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网络流行语:我走过最长的路,是你的套路。如今,可能要改成:“我排过最长的队,全是托儿的队”。尤其是在一些奶茶店、甜甜圈店、锅盔店等小吃店,甚至是火锅店门口,经常可以看到随时有很多人在排队,甚至有的有40-50人在排队,“队太长了,马路都排不下了!”让人不禁萌发这些排队的人是真排队?还是假排队?
7月10日排队的女子三人组在7月11日又现身了。
即使室外39℃高温暴晒的中午,位于成都春熙商圈的大科甲巷一家名叫“牛肉油匴”的小吃店门前也总是排着长队。7月10日-7月12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选择现场蹲守、拍摄视频、暗访的方式,试图揭露出背后的真相。
疑点
味道一般的牛肉油匴7人每次买一个重复排队
正值暑假,广东陈先生带着孩子一家三口到成都玩耍。路过春熙路商圈大科甲巷时,一家名叫“牛肉油匴”的小吃店前,排了足足30多米长的队伍吸引了他,直觉判断这家店的饼应该非常好吃。
走进这个约10平米的小店,店里有两三个员工在忙碌着。墙壁上写着各种口味的牛肉油匴(类似锅魁但馅料更多的饼),价格统统都是10元一个。要不是排着长长的队伍,这个外观陈旧的小店根本不起眼。
正值中午,室外气温接近40℃,陈先生让妻子和孩子在一旁的板凳上等候,自己去排队。
记者估算了一下,从12点50分许,一直排到了1点半,才轮到陈先生购买。“味道一般吧,没觉得值得排这么长的队去买来吃。”
“现在还是人少的,遇到周末或者节假日人更多。”一位穿着白色短袖的男子卖力吆喝。“现烤现卖,来来来,趁现在排队人少了咯……”遇到前来排队的人,这个领头指挥就会迅速上前,收钱,然后分给顾客袋子让其排队等候。
7月10日-11日,从中午12点到17点过,记者两天都在现场蹲点。排队的人数最少12人,多的在20多人以上,多数是外地口音的游客。
在长达数十米的队伍中,也有个别游客,半途放弃排队离开的。不过在蹲守的四五个小时中,记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至少有7个人从1点开始直到记者离开,都一直在排队。其中包括三名结伴同行的女子,结伴的一男一女以及两个单独男子。与其他游客不同的是,这七个人显得神情自若,不紧不慢,其中结伴的几对要么在耍手机,要么互相交头接耳,有说有笑。记者粗略估算了一下,整个下午,这7个人至少重复排了四五次队,多的甚至有七八次。
他们的行为和轨迹也出奇一致:排队,只买一个。买到后,都不直接吃,而是慢悠悠地朝着附近一家大型超市的方向离开。约10多分钟后,这些人又返回到排队的队伍里了。然后,他们手里的牛肉油匴不见了。记者注意到,这7个人不会同时出现在队伍里,一般以三到四个为一次排队,重复循环。
调查
前后两天4个人都来排队 买到饼后去了同一地点
这些人的行为疑点重重,牛肉油匴如果买来吃的,为何不一次性买个够,而是去排队四五次,而且每一次只买一个呢?他们带着牛肉油匴离开了,短短10分钟又返回来了,东西到底是被吃了,还是到哪儿去了呢?带着这些疑点,一路记者继续蹲守在店门口观察,另一路记者一路跟随这些人的足迹,看他们到底去哪儿了。
时间:7月10日中午12点—17点20分
记者首先注意到了四个人。一个身穿灰色短袖,牛仔裤,卡其色凉鞋的男子。13点59分出现在排队人群里,右手拿着纸袋。在他的前方,一同出现的是结伴的女子三人组,其中高个女子身穿花裙子,短发女子穿牛仔短裤、白色短袖,另一个中年妇女穿着绿色短袖十分显眼。
大概20分钟后,三位年轻女子每人拿着一个牛肉油匴离开,从附近某大型商场的门口经过,然后进入第一城,在正科甲巷48号的科甲大厦停车场入口旁边一个约1米宽的通道穿过,然后进入一个小门。不到10分钟时间,三人空手从这个门出来。随后,灰色短袖男也进入了这个小门。10多分钟后他们又出现在排队队伍中。
从中午12点-下午5点20分许,蹲守的几个小时,记者发现,有7个人最少的参与了三回排队,最多是灰色短袖男子以及三人组,他们至少来回了四五次。排队人数最多时队伍有20人,其中有7人都是“老面孔”。
时间:7月11日中午1点—下午4点
7月11日下午1点,记者再次前往现场调查。如同前一天,这里仍然是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穿着白色短袖、负责收钱指挥排队的店员还是一样的吆喝词。
很快,记者发现了前一天出现的几个人又出现了。女子三人组,花裙子换成了黄色条纹裙子,牛仔短裤的短发女子,白色短袖换成了蓝色短袖,而绿色短袖的中年妇女,则穿了白色短袖。A男子灰色短袖则变成了深色衬衫。从2点开始,这四个人又沿着前一天的路线,来回走了三四趟。
与前一天不同的是,记者注意到,还出现了几个新面孔。梳理两天的蹲点调查,这一家店,有将近10个“顾客”涉嫌是托儿。
起底
这些托儿到底是啥身份,他们又是从哪儿来的?为了解开这些困惑,记者随即以兼职为由,与负责收钱指挥排队的店员接触。在现场,这位店员一开始拒绝,说他们不需要招聘兼职。可能考虑现场人太多,而后他让记者先加微信交流。
翻看他的朋友圈,这一年以来,几乎都是炫耀店里排长队的小视频和照片。比如7月5日,他在视频中得意地说:下雨天30多人冒雨排队,人太多啦!比如5月5日,视频中将近四五十人的长队,他说:“队太长了,马路都排不下了!”
记者多次要求这位店员直接招聘自己做兼职,但是遭到了拒绝。
他说,排队的都是中介公司每天负责送人过来,店里不能直接招人的,他补充说,中介公司有一个群,里边有200多人,前一天6点报名,只招收前20人。
他进一步解释称,如果确实想做,他可以带记者去见兼职公司的老大,然后进到他的群里,“每天就可以让他给你安排。”
事实上,涉及造假的并非只有排队。这位店员一开始询问记者的身高,并表示,如果身高等各方面条件不错的话,还可以参加一些活动的歌手“假唱”。
调查发现,这些中介公司非常成熟。一方面通过招聘大量的兼职人员,然后进行批量“销售”。一些需要“托儿”的店家,中介公司负责每天送一批“托儿”过来,价格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角色“扮演”完成后,采取微信转账日结的方式,能快速支付费用,中介则以赚取差价营生。
纵|深
消协、律师说法:这是消费欺诈!
四川英济律师事务所陈逢逢律师认为,经营者雇人排队,是指经营者利用交易信息不对称等,通过人为制造众人排队现象,营造一种产品受大众欢迎、生意繁荣的假象,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和从众心理获取好的口碑和利益。从法律上讲,这属于一种消费欺诈行为,即经营者通过掩盖商品销售的真实情况,欺骗消费者使其错误地信赖该商品品质并进行消费的行为。
记者拨打了工商投诉12315消费者热线进行反映,工作人员表示:小吃店雇佣人进行排队诱导消费者消费,属于欺诈行为。市民遇到这样事情要积极举报,小吃店行为是否涉及违法,需要进一步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