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应用 游戏 资讯 攻略
多特字典

  • [ w ]
  • 部首:口
  • 笔画:7
  • 结构:上下结构
  • 五笔:
  • 统一码:U+5433
  • 五行:
  • 笔顺:2,5,1,5,1,3,4,
笔划顺序
“吳” 基本解释
吳 [ w ]
“吳” 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吳 wú

〈動〉

(會意。從口,從矢。矢( zè),象頭的動作。合起來表示晃着頭大聲說話。本義:大聲說話,喧譁) 同本義 [peal]

不吳不敖,胡考之休。——《詩·周頌·絲衣》。傳:「吳,譁也。」

詞性變化

〈形〉

〈方〉∶大 [big]。如:吳魁(大而平的盾);吳榜(大棹,划船工具。亦指船)

〈名〉

吳國 [Wu state]。公元222—280年孫權所建的國家。如:吳越(古代的兩個敵對國家。借指仇人);吳歈(吳地的歌聲);吳牛見月(吳地的牛怕熱,看見月亮以爲是太陽,喘息起來);吳越氣脈(比喻較高的水平和標準);吳頭楚尾(指吳楚之間的地區)

“吳” 康熙字典解释
【丑集上】【口】 吳·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4

〔古文〕????????【唐韻】午胡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音吾。國名。【史記·吳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蠻,自號句吳。【註】宋衷曰:句吳,太伯始所居地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秦置,高帝六年爲荆國,十二年,更名吳。 亦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吳縣。

又【說文】郡也。【後漢·郡國志】吳郡,順帝分會稽置。【韻會】吳郡、吳興、丹陽爲三吳。【正字通】水經以吳興、吳郡、會稽爲三吳。指掌圖以蘇、常、湖爲三吳,其說不同。

又【齊語】西服?沙西吳。【註】雍州之地。

又天吳,水神也。【郭璞·山海經贊】八頭十尾,人面虎身。龍據兩川,威無不震。

又【說文】姓也。【廣韻】太伯之後,因以命氏。

又【方言】大也。【說文】大言也。【詩·周頌】不吳不敖。【傳】吳,譁也。

又【魯頌】不吳不揚。【說文註】大言故夨大口以出聲。今寫詩者,攺吳作?,又音乎化切,其謬甚矣。【釋文】吳,舊如字。何承天云:从口下大,故魚之大口者名?,胡化反,此音恐驚俗也。按《說文》《釋文》俱云吳作?讀,非。而《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諸書,吳字亦皆無去聲一音,惟正韻收吳入禡韻,詩朱註亦作去聲讀。未知孰是,存以備考。

又【集韻】元俱切,音愚。虞古作吳。註詳虍部七畫。【釋名】吳,虞也。太伯讓位而不就,歸封于此,虞其志也。

又與娛通。【詩·周頌】不吳不敖。【疏】正義曰:人自娛樂,必讙譁爲聲。故以娛爲譁也。定本娛作吳。

“吳” 汉语词典解释
ㄨˊ
  1. 大聲說話、喧譁。《說文解字·夨部》:「,大言也。」清·段玉裁·注:「大言即謂譁也。」《詩經·魯頌·泮水》:「烝烝皇皇,不不揚。」

  1. 國名。周代諸侯國。泰伯封於吳地,故址在今江蘇省無錫縣。傳到夫差,為越王句踐所滅。

  2. 朝代名:? ? (西元222~280)?三國之一。三國時期孫權所建。故址據有江、浙、湘、鄂、閩、粵、安南等地。後為晉朝所滅。? ? (西元902~937)?十國之一。五代時期楊行密所建。故址據有淮南、江西等地。後為南唐徐知誥所篡。

  3. 地名。即蘇州。又江蘇省春秋時為吳國地,故也稱為「吳」。

  4. 姓。如清代有吳敬梓。

大家都在搜索
汉字 词语 成语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回到首页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