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李开复第三次以发出的方式挑战香橼

2012-09-07 11:09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由“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牵头的,60多位中国公司高管、投资家和企业家联名签署公开信挑战香橼的事件,正在持续发酵。李开复等人抨击以香橼为主的国外做空机构,指责它们为了实现市场利益撰写造谣报告,使大量中国概念股公司遭到攻击,股价飞流直下,严重者甚至不得不暂停交易或者退市。

  这已是李开复第三次以发出公开信的方式挑战香橼。相比于前两次,这一次李开复的行动声势远超前两次,不仅邀请几十位知名人士联手向香橼发难,而且专门创建了一个名为(香橼欺诈)的网站,看样子这次是要把香橼斗垮才善罢甘休。

  有关香橼、浑水等做空机构通过揭露中概股公司问题而从中获利一事,这几年在中国投资者眼里已经不是新闻。一些曾经意气风发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在这些做空机构的狙击下一蹶不振,有的甚至面临美国投资者的集体诉讼,麻烦缠身。由于香橼、浑水通过在市场上进行做空交易获得利益,因此它们对中概股公司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揭露,不过是其做空交易的一个环节,这使得这种揭露产生了“道德的瑕疵”,这也是这些做空机构在中国的舆论环境里经常受到指责的一个客观原因。

  但是,与中国资本市场不同的是,美国市场本身是一个允许做空的市场,做空与做多一样,是一种合法的交易手段。香橼为了完成其做空交易,专挑有问题的中国公司下手,从2010年3月开始,在其网站发表了9篇揭露中国公司问题的报告,每一篇都造成涉事公司股价的暴跌甚至摘牌,其中有一家被逼退市。

  香橼公布的这些报告,是否完全准确,这是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涉事公司认为香橼是在造谣,完全可以诉诸法律。事实上,美国市场是一个法治市场,对于利用造谣手段牟利的行为有严格的追究机制,但美国监管部门至今未对香橼等机构采取行动,这只能证明香橼的行动在美国市场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

  香橼也好,浑水也好,他们对中概股的打假也许并不清高,只是为其做空服务的一种市场手段,但资本市场的判断标准并不以道德作为依据。因此,只要我们充分理解做空这种交易手段,香橼等机构的行为就基本上是无可指摘的,倒是这些中概股公司应该好好反思,为什么自己那么容易就被一个小机构抓住辫子?

  事实上,中国公司赴美上市已经有十余年历史。在前几年,它们被美国投资界包装上了 “中国概念股”的外衣,股价曾经扶摇直上,其时美国一些机构发表的研究报告充满了夸饰之词,也引起了这些公司股价的大涨。但当时的中国赴美上市公司对此却很受用,中国本土的舆论也将其作为国际市场看好中国的一个例证来反复宣示。其实,当时对中概股的这种吹捧,不过是一些机构做多的一种手段,其间同样充满了利益追求。而现在当这些做多机构退出市场,做空机构来临时,我们却很不适应,指责其“恶意做空”,这种“一则以喜、一则以怒”的态度,只能说明我们对资本市场的认识还不够全面。香橼从来也没有把自己标榜为市场道德的体现者,因此李开复等人对香橼发出的挑战,充其量类似于堂吉诃德那一场著名的 “风车之战”,李开复们的战争对象是虚无的。



  作为上市公司来说,大都欢迎做多而厌恶做空,做多可以给它们带来名声和实际的利益,而做空则不仅会带来财富的损失,甚至会给公司带来灭顶之灾。但资本市场本来就不应该是只有利益索取而没有代价付出的场所。

  对于中概股在国际市场上的遭遇,不妨将其视为A股市场的一个练兵场。A股市场一旦建立起做空机制,我们能够允许类似香橼、浑水这样的机构横行于市吗?财经评论员叶檀曾说:“现在关键是,中概股在美国上市,美概股却没有在中国上市,因此,开放就成为单向开放,监管大战损害的主要是中概股的利益。”这触及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目前暂时冷却的国际板市场成行,那么,当那些“美概股”在A股市场出现的时候,如果中国的“香橼们”对其大肆做空,中国的市场监管者是否能够像美国的监管者那样沉得住气?

关键字: 李开复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