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则西时间让莆田系医院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但是同时也让其臭名远扬!参与莆田系医院投资的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和新希望董事长面对质疑时,两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态度。
5月8日,公开表示,“魏则西事件”导致自己也被舆论广泛关注和报道,“我的企业参与了其中一家民营医疗机构的投资,从这些议论可以看出,公众期待企业家有担当、责任感更强。”
“实际上那是一家香港公开的上市公司,我们投了几千万,并不太多。”表示,此次入股仅为投资关系,自己今后要检讨,尤其在投资、发展方面要考虑更多一些。
据悉,魏则西事件发生后,家族及其关联公司被爆是莆田系华夏医疗的大股东,共计持有华夏医疗已发行股份总数的20.66%,持股比例仅次于公司董事长翁国亮。
与态度截然不同的是,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近日在某社交平台上回答网友提问时公开力挺莆田系。
冯仑说,莆田系发展了20多年,现在有8000多家机构,每年共有150万人诊疗1.2亿人次患者,这种发展本身就证明莆田系医院是有生命力的,它是一个开放,竞争的机制。
“莆田系现在已经进入第二代人的管理,这群人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是有很多国有医疗机构的人在帮助他们。我们不能因为它早期犯的错误,来否定它现在的成长。”
冯仑认为,这就像某个人儿童时候随地大小便过,我们就不承认他今天的亭亭玉立和威武英俊,“所以我觉得应该看到莆田系医院的发展,看到有生命力,让他们自我提升。”
实际上,冯仑与莆田系的关系非同一般。2013年11月,冯仑、联合莆田系背景的华夏医疗董事长翁国亮发起成立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策略联盟”,冯仑担任该联盟的主席。
冯仑表示,自己非常看好民营医疗的未来, 他认为再过5年,将会有3至4亿患者前来中国的民营医院就医。
不久后,三人还共同出资成立北京望好医养城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望好投资),将目标锁定在医疗养老地产综合体模式。当时,他们即对外界表示,从建设到经营,3年之内,不可能赚一分钱。翁国亮说,“虽然7年以后会盈利,但期间的这7年时间非常难熬,是否能熬过非常关键。”
实际上,在魏则西去世之后,冯仑还特意发文《悼念则西》。正如冯仑在文章中所说,“魏则西走了,在他最不该离世的年纪离开了我们,我们都不禁为这个蓬勃生长的年轻生命惋惜,而对于他的家庭,这更是生命中最最难以承受的打击。”不过,看遍冯仑的“悼文”,也没有一处提及他自己与莆田系的关系。
附之前冯仑自述投资莆田原因采访稿:
“再过五十年,出现一个哈佛医学中心这样子的机构,民营也是有可能的。”不知道二十多年前“下海”的时候,冯仑是否也这样憧憬过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但确定的是,此时此地,他正在与我们一起畅谈中国民营医院发展的未来。
视角拉向历史维度,在国家崛起与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医疗服务市场的确表现出了“节点式”的发展特征。
比如政策环境,已经不止一位企业家谈到过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全局性改变;比如市场需求,正呈现出与供给完全不匹配的快速增长;比如民营医院,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展现了更强的竞争力和进取心;比如医生群体,医疗资源配置失衡、自我价值意识觉醒等现行管理制度难以为继,而且很多人相信,解放医生的影响将是决定性的。
当然,冯仑倒没有如此宏大叙事。他诚恳的谈到,如果不是“理想丰满”的立体城市,也许不会像现在这样把如此多的精力投入到医疗当中,可能更不会和莆田人走在一起。但这或许就是机缘。
医疗健康产业不仅在冯仑的立体城市中成了主导产业,而且他、(新希望集团董事长)、翁国亮(万好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联手组建的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策略联盟(文中简称“医健联盟”,冯仑担任联盟主席),更是将医疗行业中极具争议的莆系医疗拉进了主流舆论的聚光灯下。
为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冯仑看中了医疗健康产业?又是怎样的因素促成了他与莆系的合作?他们的合作又是采取了一种怎样的策略?
在一个周末的午后,冯仑将他的经历、思考和故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道来。
医疗产业符合“三高一低”的标准
我们参考的是梅奥诊所所在的罗切斯特城的标版。
为什么我们对这个事情感兴趣呢?
