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报道,“今天你微博了吗”这句话成为了2010年大家见面的问候语之一。从2009年9月微博诞生后,已有数以千万计的网友,在这个虚拟的平台上,以140字的篇幅,书写着自己的生活和心情。而微博改变生活的口号,越来越响亮。中央台记者舒晶晶、实习记者朱园园为您盘点了微博的生活方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们面对面坐着没有话说,却都在拿着手机发微博。”这又是一句来自网络的语言,稍嫌夸张,却十分写实。有人评价说,“在微博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与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是不是莎士比亚的水平暂且不表,至少,微博改变了现代草根的生活方式。
改变娱乐方式
微博控是指对微博极度喜爱的人,他们在微博上娱乐他人、自娱自乐。专家说,每天发微博10条以上,经常毫无原因地反复打开微博,反复刷新微博页面。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已经患上微博强迫症。
雷璇:我想起来发就发,有空就发,有工作,有生活。
在一家杂志社工作的雷璇是典型的微博控。在微博上记录个人生活的点滴,参与公共事件,见证社会变迁,发微博已经变成了雷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很难想象如有有一天不能再发微博,他的生活将会怎样。
雷璇:没有微博,我就会觉得不自在。有一天手机停机了不能上微博,和别人吃饭,不能发微博,我就觉得少了什么东西。
15年前,痴迷童话的湘潭小读者章懿哲给自己的偶像童话大王郑渊洁写了一封信。今年,郑渊洁在微博上将这封信贴了出来,希望能找到当年的小读者。这看似“大海捞针”的任务,半小时就完成了。
章懿哲:挺神奇的,因为当天晚上一个电话打过来,一开始问我是不是章懿哲,我说我是,他问你是不是在15年前给郑渊洁写过信?我说我是写过信,他说肯定是了。然后就说让我赶紧上网,说郑渊洁在找我,我觉得更加不可思议,他怎么会找我?他也不认识我,找他的微博,看他拍的照片,把我拍的照片挂到网上我才知道是这么一回事。
章懿哲笑说,当年给郑渊洁写信的时候,压根没想到会在15年后,收到微博上的一封回信。而这封迟来的回信,也让章懿哲成为了微博的忠实用户。
章懿哲:对于玩微博的这些人来说我觉得是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和一些讨论事情的方式,对于不玩微博的人是间接受益。
这么看来,其实微博真的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很多人的业余生活。
不过刚才说到的都是业余生活,对于刚才介绍的这种“微博控”,会不会因此影响工作呢?
其实微博除了改变业余生活,对于很多人的工作和沟通方式也有改变。#p#副标题#e#
改变工作方式
有人说,在微博上,人人都是记者。也有人说,随着微博的兴起,记者这个行业已经消失了。而新浪体育的篮球记者曦则说,微博对她的工作如虎添翼,相当于更衣室里的眼睛:
曦:亚运会第一场比赛完了,记者在发布会上问主教练说你在世锦赛之前都习惯性的在赛前动员会上写上一句话,今天想问问你写了什么,当时主教练说这是我们家庭内部的事情,我们不想放在公众平台上让大家评论。可能几乎就是他开发布会的同时,队员就通过微博把他赛前写的那句话,照片已经发出来了,当时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非常让我们兴奋的一个点。
和晨曦一样,如今很多记者已经不再扫街寻找报道线索,而是每天盯在微博上,看有什么新鲜事发生。微博,改变了他们的工作方式。
曦:这个改变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一些像联赛没有开始之前的一些转会的动向,好多都是通过微博来获取信息的。我是新浪的记者,像别的不是新浪的记者,他们也会通过微博这个平台来获取一些信息和资讯。
改变沟通方式
年末的一天,北漂一族张新燕即将离开北京,临行前她想招呼一帮朋友聚一聚。十分随意地,她在微博上发出了饭局通知,而她的朋友们,全都准时出现在了相约的地方。起初,谁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次通过微博组织的聚会。
张新燕:首先第一点因为凑手,我发布的时候就在电脑旁边,第二就是我们想到参加饭局的这些人,他们都是所谓的微博控。
张新燕是典型的80后,喜欢尝试新鲜。逐渐进入社会有了自己的交际圈子,微博无疑改变了他们的沟通方式。
从当初的赶时髦到如今的离不开,微博就这样走进了草根的生活,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张新燕:最开始为我们所接受是因为能够更方便的和朋友、同学聊,后来慢慢发展成有点必须,比如说我们都会有一些比较空闲的难以打发的时间,现在有了微博的话,就可能会比如说先发一下我在什么地方吃饭,我在干什么,填补空间,之后慢慢变成你也想把有趣的事情和别人分享。#p#副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