岁以上把新闻类报纸作为“第一接触”媒介。可以说,35岁已经成为传统媒介和互联网媒介 两种信息获取方式的分水岭。
就目前不同年龄段的通信及信息获取来看,50岁以上的人大多依靠手机通话功能、电视及纸媒;40-50岁年龄段会发短信、会使用互联网,但电视 纸媒依然是主体;30-40岁就以互联网为主体,大多使用互联网及时通信及电子商务功能;20-30岁则更加注重互联网娱乐及社交功能,对移动互联网的使 用也较为普遍;而20岁以下年龄段主要依靠移动互联网来实现通信、交友功能。
看看中国不同年龄段上网率的情况。35岁以下年龄段保持了94%以上的上网率,而从35岁开始锐减至79%。在应用方面更是明显。例如在手机阅 读方面,来自移动互联网专家MTrend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手机阅读用户中,有76.8%的年龄层为21-35岁,另有13.1%的使用者为20岁以下 的用户,合计90%的手机阅读者集中在35岁以下年龄段。同样的,在互联网应用开发方面,年龄为18-35岁的开发者占90.9%,而18岁以下及35岁 以上的手机应用开发者占比不足一成。
电子商务方面。目前,登录过网上银行的活跃用户数量约为5800万。从年龄上看,使用者以年轻人为主体,高达77%的网上银行用户年龄在35岁 以下。35岁以下年龄段的网购家电消费人群占到了整体的70%以上;而21-35岁年龄段增长迅速,从去年的20.6%提升至今年的35.55%。
在互联网商业方面,也存在着35岁的创业怪圈。经过研究发现,中国的互联网上市公司的CEO在公司上市时几乎都没有超出35岁,仅搜狐创始人张朝阳例外,当时36岁。
可以说“35岁现象”也只是中国互联网发展阶段的时间效应导致的。对于发展时间较长的国外而言,“35岁现象”或许正在消失。据国外市场研究公 司iStrategyLabs最新一项调查显示,35-40岁的用户成为facebook最大的用户群,占了美国用户的28.2%;24-34岁用户排名 第二,占美国用户的25.2%。
互联网终端方面也是如此。据Businessinside公布的iPad用户数据,目前iPad用户主要集中在35-44岁年龄段,其中男性占 多数。同样,调查还显示有18%的iPhone用户年龄在13-24岁之间,而年龄在55岁以上的老年用户也占到用户总数的17%。最令人称奇的 是,iPhone用户竟以年龄在35-54岁之间的中年人居多,占到了用户总数的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