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3Q大战之后的腾讯正在展开一场激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运动。大战中出现的指责和用户愤怒等情况使这家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反思自己面临的危机。从今年开始,反思不仅来自公司内部,腾讯管理层更是决心在这一场反思中引入外脑——让外人来挑刺。
“在3Q大战中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大家指责腾讯?腾讯的创新又该怎样得到认同?”腾讯联席CTO(首席技术官)熊明华向专程到会的“挑刺者”请教说:“请你们自由地建议和批评。”
如此直白的诊断会一共要开10场,这在业界并不多见。庞大的腾讯正急切地期待一场蜕变。
3Q大战的对与错
“要把自己当成挨骂的人”
面对腾讯的邀请,到会的“挑刺者”们毫不客气。腾讯在3Q大战中让用户在自己和对手之间“做出选择”的决定首先被提出来讨论。
“腾讯对用户在各方面都应该更主动。”资深媒体人罗振宇说:“就像一家餐馆,除了菜品好吃,服务员也要笑容可掬。”IT名博炳叔建议腾讯建立每月一次的新闻发布制度,“尽量公开。你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打心眼里就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挨骂的人”。IT评论人吴声提醒说:“腾讯对用户的姿态要足够的低,要低到尘埃里去。”
听了这些建议之后,熊明华说:“以后肯定会有更加主动地沟通,这是一定的。各位的意见我们非常重视。”
是否垄断?如何开放?
第二个话题的讨论大大出乎“挑刺者”们的预料——“腾讯是否垄断?应当如何开放?”腾讯似乎是第一个请外部人士评判自己“垄断”地位的公司。因为该地位的问题,腾讯在扩张的过程中处处遭遇非议。互联网从业者们总是抱怨说:“做什么都会碰到腾讯。”
“腾讯要赚钱,但也要让大家都赚钱。”中北大学软件学院客座教授、IT评论员毛江华如是说。艾瑞咨询集团COO(首席运营官)阮京文提醒说:“腾讯可以学习苹果公司的做法,你得把商业价值提供给周边的产业链。”
实际上,在3Q大战之后,腾讯CEO(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已经下定决心开放,和外界分享腾讯积累多年的用户资源。腾讯内部人士向北京晨报记者透露,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百款高质量的社交游戏和生活化应用接入到腾讯社区开放平台,有的开发团队单月分成超过500万元。上海交通大学整合营销传播课程主任魏武挥评论说,这样的团队必须越来越多,因为只有这样,腾讯在商业上才会结成一个同盟并赢得更多的支持。“就好像人们提到Google时并没有强调它的垄断,因为它让合作者赚到了钱”。
熊明华坦言,尽管腾讯确定了半年的开放转型期,但真正要使这种开放的效果完全显现可能还要等上两三年。“腾讯在开放上没有回头路”。
“山寨”了吗?创新了吗?
记者了解到,所有这些关于腾讯“危机”的讨论都将被整理出来,由包括马化腾在内的高级管理层进行评点,并纳入此后将要发布的《腾讯开放战略行动纲领》。为了使这个纲领切实可行,腾讯向所有的外界“挑刺者”直白地展示了危机。除了3Q大战的影响和对垄断的指责之外,主持人还直接提问说:“大家对于腾讯‘山寨’的说法怎么看?”
IT名博张书乐评论:“说腾讯‘山寨’,实际上是让它背负了整个互联网的包袱,因为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充满‘山寨’。”AC尼尔森原高级副总裁马旗戟建议说,腾讯应该尽快扩大开放平台,只有开放才会让外部的人才和创新为腾讯所用。
“跳出腾讯。”中国互联网大会特约策划人付亮建议腾讯成立基金,向互联网领域的中小企业做一些投资,鼓励整个行业的创新。据悉,腾讯已经在今年年初成立50亿元的产业共赢基金。
至少,在接受外界评论这一点上,腾讯管理层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在接下来的论坛中,腾讯所有高管都至少要参加一场,以便用外界的观点激荡管理者们的头脑,而他们的观念转变程度决定着变革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