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虽然混手机圈,看到的东西却比娱乐圈精彩,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水军对骂、厂商撕逼和日渐精进的饥饿营销等,让人着实有些心累。11.11来了,又是买手机的好时节,各家厂商纷纷出来摆摊供足货,但光鲜的宣传背后却往往布满虚假宣传陷阱,借此机会我们就来揭露一下他们的真面目。什么东半球最好的广告语都是小技俩,揭露手机厂商宣传的伪装,你肯定还想知道为什么开机壁纸一夜之间变成黑色;为什么屏幕一下子变黄了;超薄机身到底从哪测量,机身最窄处又是个什么鬼......这背后手机厂商都在掩盖什么?我们挨个从手机厂商的官方网站上摘取了一些宣传文案,这些暗招我们一一为大家揭开。
招式一:含糊其辞 混淆视听
我们先来看某品牌旗舰手机的官方宣传“6片镜头组采用了闭环式对焦技术,对焦最快至0.3秒,这比主流手机都快了两倍之多”。
某手机厂商宣传文案
听起来好厉害,这里的闭环式对焦其实就是将普通的对焦马达更换为闭环式马达,闭环式马达作为手机镜头中的新技术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机镜头的对焦精度与速度。得益于镜头中置设计和霍尔IC的加入,闭环马达对焦过程中镜头行程缩短、镜头稳定时间减少,对焦速度有提升。理论上马达运动100 m,普通马达需要耗时80-100ms,而闭环马达只需20ms。
看来相比使用普通马达要快,不过因为几十毫秒的差距,相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感觉不到差距。暂且不去讨论相机能对焦否做到最快0.3秒,不过宣传语宣称得益于闭环马达,对焦速度要比“主流手机”快两倍。
注意这里的春秋笔法“主流手机”,事实上搭载这一技术的手机不在少数,而且时间都要远早于它,闭环式马达首次运用到手机中是2013年初三星发布的旗舰Galaxy S4,同年8月份vivoX3作为国内第一款搭载此技术的手机也在2013年的8月问世,某品牌手机的发布时间确实2014年的9月,时间上至少晚于其他手机一年,却用一句简单的“主流”悄悄掩盖掉,让消费者形成它比其他手机更快的错觉。
先不谈0.3秒是否真实,对焦马达只是提升对焦速度的一种,对焦辅助方式诸如激光对焦等多种方式都可提升拍照速度,比如2014年5月发布的LG G3就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激光对焦可以做到0.276秒对焦,时间同样要比某品牌早很多,所以比主流手机“快2倍”的说法也不成立。
遇到这种极为专业偏僻的科技词汇,普通消费者很难利用常识甄别,更容易掉入厂商宣传的陷阱。厂商也是抓住了消费者的习惯,由于手机元器件的产业链分布广泛,专业性较高,没有专业工具,消费者即便拿到手机也很难验证参数真伪,因此这种含糊其辞的做法也是手机厂商最喜欢的招数。
招式二:过度包装 自抬标准
另外一种宣传手段就是将行业普通标准包装为行业顶级标准,通过一些词汇的制造一种使用了行业顶级工艺的假象,进而误导消费者。比较出名的有“奥氏体不锈钢304”事件,通过高大上的营销方式让人认为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造价不菲的高级材料,事实上使用的材料和我们身边用的不锈钢勺子没什么两样。
不过能将一种普通的不锈钢材料如此广泛的深入人心,笔者觉得只是过度包装无可厚非,不过下面这段宣传描述则属于典型的普通标准往顶级标准上拉。
宣传文案
手机毕竟是现在大家接触最多的电子产品,防指纹也是一种普遍需求,在手机屏幕上进行防指纹镀膜或表面处理处理后,肉眼无法分辨其处理效果,是否达到防指纹及耐磨状况,通过水滴角测量,以减少返工或不良品浪费。由水滴角度来间接分析玻璃表面疏水程度,以利判断产品表面防污力是一种判定标准。
“疏水性越好,滴在边框上的水滴与边框平面形成的水滴角就会越大”这句话不假,不过接下来的“最终得到的结果好的出奇,水滴角高达到110°”读上去是不是觉得,哇塞,似乎这就是业界最高标准,这么高一定比其他产品要好很多吧。对,厂商就是要你有这种感觉,不然怎么突出我工艺精良我标准高呢?
