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淘宝风波:博弈靠的是实力而非

2011-10-19 09:42 来源:工人日报
10月17日,国内电商大佬“淘宝商城”终于结束了惊心动魄的一周。从发布2012年招商新规则激起中小卖家怒火,到中小卖家结成联盟恶意围攻大商户,再到商务部出面敦促淘宝支持小微企业,最后,围攻风波以淘宝宣布延期执行收费新规的妥协暂时告一段落,各地小卖家纷纷庆祝阶段性胜利。表面看来,这场由中小卖家发起的群体性维权事件,似乎获得了民意的胜利,但实际上,中小卖家应该明白,这不过是为自己争取了一个较长的缓冲期而已。

在这场风波中,淘宝仓促上马下马碰了一鼻子灰,马云也被冠以“过河拆桥”的“伪善人”帽子,中小卖家虽略胜一筹却难以真正笑得开怀,因为一年以后仍要面对收费新规则,针锋相对的双方都没有获得真正的利益。

  在这起围攻事件中,一种现象值得关注。作为弱势的中小卖家的维权方法错误、对象错误,却获得了大量的同情和支持,当然,在他们看来,他们的创业梦想不能因为东家的一纸公告就宣布告吹,这无可厚非,他们的利益需要维护,他们万般无奈中出此下策也可以理解,但在缺乏有效沟通机制的网络平台上,这种祸及无辜的暴力做法,容易被夸大了在维权中的作用,一旦错误估计了它的价值,可能误导“弱者”群起仿效,这无疑令人担忧。

  需要正视的是,中小卖家的阶段性胜利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中小卖家抢占了“道德”的制高点。“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凭借中小商家聚集了人气的淘宝,在发展壮大后忙着与这些商家划清界限,还不忘了补上“不屑与之为伍”的一刀,情感上普遍让人难以接受。再有,淘宝表现出前后矛盾、出尔反尔的不诚信态度,一边刚刚在9月否定了涨价传言,一边在 10月亲自证实了传言为真,打了自己的耳光。这为中小卖家奠定了广泛的舆论支持。

  第二,淘宝提价事出突然,不容商量,幅度最高达到15倍,大量中小商家面临被扫地出门的危险,而且,淘宝没给中小商家留下缓冲时间,这让外界普遍认为是一种店大欺客的“霸王姿态”。淘宝自身操之过急的做法,给中小卖家留下了把柄。

  第三,围攻事件发生在一个敏感时刻——江浙大量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温州数家老板外逃,国家出台了大量财金政策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在如此背景下,商务部出面敦促淘宝支持小微企业,态度和立场与国家经济政策的方向一致,这为中小卖家的“逼宫”行为最终胜出,加上了重要的一个砝码。整体看来,中小卖家的维权取得如今的成效,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因此,片面夸大“网络暴力”的作用,甚至群起效仿,并非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还有一点,中小商户必须正视,无论淘宝曾经打着怎样的“社会责任”的旗号,它本质上毕竟是一个追求利益的企业,其重新定位自己其实并不违背市场规律。因为害怕被淘汰,而与其“讲道德”、“话当年”、痛说血泪史,看似获取了人心,但实际不乏幼稚。从长远来看,在任何一个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不想被吃掉,就要努力上升到食物链的顶端,而不是祈求别人不要下口。

  围攻事件暂时偃旗息鼓,但留下的思考却不会停止:类似事件不会是孤立的个案,网络平台中难免再次出现类似冲突。在网络这个开放的环境中,游戏规则该如何设定、利益如何平衡、平等有效的沟通机制如何建立,都值得深思。而法律的介入与监管、行业的自律也都有必要提上日程。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