我也不是看病的,不可能凭空突然对这个事情发生这么大的兴趣。要说缘起,是从六年前开始研究和发展立体城市。这是一种新的城市化模式,涉及到城市发展中各个业态的选择。
在城市化发展当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究竟是房地产做引导还是以产业为引导来带动城市化?我们从过去历史上看的很清楚,每个城市的发展都是产业带来居住、商业、公共服务、教育等,这是一个逻辑。可是,这么多年很多地方一直走的是相反逻辑,变成了卖地、搬迁、盖住宅,而产业没有,以至于资源大量浪费。结果是城市化变成了房地产化。
城市本身只有简单一个卖地的GDP,后面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没有能够建立起来。很多城市无限蔓延不说,关键空城很多,给大家带来极大不方便。这样的话,新城、老城都很别扭。
从这个角度,我们三年多以前在研究立体城市的时候就一直在考虑一个事:立体城市要产业主导应该选择什么产业?理论上说,有无数多的产业可以选择。这需要我们在筛选产业的时候确定一个选择的方法。
总体而言,我们希望立体城市是一种小型城市、微型城市。这样一种八到十万人的小城市、小微型城市,应该有两万五到三万的就业岗位。其实,我们很多参考的是梅奥诊所所在的罗切斯特这个标版。罗切斯特人口大概是十二万,一共两万五千个就业机会。两万个来自梅奥,五千个来自IBM。
我们考察了很多以后就想,立体城市应该用什么样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首先我们假定对所有产业都不带有任何偏见,然后确定三个标准作为我们选择产业的标准。
第一个标准是高就业系数。有些产业就业系数很高;有些产业,比如金融,就业系数不是很高。因为一个人可以管一百亿、一千亿财产,最多再加上几个辅助的。有些就业系数还可以,比如餐饮,但是这些产业的就业人口收入比较低。而我们则是需要就业系数不仅高而且就业的人收入还要相对比较高,这就是所谓高端服务业。后来我们根据这个标准发现,医疗的就业系数很高,高端的医疗大概一个床位四到六个就业机会。而且医生、研究人员相关的收入也比较好。
第二个标准叫做高需求弹性。所谓高需求弹性就是,每给一个单位的满足就刺激出新的需求。比如餐饮就弹性小,再牛的人一天也不能吃八顿饭。我们要找的是弹性大的产业,这种弹性大的行业,能够吸附非常遥远的人来,而且可以持续增长甚至增长是无限的。它的吸附力和辐射力都很强,而且市场无限大。按照第二个行业标准,我们发现医疗、教育都属于需求弹性大的。比如说健康,人从来不拒绝。越健康的人不等于说不需要健康,而是越需要跟生命有关的东西,相对来说需求弹性比较大。
第三标准是高增长。每个行业它都有一个高增长的阶段。我们看医疗卫生产业,未来十年二十年属于刚开始、制度刚开放的阶段。根据过去三十年改革的经验,制度每一次开放,都意味着一次高增长。实际上,我们这几年改革有一个事情很有意思,就是要素的市场化。只要要素市场化,就可以带来商业的膨胀、快速的增长。比如说土地当初的开放,要素市场化后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医疗正在进行体制改革,很多要素市场化。比如医生多点执业所带来的人的市场化。所以,医疗产业未来有八万亿、十万亿的这样一个市场容量。
这是“三高”,还有“一低”,就是低替代率。这个产业几乎不能替代,否则我们这个城市过两天换一个产业,过两天换一个产业。根据这个“三高一低”的产业标准,你可以看到,医疗健康产业就是高就业系数、高就业弹性、高增长,但是低替代率。
“五五七”落地,与民营一拍即合
文化基因跟民营医院的文化基因是一样的。
把医疗健康产业做了研究以后,我们认为在立体城市里面,把它变成一个核心产业是可以支撑得住的。梅奥所在的罗切斯特这个地方非常典型。
具体到这个医疗产业在立体城市中如何规划,我们请了一些城市经济专家测算了一个模式。比如城市规划两千到三千个床位,再乘以四就会有一万个左右的就业机会。这非常容易计算。但是除了看病还有别的,就业机会远不止这么多。在中国,一个医疗健康城可以包括的产业有五个部分,第一是医,看病;第二是养,安养、养老、养护、看护;第三是教,就是医学教育;第四是研,研发,包括很多重大疾病的研究;第五是贸,交易、贸易、做生意。比如,我们会建立一个医疗器械、耗材、药品等的交易市场。
具体到空间结构就是六十万平米,七个项目。这些都是很具体的。这七个项目包括一个三甲医院,一个康复医院,一个医疗Mall。这个医疗Mall,参考的是新加坡百汇医疗集团模式:一个医疗Mall里面都是各种专科。然后还有一个养老的中心,另外有一个学校、学院、交易中心这些东西,另外还有一个健康酒店。
你可以看到,最后落实到空间里,就是五个字(医、养、教、研、贸)、五大类、七个项目,六十万平米,非常具体。这就是我们定义的立体城市的医疗产业和健康产业。这些都是标配,到了每个具体城市可能还需要具体调整。我们算了一下,按照七个项目、五大类,至少一万五千个就业岗位,甚至还多一点。