事实上呢?下图是一份钢化玻璃镀膜测试项目表,表中明确标出其合格产品判定标准中接触角要大于等于115°,也就是说屏幕防指纹能力还不如贴一张钢化膜。
钢化玻璃镀膜测试项目表
手机厂商的防指纹镀膜往往由代工厂完成,这个水滴角的标准一般也是代工厂自己的标准。那么代工厂是怎样设定标准的呢?我们找了几家能够做防指纹防油污防水涂层(AF镀膜液)的厂家。
抗指纹行业标准
这一家的标准就是110°起,也就是只要是其厂家出货的合格产品测试结果都会大于110°,110°则是他们的最低标准。
另外一家售卖防指纹防油污防水涂层(AF镀膜液)的厂家的产品参数上最低标准也是110°,而且这还是人工涂布产品测试结果,所以当看到某品牌称自家手机屏幕防指纹镀膜“水滴角高达到110°”你会发现所谓的最高标准也只是行业及格线,这是不是意味着此品牌有些产品还没有达到行业的最低水平呢?
这种文案虽然没有虚假宣传,却很容易误导消费者。不过就像奥氏体和不锈钢勺子一样,一旦行业标准被揭开底线谎言会不攻自破,这种耍小聪明的手法也会让自己打脸,捧得越高,摔得越疼。
招式三:以次充好 狸猫换太子
接下来就是宣传中会出现的“狸猫换太子”,宣传时是一种产品,到消费者手里却是另一种。有些手法很精妙,让你知道有两种类型却不给你选择的机会,比如在一些产品的宣传中你经常会看到这些情况。
屏幕宣传
摄像头宣传
你会发现有些厂家的元器件的供应商并非一家,为了平衡产能或者价格谈判会选择两家甚至三家供应商供货,比如同一部手机的摄像头传感器有索尼也有三星的;屏幕方面一般会选择向夏普或者JDI同时要货,比如苹果的屏幕一般由LG、夏普和JDI三家供货。
选择不同的供应商会有风险,比如不同的厂商工艺或者使用的技术不一样,很难用同一标准要求厂家,一般做法是选择业内顶尖或者水平一致的厂商,同时自己有较为严格的标准,才不会引起消费者的争议。
像苹果这样的厂商会有严格的标准,也很难达到100%平衡,比如最近iPhone6s中使用的A9芯片分别由三星和台积电代工,两家代工厂的出货比例则大约是6:4。很快评测机构发现使用台积电代工的芯片要比三星更省电,极限状态下要长出两小时,此事引起轩然大波不得不让苹果亲自出面澄清,毕竟谁都不愿意用性能差的那款。
不过如果出于成本考虑,有些厂商会选择知名度不高的供货商,再少部分搭配一级供货商的产品,品牌知名度不一样,价格相差也很大,宣传时却把两个品牌并列,给人一种两种档次的材料1:1的错觉。更有甚者标明使用优质元器件,却偷偷换成不知名品牌原料,比如最近发生的“换屏门”事件。其手机屏幕选择了天马屏幕,却在宣传材料中标注“夏普/友达”字样,属于明显的虚假宣传。
屏幕门事件
由于此事当事人并没有承认,此事是否属于虚假宣传处于“罗生门”,我们这里讲述这段门事件并没有认定或者否认“屏幕门”确有发生。只是告诉大家如果为了利益,厂商做一些“狸猫换太子”之举并非不可能,如有可能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甄别。
招式四:偷换概念 工于伪创新
文案满天飞,热点事件营销几乎成了手机圈公关的惯例,将一些普通的产品进行包装,比如下面这个段子:
在小米和360都做摄像头时,小米推了个文案叫“全玻璃镜头”
周鸿祎:“我们(的镜头)是不是玻璃的?”
