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圈被一篇名叫《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文章刷屏了,文章好不好?那是极好的,但是,我第一次看,不舒服,第二次看,依然不舒服。此文作者说(他?她?)提笔 5 次,放笔 5 次,无法写下去,于是我看了 5 次,记了 5 次,有了下面的文 ……
不是我较劲,是因为文章中有些内容我不舒服 …… 对不起,我是个投资人。
死者为大。
如果文章内容是真的,我先道歉。这是做人的本分,也是我的原则。所以,本文标题仅对作者而言。
我不想说文章是真实,或者不真实。如果是真实的,我也愿意帮助死者的妹妹。只不过,倘若用杜撰死亡的方式去做大众传播,这点,不高级,如果是年轻作者,就用这招来创作,很危险。
言归正传,我说下为什么我觉得这篇《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让人不舒服。
首先,这篇文章太精准了,精准得不像一篇面对死者的文章,简单说吧,标题的 " 寒门、状元、死 " 满足了传播要素,而概述里的 " 谈理想三种人:傻逼、骗子、去世的他 " 也是 " 唯恐天下不乱 " 的。
大家不妨想想,当我们身边真的有朋友离世(用作者的话说:认识 8 年的朋友),我们或许是不会这样吃人血馒头的。
更重要的是,作为老派的文字工作者,我们在文章描述上会写上 "R.I.P"。
这是起码的尊重。
这是我不舒服的第一点。
摘要是让我不舒服的第一点
而让我不舒服的第二点是:文章里的投资人,为什么和傻逼一样?
文中写到投资人的段落如下:
2019 年 1 月 9 日,在国贸居酒屋和投资人聊天,我工作两年(包括实习)现在做一个商业项目,急需知道明年市场环境,什么产品容易拿到融资。
所以,在元旦刚过完不久,投资人就如此着急地去见一个仅工作两年的新人咯?并且会谈到明年市场,以及 to VC 的产品如何做咯?(这样的投资人简直是资本圈的败类,呵呵。)
然后继续 ……
聊未来的经济形势,聊什么行业有红海蓝海,聊如何快速套现,聊行业内的财务自由神话。毕竟我毕业一年,现在做一个商业项目,急需知道明年的市场环境,什么产品容易拿到融资,做什么有想象力。
这一段,复制开头不说,我只觉得这真的是没有见过投资人说的话,重点是,项目 CEO 真的很信任这个 " 职场新人 ",我带着疑惑看下去,然后读到:
所以我约了他,对方是个 40 多岁的投行圈大佬,戴着劳力士的绿水鬼,说话三句一个 VC、五句一个 PE。
这里给我的感觉好奇怪,怎么又是 " 绿水鬼 "?前阵子吴姓艺人的事件就是 " 绿水鬼 ",除了 " 绿水鬼 " 就没有别的了么?
直到我读到:
我坐在他对面,穿着低胸的衣服,露出若隐若现的乳沟,化了精致的妆容,全程装出一副崇拜又夹带着爱慕的眼神半仰视地看着他。在他说到有道理的话时,我会及时地给予反馈,比如发出 " 哇好厉害,这是怎么想到的 "" 天啊,这个太厉害了,你也聪明得过分了吧 " 这样的夸赞。
我才明白 …… 原来是公司派了一个有点姿色的新手,去见一个说是 40 多岁的投行大佬,但有可能只是一个投资经理的角色的人。
我想说,作者对于当下的投资环境实在是太不了解了,而从文章透露的信息,你们谈的显然是一个连 DEMO 都没有的种子轮项目,你也太浪费大佬的时间了(你和大佬有多熟呢?呵呵)。
当然,这还不是最让我不舒服的。
当我读到:
" 我好几个大学同学都创业套现了,现在投资人真的好骗,我也想做个产品骗来试试。"" 你可别这么说,我就是做投资的。只要我们投了他,证明做产品的人不是傻逼,用户才是傻逼,不赚傻逼的钱赚谁的钱?"