现在可以回答你们的问题,为什么会关注医疗产业。我们毕竟是商人,把这研究完之后不是到此为止写篇论文就完了,最大的问题是把医疗健康产业这七个项目落实下来。落下来的时候我就发现,医疗体系从体制和运行方式上来说有三大部分。
一个体系是公立系统,这个系统很庞大,但很难谈、很难合作。他们都有行政级别,也不差钱,而且医院办得好不好跟他们个人也没啥关系。第二个体系是国外的体系,看起来高端大气。我们也考察很多,但是引不进来。为什么呢?因为在国外好的医疗机构都是公益组织,而且也有研究体系支持,不是有市场就能引入的。它们一定要价值观吻合、研发配套才行。所以到目前为止,能够引进的只是一些医疗研究和咨询管理类的机构。
再有就是民营的体系,很好很精彩。我们的文化基因跟民营医院的文化基因是一样的,都是从草莽开始,最初什么都没有。但是在二十年里,民营的医疗机构居然发展出一万家,有八千家都来自莆田。这太有意思了。然后,我们开始跟他们认识、讨论、研究,一起来把民间医疗做一个整合、提升。
我不是办医院的。国外医疗投资发展的体系特别像酒店,开发商、投资商和运营商是分离的。按照国外这个模式就发展得很快。比如我们是开发商,我们知道全世界医院怎么设计、谁设计最好;莆系的医疗机构都是运营商;投资商可能是保险公司等其它机构。我们合作到一起形成互补结构。
这样在我们整个医疗健康产业落地方面,就解决了,我们次序就出来了。先是民营,再就是当地的公立部门,再就是国外的机构。
至此,冯仑所展示出来的更多是一个商人的逻辑——市场远景与合作伙伴。但这仍就无法解释整个链条中的关键一环:莆系医疗。在中国医疗行业,莆系医疗极为特殊。
莆系医疗是中国医疗产业无法绕开的话题。因为数量庞大,莆系医疗举足轻重;又因为“野蛮生长”,莆系医疗饱受争议;还因为远离舆论,莆系医疗低调神秘。但不能忽视的是,经过了二十几年的沉浮,莆系积聚了雄厚的力量。
那么,冯仑究竟看到的是怎样的莆系?他如何看待那些挥之不去的争议?他们又是为什么能够一拍即合?而作为他们合作的平台机构,医健联盟又是怎样一个组织?
医健联盟的秘书长蒋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个联盟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行业组织,松散、门槛高但目标明确。蒋涛提到,这个联盟参照中城联盟(全名为: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策略联盟)建立。“策略两个字,就是冯仑特别提出要加入的。”蒋涛说。
冯仑向我们详细讲述了医健联盟的“策略”,既把它看作立体城市医疗产业落地的依托,同时还提出它在重新塑造莆系医疗当中所能起到的助推作用。
必须要提到的是,在讲述这段故事的时候,冯仑展示了很多江湖气,比如“带头大哥”、“江湖辈份”。讲到兴起,他甚至干脆做了个抱拳的动作。在冯仑看来,这是他所经历的民间社会的底层文化。
“我看见的是生命力”
大家做事都非常痛快,这就是民间的力量。
我们就跟莆系医疗的这些朋友开始打交道,研究、了解他们,也跟他们学习、讨论。关于莆田争议太多了,但对于我来说这事太简单了。这历来都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逻辑。你们都觉得他不好,我看到他健康的一面。你看见的是缺陷,而我看见的是生命力。
我们从莆系这八千家里找到了最主要的带头大哥,在莆系医疗里非常好的带头人。
这个过程非常简单,民营企业都有他的基因和历史,首先得找大哥,跟他们先交流。交流非常简单,大家都苦出身嘛,生长基因都一样。很亲近,立即就有共鸣。然后我们再介绍一下中城联盟怎么弄,再组织一下他们去了趟西安,结合立体城市这个事儿开了一次研讨会,吃了一次饭,后来在汽车上又继续讨论,最后在汽车上有了初步的想法,建立联盟。接着回来就由翁总(指翁国亮)和我们开始筹备,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在去年年底就组建起来。
我们共同讨论之后,我建议参考房地产上的中城联盟这个模式成立医健联盟。为什么成立联盟呢,是要建立统一的价值观,解决发展当中的财务问题、人才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发展。
说到这我来介绍一下中城联盟。中城联盟是我、王石还有胡葆森从六年前开始做的,当时也一样对房地产有争议、也看不懂。1999年正式成立。开始就十二三家,到现在六十家。十五年,我们管理的基金将近一百五十亿,参加的门槛是一千万门槛费,形成了一套非常好的运作机制和模式,而且现在一年就发展两三家。中城联盟有四大目标:信息交流、集体采购、联合培训、财务支持。我们专门让医健联盟找中城联盟交流,把整个一套游戏规则研究清楚。医健联盟成立目的,就是使莆系医疗在建立一个正确的、可持续的价值观的基础上规范、提升和发展。有了这个联盟,立体城市的发展就有了一个医疗健康产业落地的依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立体城市都是莆系,但得有一个带头的。