同事:“大哥,是玻璃的。”
周鸿祎:“那我们为什么不说呢?”
同事:“用户都知道啊。”
周鸿祎:“错了,用户不知道,我都不知道。”
(….)
周鸿祎:“还有什么不一样?”
同事:“我们是5片(玻璃),小米是4片。”
周鸿祎:“那就写上五片全玻璃镜头。”
(….)
为了宣传,普通概念的东西一定要给它包装上一个高大上的概念,这样产品看起来才有亮点。更有甚者,没有概念我们回到未来也要给你创造概念,比如“无边框ID”就是一个借助无边框延伸出来的概念,虽然我这不是无边框,却让你读起来感觉就是无边框,这就是文案的厉害之处。
当然无边框ID概念技俩被用户戳破,自己又想在极窄边框上做文章,于是另一种看起来极为巧妙的方式诞生。于是一夜之间,不少厂商的手机突然一改自己风景画的壁纸和主题,统统默认为全黑,莫非都跟着老罗学情怀,更厉害的是边框一下子窄了不少。这又是为什么呢?
知道真相的你肯定会眼泪流下来,没错,只要你敢换上白色壁纸,那些感人的大黑边一定会让你感动的泪流满面。为了让用户从视觉上感受到极窄边框的效果,厂商不惜缩窄左右两边面板的宽度,将掩盖屏幕漏光的BM区拉宽,这样无论是白色还是黑色前面板,再加上内置的黑色壁纸,你都无法从视觉上分辨出这是不是极窄边框。
无边框ID(图片引自微博)
看到这里想必会被国产厂商的智慧震惊,为了一个不符合逻辑的微创新也是够处心积虑的,这侧面证明了国产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到玩各种虚幻的花招了,有强行偷换概念的本事为何不去努把力用在研发和创新上呢?
当然最后受害的还是消费者自己,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没有精力和心思去剖析厂商的文字游戏,满心欢喜的迎接国产创新的无边框或者窄边框时,看到如此大的一个陷阱,不骂你组装机才怪。
招式五:虚报参数 打擦边球
厂商们的文字游戏可谓无所不及,哪里有宣传卖点哪里就有文字游戏,就像女生虚报三维,男生虚报身高一样,手机的一些关乎体验的指数也可以打擦边球,比如机身厚度,我可以边上量,也可以避开摄像头量,就是不告诉你我的真实厚度。
一种打擦边球的方式是指标柱尺寸只计算机身厚度,却忽略火山口一样的摄像头,虽然从手感上来讲只测量机身厚度没有太大影响,但一些厂商为了追求数字上的好看,也没有办法将摄像头做平,忽略如此大摄像头的厚度却是有失偏颇的。
以前大部分手机背部是做平的,现在随着弧面手机的流行,机身往往从中间向两侧厚度逐渐缩小,这给了不少厂家可乘之机,打出了奇葩的手机“最薄处”只有XX毫米,不但忽略了摄像头的存在,甚至连真实的机身厚度巧妙的转移了。而消费者一拿到真机,就会被这感人的厚度哭瞎了眼。
虚报参数 打擦边球
这都是一种打擦边球的做法,如果从侧面或者只测量机身厚度,它的确没有说谎,我们也无法与之较真,这种报喜不报忧的做法甚至都已经习以为常,只要有宣传需求,他甚至能给你制造出第四种厚度,连广告法都管不了。
出了以上这些,手机厂商的黑暗玩法还没揭露完,比如厂商嘴里的“一线供应商”、“苹果采用同样的供应商”等,往往可能元器件厂商只有这一家,或者同一厂家批次不一样等也属于抱大腿行为。事实上 比如线上抢不着,线下加价卖,都能让国产手机玩出花来。而这只是少数手机厂商的宣传文案,把所有的文案翻阅一遍,你会发现这里的“伪参数”宣传有多严重。
这些宣传虽然上不了315晚会,够不着广告法条例,却也足够混淆视听,普通消费者只是买手机,所过之处却犹如任人宰割的鱼肉,处处有骗局,兢兢战战,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厂商布下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