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2017年上半年网络数据报告:虚假网络占大多数

2017-07-13 13:58
来源:网络

  当今社会,欺诈手段令人眼花缭乱,剧本紧追社会热点,诈骗工具推陈出新,话术直击人性弱点,叫人难以防备。

2017年上半年网络诈骗数据报告:虚假网络占大多数

  据《2017年上半年网络诈骗数据报告》显示:

  “虚假”霸占网络风口威胁利诱引人入瓮

  直接行骗已然套不住广大群众,假冒官方、模仿权威、散布谣言等手段尽显。

  ·假冒官方:知名企业、银行、运营商、综艺节目、公检法等单位成骗子最爱仿冒的对象,涵盖手机被盗、低价购买、兑换积分、免费领奖、账户升级、等方方面面,利用网民对官方的信任感和贪便宜的小心思取财。

2017年上半年网络诈骗数据报告:虚假网络占大多数

  ·模仿权威:山寨网站杜撰“中国XX部门”、“国家XX部委”(实际上并没有这些部门),或自建带有“国家”、“北京”等字眼的和某部门页面雷同的网站,以国家名义骗取用户信息和钱财;“医药表演专家”刘洪斌、李炽明等人,冒用“XX专家”、“XX院长”等名义,在不同电视台换着头像打广告卖药。

  ·不良言论:夸张标题和耸人听闻内容是谣言的标配,极易引发民众疯转,例如一公众号鼓吹疫苗有害,怂恿父母不要给孩子接种疫苗,从而借机推销自己的中药。而不少公共热点事件在演变中发生信息偏差,为虚假新闻提供了土壤,例如4月网络上出现“鸟巢举行慈善活动每人可领5万”的新闻,引得大批外地中老年人来京,而幕后组织是一个以“民族资产解冻”行骗的犯罪团伙,编造鸟巢发钱骗局,诈骗90万元。

  老骗局搭载新工具一知半解极易上当

  老生常谈的骗局经过演变升级,正利用移动支付、网络借贷二维码等等互联网新生代工具使诈,人们由于一知半解经常被直接牵着鼻子走。

2017年上半年网络诈骗数据报告:虚假网络占大多数

  ·虚假兼职:刷单、打字戏码落伍了,骗子将组织包装成科技公司,租用高档写字楼,专门招聘高校学生做兼职,从事网络传销、虚假办卡开发票、虚假放贷等违法勾当。并用销售业绩、高额提成和梦想鸡汤激励员工,吸引大批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成为诈骗犯罪的帮凶和实施者。


  ·网购欺诈:网购退款出新招,骗子冒充客服要求退款时引导受害者通过招联好期贷、蚂蚁借呗、来分期等等互联网金融平台扫描二维码接收赔付款,忽悠受害借贷高额现金汇入骗子账户。

  ·投资理财:虚假投资爱结合非法传销,组织者与被诱、骗对象不见面,通过微信群、公众号进行洗脑,并辅之部分线下活动。骗局多由骗子在境外操纵,影响远超传统传销。例如卖5000元一枚,宣称1年后价值400万虚假电子货币“五行币”;半年卷走40万国人300亿的金融诈骗组织IGOFX等等。

  ·网络借贷:校园贷加速行业洗牌之际,利用校园贷衍生出的新型诈骗正在暗涌。骗子冒充内部人员,以“屏蔽信息不用还钱”、“可办理内部销账”等借口诱骗大学生多次反复多平台借贷,遭遇贷中贷骗局,并用高额提成发展大学生成为校园代理,鼓励他们发展下线。

  赌博披上新外衣色情找到新场所

  ·博彩赌球:手机游戏、微信红包正成为赌博新天地。一些APP小游戏以运气为主导赌大小,输赢同时加入“百倍奖金”、“千倍返奖”等彩头,实际操作中利用外挂等技术手段作弊控制玩家输多赢少,这类平台不仅具有赌博性质,还涉嫌诈骗。

  ·淫秽色情:直播平台、色情APP正成为色情传播的新渠道,许多主播直播时放出自己的微信号,将粉丝转移到封闭社群中进行买卖交易,上当受骗的网友不计其数。许多色情APP打着海量资源的名义,下载要花钱,付费注册才能用,支付升级才能观看,步步为营榨取钱财。

2017年上半年网络诈骗数据报告:虚假网络占大多数

  防诈骗

  1、保持与时俱进:信息爆炸,新品扎堆,一知半解最易受骗,普通群众也需要时刻保持自我学习和更新。

  2、关爱空巢老人:诈骗正逐渐向三四线城市和中老年群体倾斜,不要让保健品推销员、养老投资等变成比儿女更懂父母的人。

  3、不贪便宜:无缘无故的大奖、优惠、赔偿、高薪,可能都是一个陷阱,别点击也别回电。

  4、别被威胁:手握你身家信息的不一定是官方,指控你违法犯罪的不一定是公检法,厉声呵斥你的不一定是老板,凡事先主动核实再做决定。

  5、防患于未然:科技犯罪越来越多,因此给电子设备安装安全软件,及时杀毒更新,不乱连外设、wifi,不透露验证码、付款码,都是好习惯。

举报
关注公众号“多特资源号”
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侵删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