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系列事件渲染下,游戏再不是自娱自乐的伊甸园,俨然成为政治角力的战场。在美国政客眼中,游戏既是筹码,也是手牌。游戏发行商们不得不直面被政治擎制的现状,选举带给游戏产业的是利润,也是更多的麻烦。
当游戏遭遇“敏感词”
卯足劲要跟“使命召唤”系列一决雌雄的《荣誉勋章》最新作,本想抢在《使命召唤——黑色行动》上市前占领市场,却遭到意料之外的麻烦,而且阻力那是相当地猛。跟着CoD一道玩起现代战争的MoH,没有学竞争对手搞“纯属虚构”的花头,玩起了“实名制”。玩家在多人模式里,可以扮演“塔利班”的成员与美军交战。此举立即招致英美两国国防部与军方的强烈反弹,许多军人家属也表示难以接受。
福克斯说,EA的《荣誉勋章》让人“厌恶且愤怒”,是“毫无品味的产品”,而零售商应该支持军队。
《荣誉勋章》并不是第一款可以让玩家扮演恐怖分子的FPS游戏,但《反恐精英》流行那会,玩家扮成恐怖分子满世界炸铁路、劫持人质也没人管。即便是在美国遭遇“911事件”后的敏感期,CS也没有因为恐怖分子而遭到现今MoH所遇到的麻烦。MoH的失算在于使用了“塔利班”这个现实中存在的恐怖组织名称。对不起,“塔利班”是敏感词,政治不正确!你游戏里的恐怖组织可以叫任何名字,就是不能叫“塔利班”或“基地”,因为我不能容忍我在游戏里变成杀害我丈夫、孩子父亲的凶手——这就是那些抗议者的反对理由。
EA试图用“警察抓小偷”的例子来辩解——“我们大部分人小时候都做过游戏,有人当警察,有人当劫匪;有人当海盗,有人当怪兽。在《荣誉勋章》里,有人就要当‘塔利班’。”尽管EA的项目主管极力辩称游戏无辜,甚至还得到来自CoD制作者的声援,仍未能改变最终结局。EA最后屈服于国防部和舆论压力,将多人模式里的恐怖分子改名了事,虽然这么一闹,大家都清楚他们原来叫什么。
拼1-A
游戏发行商遇到的林林总总的“敏感词”麻烦,一般都是源自基于社会道德的法律或行政限制,有时甚至会令人哭笑不得。饱受争议的GTA系列是一个典型。2005年《横行霸道——圣安德烈斯》因为“热咖啡”事件搞得焦头烂额。只因它的PC版在分级审查时没有将一个废弃的性爱场景如实申报,游戏发售后被评级组织ESRB改评为AO(仅限成人)级,已经售出上百万份的游戏,纷纷从大型超市的货柜上撤下。无论是不是有意向ESRB隐瞒性爱小游戏的存在,Take-Two已经被不玩游戏的公众看作是不诚实的商人。
拼1-B 佩林的游戏里甚至还能爆麦凯恩的头
在作秀方面,州长也是个好州长
#p#副标题#e#
美国的发行商尚且如此,日本公司在美国更是吃足了“敏感词”的苦头。早些年,Game Boy上的《口袋妖怪金银版》里出现表示吉祥如意的“卍”字符号,被美国政府认作是纳粹标志而强令禁止。百口莫辩的任天堂只好把这个它从游戏中删去了事。而到《生化危机5》推出时,CAPCOM被指控有种族歧视的嫌疑。总之,“纳粹”“扫射黑人”都是不可容忍的“敏感词”,必须“和谐”掉!很多亚洲人感到不解,为什么白人杀白人(大部分游戏),白人杀亚洲人(如CoD)都可以,单单白人杀黑人怎么就不行呢?
《生活危机5》,如果是黑人打黑人,怎么样?
关于种族、宗教、恐怖主义的“敏感词”层出不穷,但这都远不及“暴力”来的给力。因为“暴力”在游戏中最难以被界定,又几乎每个游戏都避免不了“对抗”的存在,这让游戏业成为政治界的活靶子,政客们没事就拿出来打两枪。《反恐精英》逃过了恐怖分子问题的责难,但难逃关于枪械暴力的责问。美国近10年关于校园枪击案的报道,都会将事件元凶指向《反恐精英》或类似游戏。2007年4月佛吉尼亚校园枪击案后,连杀32人的凶手赵承熙被指出是个CS爱好者,又让美国大众舆论着实神经了半天。
暴力明星与暴力游戏
进入21世纪的美国政坛,开始逐步关注暴力游戏不得不说是个“现实问题”——嗅觉灵敏的政客们开始注意游戏暴力背后的选票。此时有个共和党人站了出来,充当起反暴力游戏的急先锋,他的举动让人想起了那句著名的台词——“I’ll be back!”
