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微信“小程序”动了谁的奶酪?微信和苹果会打起来吗

2016-09-23 08:33
来源:快科技

  “我们认为一个好的产品是应该是用完即走的……大家同意吗?”张小龙问。

  “同意。”有人回应。

  “说同意的都是没有认真思考的。”张小龙说。

  这是今年年初发生在微信公开课上的一幕。随后,张小龙解释道:“事实上所有的产品都是工具,好的工具就是应该最高效率地完成用户的目的,然后尽快地离开。”

  所以,他的歌词大意是,时间是有质量的,粘性是结果,不是批判标准,问题的本质是效率。

  也是在那场公开课上,张小龙透露,微信在琢磨一个新的东西——应用号。

  毫不令人意外,大半年过后,当“应用号”推出内测版时,刷爆了互联网从业者的朋友圈

微信“小程序”动了谁的奶酪?微信和苹果会打起来吗

  为什么是微信?

  第一篇刷屏的文章——《微信应用号来了》——来自小道消息,被顶得最高的评论是:

  “实时关注这篇文章的阅读量,传播速度快得吓人。,微信一个小动作对互联网人来讲,就是国务院出台的新政策!又一波浪潮已来,大家准备好上船!”

  此情此景,让人不禁要问,为什么是微信?最便宜的答案无非是:微信的用户基数大,用户在微信上的停留时间很长。

  相比于其他平台,白鹭时代的CEO陈书艺告诉雷锋网:

  “其实之前,UC、百度QQ浏览器都推了所谓的‘轻应用’,但是有两点微信和他们是不一样的。

  第一,他们的导流还是以用户搜索的行为习惯为主,移动端延续了PC端的使用体验,而微信的小程序,它其实是一个介于网页和原生应用之间的东西,体验比网页好很多,无限接近于原生应用。

  第二,微信是一个用户使用频率很高,而且很信任的应用。使用微信,用户就必须授权拍照通讯录、位置、螺旋感应等权限。如果是其他的应用,用户未必会开放这些权限。”

  以上,微信是民意所归。

  动了谁的蛋糕?

  微信小程序内测版推出之后,知名程序员霍炬表示:“微信把自己整得和App Store一样,还得审核,苹果怎么想?真是店大欺客,客大欺店。”

  但显然,在这方面微信和苹果是有过沟通的。半年前的“应用号”变成如今的“小程序”便是两者博弈的产物。证据是马化腾在张小龙朋友圈写的那句——“苹果不让我们叫应用号,也许是一件好事。”


  另一种观点是,苹果和腾讯之间迟早会打一架。

  在陈书艺看来,微信的确凌驾于硬件之上建立了自己的生态。它会考虑到苹果的政策,或者做一些利益上的交换,但微信已经大到有话语权的程度的,这是苹果必须尊重的事实。极端一点去假设,如果苹果封杀微信,会不会对用户购买手机造成影响?

  突然让人想起6年前的3Q大战。

  回头来想,如果事实证明,微信能用更低的成本为用户提供同样的价值,那苹果损失了什么?无非是那些本就不属于他的开发者,以及附带的利润。无解。

  当然,这是个高维的话题。将微信拉回超级App阵营,小程序又会动谁的蛋糕?还是超级App。

  陈书艺告诉雷锋网:“特别是服务类的和资讯类的App,像今日头条。它上面的文章,大多数情况也是靠朋友圈在传播。如果微信能够直接提供同样的服务,微信会切走很多用户的使用时间。”

  在张小龙看来,微信是一个平台,但不是流量平台,公众号的本质是,希望在这个平台上涌现出更有创造力的事情。换句话说,同样有创造力的事情,他不介意用微信的方式去实现。

  理论上,这和开发者的利益是不冲突的。微信既能给它带来用户,又能给它提供更好的基础服务,比如支付。但敏感的是,在微信这么“有节操”的平台上,开发者若想像原生应用那样获取用户信息,那是不可能的。

  这个博弈如何展开,似乎可以参考当年乔布斯去说服各大报业拥抱App Store的故事。在利益最大化面前,所有的执念都不再重要。

  把蛋糕分给谁?

  追溯风口,App创业已经是4年前的事情,一个冷酷的事实是:“做第三方独立APP,未来成为独角兽的可能性很小了。”

  陈书艺表示:“现在头部的工具型APP绝大部分都得归顺或者死磕,比如日历新闻,天气,大姨吗之类的。”

  而反观HTML5,其实它是爆发过的,有意思的是,那次也是在微信上。

  “我们2014年的‘神级包’就是因为朋友圈传播火的,当时出现了将近20款超过1000万DAU的小游戏。但是在去年,微信对朋友圈传播做了严格的限制。”

  当时,陈书艺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那些东西任它去传播其实是不合理的,微信收口之后肯定是为了制定规则再开放,因为用户需求就在那。”

  与这种需求相呼应的是,陈书艺看到,非常多的Android和iOS开发者,现在都在学习HTML5的技术,

  “趋势在这摆着,它是一个更通用的技术,小程序开起来之后,肯定在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会更多一些。我们后台的开发者,今年的涨幅比去年、前年还要高,已经有超过10万个开发者在使用我们的工具。而且今年我们接到特别多的需求,比如介绍HTML5的工程师,以及培训。”


  开发群体的迁移实际上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

  “回想一下PC年代,其实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比如金山当年招的工程师都是写软件的,待遇都很高。但后来那些垂直类的服务全都做成网站了,用户通过搜索获得服务,所以后来相当多的软件工程师就失业了。他们就只能重新学习怎么去制作网站。”

  陈书艺相信,在移动端一定会发生同样的事情。

  结语

  公众号养活了数以万计的自媒体,但这却并不是张小龙的本意。

  他在年初那次演讲中表示:“我自己是很多年的程序员,我觉得我们应该为开发的团体做一些事情。”这就是“微信小程序”的由来。

  至于它的样子,大概是“类似于公众号,但比公众号更便捷,更好找,更容易使用的形态”,张小龙表示。

举报
关注公众号“多特资源号”
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侵删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