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钉钉“一对一免费通话”被禁 因非免费通话被叫停

2016-07-01 09:53
来源:腾讯科技

  7月1日起,钉钉将增加基于网络的语音通话视频通话功能。原有无需流量的“一对一免费通话”不再赠送。

  上周,“叫停非运营商免费通话”的传闻一出,OTT业务创新与运营商的矛盾再度成为焦点话题。工信部表示,不会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来叫停所有非运营商资质的个人免费通话业务,鼓励相关企业持证合法经营,但超范围经营、非法经营将受到严厉打击。

  有分析认为,钉钉推出“免费通话”需付出高达千万的费用成本,叫停未必是负面。不过钉钉方面称,此次调整完全是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进行。

  有业内人士表示“短信、通话终将免费”,“流量经济大势所趋”。现在运营商被逼迫着更加开放。钉钉们也被逼迫着向更高质、多样的产品形态演变。

钉钉“一对一免费通话”被禁 因非运营商免费通话被叫停

  钉钉“一对一免费通话”急刹车

  阿里旗下的钉钉,遇上了麻烦。6月24日钉钉公告称,根据有关部门相关规定和要求,7月1日起,叫停“一对一免费通话”。

  据悉,钉钉停止的“一对一免费通话”采用电话回拨方式,拨到对方手机上;该功能基本相当于不耗费流量拨打电话,因此获得了大量用户的喜爱。

  按照现有规定,钉钉提供的“一对一免费通话”属于基础电信业务,应持有基础电信业务牌照。据了解,这个牌照只有三大运营商和几家国字头的企业有。钉钉用的是阿里通信的增值业务牌照,不包括基础电信业务牌照。

  工信部表示,在语音产品和服务市场,对存在违法经营行为的,将依法予以查处。

  有分析人士将钉钉叫停免费通话一事与OTT(指越过运营商提供应用服务)和运营商长久以来的对立关系联系起来,得出结论:钉钉触碰到了运营商的蛋糕。

  阿里钉钉于2015年1月亮相。根据阿里Q4财报公布,钉钉已覆盖超过100万家企业和组织,一年之内成为中国排名领先的企业社交平台。

  某知名IM企业负责人分析称,运营商向流量经营转向过程中,话音收入仍旧起到支撑作用,特别对于二三线地方运营商而言。“企业通讯的话音还是地方运营商收入来源,钉钉依靠自己补贴、用户免费的方式很快发展起来,取代了传统电话方式。一旦这块业务铺开来,运营商再想要切入这块就会很难。”他说。

  2013年,移动净利润15年以来首次下滑,其分析称传统语音通话已受到微信等通信软件的冲击。到2015年,移动的语音收入减少516亿元,数据收入3034亿元,首超语音收入。


  钉钉被指趁机“顺水推舟”

  一家通讯企业负责人表达了不同观点,他称业内有声音认为,整件事对于钉钉发展未必是负面,因为产品规模目前已经比较大了,由于“一对一免费通话”功能每月要通过第三方供应商支付给运营商高达千万的费用,运营成本也很大。

  为何钉钉要支付这么高的运营成本?据了解,钉钉的“一对一免费通话”实质是PSTN业务(公用电话交换网),即用户在App内呼叫后落地到手机,走的是运营商网络。

  其原理并不复杂,当用户在钉钉内选择呼叫某人,其实是钉钉后台发起一通400电话打给这个用户的手机,同时钉钉发起另一通电话打给被呼叫方的手机,最后语音服务平台把这两条通话链路搭通,用户就能与呼叫对象愉快地通话了。

  这种通话的好处是,走的是运营商通话线路,通话质量相对稳定。

  与此同时发起呼叫的用户语音通信免费,整个过程所产生的费用则由阿里钉钉跟运营商来结算。钉钉可以向虚拟运营商等第三方购买“语音包”。

  钉钉每个用户能享受一个月60分钟的免费通话(支持多方通话),6个以上的用户可以组成一个团队,成员享受90至400分钟的免费通话。还可以通过认证,增加到最多1000分钟。不过这背后,都是钉钉买单,随着用户群体的急速扩大,“烧钱”越演越烈。

  “钉钉刚好趁政策调整来个‘顺水推舟’。要是突然不提供的话,消费者会不爽,也给竞争对手制造机会。”该企业负责人表示。

  对此,钉钉方面回应称,一直为用户提供免费服务,愿意负担这个成本,此次权益调整完全是依据有关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进行的,不存在其他原因。

  对于成本千万的说法,钉钉官方未予证实。钉钉相关负责人表示,电话权益调整后,增大了电话会议的赠送量,“如果只是为了省钱,不会这么做”。

  此次整改意在打击“骚扰电话”?

  截至目前,明确表示接到工信部整改要求的企业还只有阿里钉钉一家,企业微信、触宝科技、易信、金蝶云之家等企业均表示没有收到相关通知。

  “App内很多通话功能,过去处于灰色地带,最近两年来类似产品越来越多。主管部门这次针对传言表态后,有些人开始摸不着头脑,也确实有担心下一步是不是还有具体行动。”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胡海波解读认为,主管部门对于持证企业合法合规的业务应该不会涉及。

  他同时称,目前市场中确实存在超范围经营和非法经营、甚至于无证经营的现象,需要进行整顿规范。如话音回拨业务、骚扰电话、IP电话非法落地、违规提供点对点话音、虚假主叫传输和改号软件传播等情况。


  行业专家付亮(微博)认为,工信部整治的目的是“遏制骚扰电话蔓延”,与手机实名制、400号码严管一样,这仍属于“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部际联席会议”的落实。

  一家通讯企业负责人说,对于习惯拨打违规“免费”电话的用户,一时肯定不适应,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十分有利的。特别明显的一点好处是,清理骚扰电话。

  “现在用App拨打违规‘免费’电话的重度用户有不少是地产中介,一天几百个电话,推销房子这种;更有利用它打诈骗电话的,危害很大。从这个层面上,骚扰诈骗电话亟须管制。”他说。

  “纯互联网视频通话是未来趋势”

  “监管趋严,刚好会让企业软件提前适应形势,进一步挖掘潜力,对通话功能质量提出更多要求。”声网CEO赵斌说。声网Agora.io可基于互联网提供音视频通话,目前为小米、陌陌等App提供功能服务。

  赵斌认为,在App里面进行基于互联网的音视频通话,一定是未来趋势。“基于纯互联网的音视频通话,App作为应用供应商,成本大大降低。”

  他还列举了一些未来的富媒体应用场景——在钉钉上进行视频通话过程中,同时显示界面,边说边群聊照片;打开滴滴打车和司机通话时,可以查看APP上的地图位置;给携程客服讲一件事,顺手能查到订单号。

  “富媒体通讯形式是个潮流,运营商心里想必也很清楚。把话音、短信转化成数据包销售,未必不是良性商业。”一位行业人士从运营商角度分析认为。

  他表示,过去App当中某些功能是侵蚀了基础电信运营商短信、通话营收,但同时手机用户对数据包的需求上去了,运营商方面也未必完全负面看待。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报告显示,从2015年三大运营商年报数据来看,流量是运营商收入增长的驱动力。受4G用户快速增长和流量资费下降的影响,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继续高速增长,并且进入增收期。如,中国移动(微博)数据流量收入较2014年增长32%。

  报告还认为,三家运营商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价值,立足管道、降本增效、开拓新的收入增长点。物联网、视频、IDC、云计算、大数据是三家运营商共同关注的重点领域。立足管道能力,拓展经营边界成为运营商拓展新业务的主要模式。

举报
关注公众号“多特资源号”
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侵删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