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热,最近大街上的露脐装越来越多。
看到别人的肚脐,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的肚脐凹进去,有的却凸出来,到底是基因决定的还是医生导致的?
而且为了看起来更清洁,很多人也动不动就去抠肚脐眼。
但小时候听家里的老人说,千万不能抠肚脐眼,否则肚子会漏气,确实每次抠肚脐眼都有种奇怪的感觉……
所以,虽然对肚子上这个“小黑洞”心有畏戒,但还是很好奇,肚脐那头到底连着什么?抠完真的会漏气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肚脐是如何形成的?
肚脐其实和消化道无关,它原本是胎儿连接胎盘的脐带,当医生剪断脐带,最后留下的部分就会变成肚脐。
所以说,肚脐其实就是一个疤。一般直径约有1-2cm,形状也很多样,有的圆润深邃,有的昂扬突出。
那为什么肚脐会有不同的形状呢?是由基因决定,还是我们出生时医生的那一剪子决定的?
肚脐的形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我们知道了肚脐是脐带被剪断后留下的残端,那是不是跟医生的手法有关呢?
其实,产科医生剪断脐带并不是贴着肚脐剪的,而是先从两头封住,再从中间剪断。
几小时后再把封住一端的夹子松开,这个时候,脐带的残端会逐渐自己萎缩,再脱落,愈合,最终形成肚脐的形状。
也就是说,肚脐的形状主要还是由自身因素决定的。
抠肚脐真的会漏气吗?
当然不会,脐带其实跟我们的消化道没有关系。
不过虽然它并没有连着肠子,但却是腹壁最薄的地方,如果抠破了,不会漏气,但可能会导致腹腔感染。
此外,它还有着和腹腔直接相关的神经反射,如果太大的刺激,也可能会引起胃肠不适。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觉得肚脐没啥用还很麻烦,但其实肚脐真的有大用。
肚脐有什么用?
肚脐作为腹腔的自然孔道,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手术入路点。
既往的腹部手术如阑尾切除,胆囊切除等,往往需要在腹部开一个几厘米的口子,术后可能会在光滑的小腹留下一道疤痕,这对于很多爱美的女生来说可是难以接受的。
但如今,通过单孔腹腔镜技术,从肚脐开孔进入腹腔完成手术,手术的疤痕完全隐藏在肚脐之中,体表没有肉眼可见的创口,这种微创手术如今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肚脐眼到底能不能抠?
肚脐眼里的“泥”其实就是多年积累的汗液混杂着脱落的皮屑而形成的泥垢。
据调查,肚脐中能被辨识出的细菌共有2368种,根据生活环境、习惯的不同, 平均每个人会携带67种!
肚脐眼里的脏东西这么多,如果这两千多种细菌放任不管,可能会引起局部炎症,长期不清理肯定是不行的。
但肚脐眼的肌肉组织非常薄,又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其内脏的神经反射依旧存在。
经常抠肚脐眼或是操作不当容易引起破皮,轻者会引起脐炎,局部出现脓性分泌物,有发红、发臭等症状;重者还会引起消化道不适,感染扩散可形成腹壁感染、脓肿,或是腹膜炎甚至败血症。
因此,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清理肚脐眼。
应如何清理肚脐眼?
少量的分泌物对于肚脐眼是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的,可以不清理,但如果肚脐泥有异味,1个月清洗2-3次即可。
清理时,不建议直接上手,因为指甲容易对脐孔皮肤造成损伤。可以用棉签蘸一点身体乳或橄榄油涂在肚脐内,待污垢软化后,再用蘸了水的棉签轻轻擦拭干净、再擦干。
也可以直接用清水清洗。
但若忍不住用手抠,不仅下手要轻,手也必须得保持干净。
因此对于肚脐眼,如果实在想抠,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哦。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