是的,州长又回来了。一场长达5年的诉讼案让人对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刮目相看。这位前好莱坞动作明星算是和游戏业杠上了,前几年还在银幕上把别人揍得鼻青脸肿,血浆四溅,当上州长后就立即扛起反暴力大旗,把矛头直指那些把人揍得鼻青脸肿,血浆四溅的游戏,其中可能也包括操控州长形象去揍人的。
2005年,施瓦辛格州长签署了一份由加州参议员余胤良提出的关于限制暴力游戏的法案。法案禁止在加州向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销售暴力游戏,并要在游戏封面原有的ESRB评级标志之外,再打上醒目的涉及暴力的标志,违者可能受到最高1000美元的罚款。该法案已被加州议会审议通过。
提出此案的余胤良原是个儿童心理学家,一直致力于反暴力游戏的立法。他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说他见到过有的游戏里,玩家可以用棒球棍把妓女活活打死,这可能成为青少年渲泄愤怒的方法。不过他也坦诚自己平时不玩游戏。
这项法案立即遭到美国娱乐软件协会(ESA)的强烈反弹,因为这项法案如果实施,将严重影响美国的游戏产业,特别是藐视了ESA主导主导之下的ESRB评级制度。ESA发起组织的ESRB评级,属于行业自律性质,希望借此规范游戏软件,保护产业的良性发展。然而加州的法案从根本上无视ESRB的存在,另外使用“米勒三法则”重新定义暴力游戏,以限制其销售。ESA认为这么做是脱裤子放屁。余议员马上搬出“热咖啡”事件的例子,反讽“这是ESRB没有尽好自己义务的又一例证”。此前ESRB的评级也一直存有争议,许多人批评其在暴力内容的审核上远不如对性内容苛刻。
ESA上诉到美国第九巡回法庭(以“自由开明”著称,常有出人意料的判例),希望撤销这项可能毁灭美国游戏产业的法案。上诉理由主要为两点: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暴力游戏与暴力行为间的必然联系,以及该法案违反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即国会不得制定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2009年,法庭依照第一修正案的精神,判定加州的法案不成立。ESA打赢第一仗,但争议并没有就此平息。
这位派头十足的便是英国国防大臣福克斯(Liam-Fox)
《火爆狂飙——天堂》的Xbox 360版中驾车驰骋时,抬头会看见奥巴马敦促你投票的巨型广告牌
事件的关键在于,加利福尼亚并不是第一个通过此类法案的州,此前密歇根、伊 利诺伊等13个州,都曾通过类似法案,但最终都以违反第一修正案为由撤销,此后相关争议也就偃旗息鼓,唯独加州州长与众不同,他以暴力游戏终结者的身份又回来了。早在第九巡回法庭宣判前,他就表示要坚决捍卫此项法案,并大声疾呼加州人民都有责任保护孩子和社区免受暴力游戏的影响。在ESA胜诉之后,施瓦辛格更展现出他在银幕上打不死的“英勇”,将这场战争烧到美国最高法庭。2009年5月,施瓦辛格向最高法庭提出上诉。
#p#副标题#e#
战争规模开始扩大,对阵双方已不单是以施瓦辛格为首的加州政府和以ESA为代表的美国游戏产业。除了微软、动视这样的游戏业巨头,美国的动漫画、电影、广播等行业协会,因为担心殃及池鱼,纷纷站到游戏业身后。施瓦辛格的背后,也多出许多想要通过类似法案的州政府。这场诉讼逐渐变成文化产业能否依靠暴力元素获取利润的决定性一战。
B级片风范的新《腐尸之屋》
游戏业的支持者试图用反例来证明法案的荒谬性。依照立法者对暴力游戏的检验标准,《超级马里奥》就是一款彻头彻尾的暴力游戏。因为马里奥残忍地踩扁别人,将燃烧的火球扔向路人。同样标准下,《格林童话》也是宣扬暴力内容的图书。然而诉讼的争议并不在如何定义暴力游戏,而是游戏是否属于出版物而受到第一修正案的保护。ESA总裁Michael Gallagher认为,游戏作为出版物,与音乐、图书、电影及其它艺术形式一样受到宪法保护。法案的支持者则不认同将新兴的游戏归为言论及出版自由所保护的范围。因为牵涉到对宪法修正案的解释,最后结果要等美国最高法院做出决定。2010年11月2日举行了一场重要的听证会,最终判决结果预计要等到2011年6月才能出炉。届时美国游戏业必将迎来新一轮的挑战。
选举游戏
曾经是银幕上的暴力英雄,现在成了反暴力游戏的急先锋,或许只有《敢死队》里史泰龙的话,才能解释施瓦辛格前后不一的所作所为——“他想当总统!”