我只想说 …… 真是隔行如隔山。
这位姑娘,任何时候都要尊重专业啊,你真的太不了解创投圈了。
我所认识的,但凡任何一个靠谱的投资人,他一定不会这样说用户的,还有就是这里的 " 傻逼 " 是谁?是用户,还是跟投的?是股民还是 …… 对不起,我编不下去了。
投资人送你一个小猪佩奇:)
当然,上面所说的并不重要,让我们回到文章本身。
出于对死者的尊重,我还原一下时间轴——
死者是 1994 年 5 月出生,2011 年高一(做了一套 2010 年的四川高考答卷),高一的寒假,也就是 2012 年,买了一件 Adadis 羽绒服,2012 年高二,2013 年高考(等于说,死者是 19 岁高考),2017 年毕业(有一个读研的机会 + 被迫做假账),2018 年 4 月开始打多份工,2019 年 1 月 8 日(差 4 个月 25 岁死亡)。
这一点,没有什么漏洞。
让我们继续还原另一条时间轴——
死者妹妹比死者小 6 岁,也就是 2000 年出生,2019 年高考(也是 19 岁高考),这里有一个细节,死者高一的时候,要给妹妹送牛奶,也就是 2011 年 ~2013 年之间,这个时候他妹妹 11~13 岁。
这点也没有漏洞。
唯一让我不舒服的(或者说,我觉得不太合理的)是,一件 Adadis 羽绒服,死者从 2012 年穿到了 2019 年 1 月(从勤俭的角度来看,也没有漏洞)。
在关于作者和死者的友情,除了文风开头特别哥们,后面一转,作者是个姑娘有点行文的人格分裂外,我所感觉不正常的也就只有以下两点。
第一点关于假账,文中有说:
2017 年,他可以读研但是放弃了,因为他查出了病,妹妹也上高中了。他必须马上出来赚钱。后来他进了企业做了财务,公司领导让他做假账,承诺给他一大笔 ' 奖金 ',他又死活没肯。
这里有两个让我不舒服的点,一是一个公司会让一个毕业生做假账吗?(OK,这是状元,业务过关);二是,这个剧情为什么那么熟悉呢?
我想了半天,应该是我身边朋友投资的某一个电影里的剧情,后来,我想到了《超时空同居》,大家记得要二刷啊。
除假账外,让我不舒服的第二点是:你会在 2013 年送朋友《西游日记》时候,会特意拍下照片吗?并且还如此清晰记下是 2013 年 6 月 22 日?(当然,这不是实锤,毕竟情谊深,可以理解,只不过这个做法以及这个图文混排的方式特别像我一个好兄弟的号:魔宙。)
我顿时心里一惊,搞不好,文章真是杜撰的。
一张 6 年后会用到的照片 ……
此刻,我内心更加不舒服了。我是一个敏感体,我本身对很多信息就很敏感。
我开始闭上眼睛,想这个文章里所有的信息和脉络。
这篇文章太精准的,从立意、标题、引导,从情绪到故事,甚至剧情的起伏和对比,都太精准了。
连《西游日记》这样的 " 理想在时代中浮浮沉沉 " 的道具运用,以及节选的那部分,甚至,连校长的发言(虽然诺贝尔的奖项可能是作者记忆模糊而说错了,原文 " 他笑得一脸正气,像个在接受诺贝尔奖的数学家 ")。但一切都太精准了。
作为一个每一秒都关注互联网舆情的,专注互联网创业的投资人,我打开了我的收藏夹,我隐约感觉到一些事物的关联。
于是,看到下图:
世间万物,无巧不成书
讲真,在看到这个图之前,我虽然不舒服,我已经死心了。毕竟,讨论一个死亡和讨论一个杜撰的死亡都毫无意义。但我看到上图后,我决定还是要找实锤。
注意咯,太精准的东西,都是别有用心。
而在严谨推理中,所谓实锤,就是必须找到 " 作者说出来的信息中的致命漏洞部分 ",而找到了这个漏洞,整篇文章都不会成立,并且,越故意渲染情绪越想走心的文章,当漏洞出现时,荒诞感会无限放大,会让作者无比虚伪 ……
我一直寻找最让我不舒服的那个点。
到底是什么 ……
我又看了一下文章。最终,我看到作者写给死者的 " 锤子便签 ",结果,实锤果然出现在 " 锤子 " 身上 ……
麻蛋,《灵魂摆渡》这部网剧的第一季是 2014 年上映的。
而《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一文里的 " 死者 " 是 2013 年高考 ……
好气哦。
百度还是有点用的 ……
最后最后,想说," 一个真正用力活过的人 " 固然重要。但或许,对于我们做人做事而言,严谨、认真、干净、透彻,更重要吧。
这或许是一名老文字工作者,对于一个文字新人的忠告吧。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