很有意思,大家做事都非常痛快,这就是民间的力量。举个例子来说,组织联盟得有钱,当时刚开始弄,有些东西还没完备,那就翁国亮给个账号,大家都把钱打翁国亮那儿就完了,没含糊。这种就是信任。于是我们就开始了。
现在有几个非常重要的进展,除了跟立体城市相关的以外,还有跟整个行业发展相关的。第一个就是获得平安银行100亿的授信,我们首先解决了再发展的一个资金问题。第二个已经获准成立中国第一家HMBA,就是健康MBA,在莆田学院,这个MBA就是为了提升莆系的管理水平,招的学员以莆系为主,兼顾别人。然后他们有一万家机构,多少人都得培训,这个HMBA就是培训中高层的管理人员。第三个组建管理公司,就是三甲医院的管理公司,现在工商管理那里正在注册。接下来还将组建一个基金。
在短短的时间内,莆系医疗经过这样一个组合提升,更重要是彼此之间的交流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健康、奋斗的一个价值观。这样使莆系医疗在市场上更有长久的竞争力。
另外,现在莆系医疗整体形象有了一个很好的改善,相信今年以后大家慢慢开始会有一个正确的改变。而且我们要开放北京的这些莆系医疗让大家参观,自由参观,你们看一下到底谁好。
莆田的女神
管好女神就等于抓住莆系精神。
莆田去很多次了,过年我还专门拜访了一下这些老神仙。因为过年的时候是最集中的时候,你能见到所有人。他们出来了以后不管走多远,老母亲和太太都在那儿,所以他们一定要回去。而且他们过年很认真,一下都待到十五。最有意思的是,回去以后还开什么医疗器械展销会,各个厂家都趁机跑过去做交易会。他们彼此串门相亲,他们的婚姻关系都是本地家族结亲,模式非常传统。不过,谁嫁给谁了,谁娶了谁,谁又跟谁并购了,这往往还会决定第二年的民间医疗生态。所以过年是最有意思的。
另外,女眷对他们的维系作用非常重要。莆田这个地方还非常有意思,敬的都是女神。女性在精神世界和维系他们家族和地缘亲缘关系有重要作用。最早出来做这个的开山始祖已经六十多岁了,退出江湖都十多年了。老人家现在就负责照看这些庙和里面的女神,管好这些女神就等于把整个莆系的精神抓住了,抓住了精神就抓住了这些女人,就保证了他们每年都回来。所以我就明白了,实际上领导就是管未来,管精神,管价值观,统一思想。
冯仑与医疗、莆田的联系看上去有些偶然,似乎也还有些无奈,毕竟公立医院、国外医疗机构的合作都困难重重时,民营几乎是剩下的唯一选项。
但国家政策持续对社会资本办医的鼓励、医疗服务市场的不断壮大,都预示着民营医院的成长和发展将是必然的趋势。从这个角度讲,两个新兴事物的结合又像是必然。
目前,困难和障碍仍旧存在,莆系医疗能否真正赢得信任和尊重也需要时间的检验。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导致了很多犹疑和忧虑的出现。而当下,谁都没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与众不同的是,冯仑经历了过去二十几年民营经济,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崛起的全过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民营经济过去的发展历程,某种程度上也可能成为民营医院未来发展的借鉴。
冯仑曾说,他想写一本《到历史现场读大历史》的书。那么亲自走进莆田的冯仑,究竟在那里看到了怎样的“大历史”?
从青春期到青年期
早期一定是有很多与生俱来的优点和缺点。
首先莆系医疗不该我评价,我也没资格评价,但实际上它和任何民营行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一样的。这些企业早期粗制滥造,市场假冒伪劣,这都是早期。但是现在你看,你还说民营企业是粗制滥造吗?现在制造的很多东西都是民营企业造的。
所以莆系医疗早期一定是有很多与生俱来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是生命力强,市场敏感,服务好,缺点就是有一些过度医疗,过度营销,短期利益。但过了二十年,它里面分化出一批有前瞻性、有专业服务精神理念,也有良好管理的一些大型机构。再过五十年,出现一个哈佛医学中心这样子的机构,民营也是有可能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套个大话就叫历史地看、发展地看,莆系医疗正好处于青春期的完成阶段,就是青春期也快过去了,要进入青年期,开始定型发展的一个时期。所谓的越来越好,出现带头大哥,然后又知道国内国外公开的市场标准和道德标准,还有价值观的标准,他们都知道了。原始积累完成后,本身公司的财务能力也很强了,可以做中长期的事情,已经有能力做一些中长期的事情,包括研发、人才培训。有了这些,莆田系未来自然会进入一个健康成长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