要当美国总统,光反对暴力游戏是不够的,况且施瓦辛格并没有资格竞选总统(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总统必须在美国出生,施瓦辛格原籍为奥地利)。在美国政客的眼中,游戏创造的不仅仅是钞票,更是选票。美国的总统选举,被世人看作是全世界最受瞩目的政治游戏。政治依靠游戏制造话题,而政治本身又像是个游戏。
1988年,一家日本游戏公司Hect在FC上推出了名为《美国总统选举》的模拟游戏。游戏玩家在几个候选人之中选择一个,参加各种选举活动,经历“超级星期二”(意指美国大规模的总统候选人初选,通常在每个总统选举年2月或3月的一个星期二举行。该日多个州会同时选出两党的候选人),最终成为美国总统。像许多模拟类游戏一样,游戏制作者给几位候选人设定了各种指数,最有趣的是其中有一项是对日关系。这显然是为了讨好日本玩家而特意加入的内容,毕竟候选人对日本的外交政策并不能对美国大选的结果产生多大影响。
美国最高法院外的抗议者
在美国,同样也有针对1984与1988年美国总统选举做的模拟游戏,但影响力甚微。此后也鲜有关于大选的佳作诞生。EA似乎也没有意愿把《模拟人生》这样极佳的模板,做成专门的总统选举资料片。不过美国大选中的各候选人对待游戏的态度,却与游戏业者对大选的漠不关心截然不同。如何让贵圈儿里的人来投自己一票,成了各个政治人物的一项课题。
现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一直以来关注游戏对美国社会的影响。身为女性政客,她似乎天生对保护青少年的话题有兴趣。在“热咖啡”事件发生后,她迅速做出反应,向议会施压以限制此类游戏向未成年人销售。在她作为参议员准备角逐2008年总统大选时,更是注意到游戏话题在选举中的力量。因此她宣布参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在参选演讲中明确阐明自己限制暴力游戏的立场,使她在许多家长选民中加分不少。只是与余胤良议员的观点不同,希拉里对ESRB持肯定态度,对游戏行业的态度也相对温和——真是哪边也不得罪。
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走了另一条道路。他更懂得利用游戏来寻找自己的支持者。更加获得青年选民亲睐的奥巴马,并不给想给自己树立过多的玩家敌人,还有意去拉拢这些人投自己的票。总统竞选期间,奥巴马自掏腰包给EA投了4.4万美元的广告费,让自己的竞选广告出现在其旗下的18款游戏中。这些游戏大多是橄榄球、冰球题材,被ESRB评为E级(全年龄),覆盖面那是相当地广。当你在《火爆狂飙——天堂》(Burnout Paradise)的Xbox 360版中驾车驰骋时,抬头会看见奥巴马敦促你投票的巨型广告牌。4.4万美元,只占选举经费的极小部分,却赢得了那些刚刚成为选民的玩家的心。
成功入主白宫后,奥巴马送给自己孩子的圣诞礼物是大受美国人欢迎的Wii。他说他在游戏里玩保龄球的表现,要比现实中好很多(对奥巴马的前任小布什,任天堂也没亏待他,送给他一台DS和一盘“脑 白金”游戏——不知道是一片好意还是暗地讽刺)。
奥巴马在2008年大选的竞争对手——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在这方面的步子就保守得多。他仅在自己的一则竞选广告中,使用了“荣誉勋章”的配乐,以期拉抬选情。但相比奥巴马直接在游戏中露脸,这样的举动在玩家中的影响力甚微。更惨的是,他的竞选伙伴佩琳,还是成了众多Flash游戏的消遣对象。在竞选如火如荼的时刻,像《魔兽世界》这样影响力巨大的在线社区也成了拉票的舞台。
通常游戏玩家年纪较轻,这类人一般不愿意过多参与政治活动,甚至尚无投票权,投票率一直不高。希拉里和麦凯恩出于票源分布的考虑,对这部分人不太重视,故而面对游戏话题,更重视迎合作为投票主力的家长们。奥巴马面对大量年轻选民作出了更积极的姿态,但即便如奥巴马这样较开明的民主党人,对待GTA也不得不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美国政客在媒体上一直强调出于对美国社会和青少年的责任感,必须限制这些暴力游戏的销售。但在事实上,美国暴力游戏这块饼一直在越做越大。一方面是为了家长的选票而大力批评,一方面又为了年轻人的选票而亲身接触。无论做出何种行为,目的都指向选举的最终胜负。
他们才是最上等的玩家,把政治选举玩得像是策略游戏一般。#p#副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