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作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

2023-03-01 09:59 来源:网络

主要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为磷酸奥司他韦。

性状

本品为灰白色和淡黄色双色胶囊,内容物为白色至黄白色粉末。

适应病症

1、用于成人和1岁以上儿童的甲型H1N1流感治疗。

2、13岁及13岁以上青少年甲型和乙型流感预防。

规格

75mg (换算成奥司他韦)。

用法用量

1、磷酸奥司他韦可以与食物一起服用,也可以分别服用。 然而,在一些患者中,进食的同时服药可以增加耐药性。

2、流感治疗:流感症状开始的第一天或第二天,理想情况下应在36小时内开始治疗。

3、剂量指导:

(1)成人和青少年:成人和13岁以上青少年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推荐口服剂量每次75mg,每日2次,共5天。

)2)儿童) 1岁以上儿童推荐剂量:

15kg,30mg,每日2次,服用5天。

15-23kg,45mg,每日2次,服用5天。

23-40kg、60mg,每日2次,服用5天。

40kg、75mg,每日2次,服用5天。

4、流感预防:磷酸奥司他韦用于密切接触流感患者后预防流感时推荐口服剂量75mg,每日1次,至少10天。 同样必须在密切接触后2天内开始用药。 尿苷磷酸在流感季节预防流感的推荐剂量为75mg,每日一次。 有数据显示连用药物6周安全有效。 吃药期间一直有预防作用。

5、特殊人群用药指导:

)1)肾功能衰竭患者:

流感治疗:肌酐清除率超过30ml/min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肌酐清除率大于10ml/min、30ml/min以下时,推荐剂量减少至每次75mg,每日一次,共5天。 肌酐清除率尚未推荐

不良反应

1、成人治疗试验:

)1)成人流感治疗期临床试验,共有1887名患者参加试验,接受安慰剂、75mg磷酸奥司他韦、150mg磷酸奥司他韦治疗。 报告的不良事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恶心和呕吐。 症状是暂时性的,初次服药时经常发生。 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导致患者停止研究药物。 推荐剂量75mg,每日2次,3例患者因恶心进行中途退出试验,3名患者因呕吐进行中途退出试验。

)2)成人期临床试验中,磷酸奥司他韦组的一些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 发生率1%的不良事件(详见说明书)。 这些数据汇总了健康的年轻人和高危患者(流感并发症发生风险高的人,如老年人、患有慢性心脏病或呼吸道疾病的人)。 无论是否与药物有关,磷酸奥司他韦组较安慰剂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包括恶心、呕吐、支气管炎、失眠、头晕等。

2、儿童治疗试验:

在奥西他韦治疗流感的期临床试验中,共有1032名1-12岁患者参加试验,包括698名无基础性疾病的1-12岁患者和334名有哮喘病史的6-12岁患者。 515名儿童接受奥司他韦口服混悬液治疗。 患儿发生率1%的不良事件(详见说明书)。 报告率最高的不良事件是呕吐,其他较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腹痛、鼻出血、耳痛和结膜炎。 这些不良反应一般只发生一次,持续服药也能缓解,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导致停止治疗。

3、上市后经验:

)1)皮肤和皮下组织改变)过敏反应、中毒性表皮坏死、Stevens-Johnson综合征、多形性红斑、发红(皮疹)、皮炎和大疱疹的报道极少。

)2)肝和胆道)流感样疾病极少报道的患者出现肝炎和肝酶升高。 有报告显示胰腺炎、血管性水肿、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颜面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白细胞下降、血尿。 如果患者有同样反应,应停用奥司他韦并及时就医。

4、其他详情请参阅说明书。

注意事项

1、磷酸奥司他韦上市以来,流感患者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自身伤害和谵妄事件的报道层出不穷。 大部分报告来自日本,主要是儿科患者,但磷酸奥司他韦与这些事件的相关性尚不清楚。 在此药物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自我伤害和谵妄事件等异常行为。

2、没有证据表明磷酸奥司他韦对除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以外的其他疾病有效。

3、奥司他韦对1岁以下儿童流感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

4、奥司他韦对13岁以下儿童预防流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

5、健康状况差或不稳定需住院的患者中,奥司他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尚无资料。

6、免疫抑制患者中奥司也韦治疗和预防流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确定。

7、奥司他韦治疗流感在合并慢性心脏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的疗效尚不确定。 这些组中治疗组和安慰剂组观察到的并发症发生率没有差异。

8、磷酸奥司他韦不能代替流感疫苗。 磷酸奥司他韦的使用不应影响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磷酸奥司他韦对流感的预防作用只有在给药时才有。 根据可靠的流行病学资料,只有在社区出现流感病毒感染后,才会考虑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和预防流感。

9、肌酐清除率10-30ml/min的患者,应调整治疗和预防的推荐剂量。 磷酸奥司他韦不推荐用于肌酐清除率低于10ml/min的患者,或严重肾功能衰竭需要定期血液透析和持续腹膜透析的患者。

10、无肾功能衰竭儿童药物剂量资料。

11、未观察到药物影响患者驾驶车辆、操作机器的能力。 但是必须考虑流感本身可能产生的影响。

12、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1)妊娠:对大鼠和家兔的动物生殖研究未发现药物有致畸。 在3只大鼠分娩前后的研究中,母鼠给予了中毒量的磷酸奥司他韦,但两个研究中出现了未断奶的子鼠生长迟缓,分娩过程也延长了。 在对大鼠生长和生殖毒性的研究中,奥司他韦剂量不影响大鼠的生长能力。 大鼠和兔胚胎接受的药物暴露量约为母鼠、母兔的15%-20%。 由于没有对怀孕妇女进行使用本品的对照试验,上市后和回顾性观察监测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了患者人群中当前剂量方案的益处。 这些数据不能结合动物的研究结果证实本品对怀孕、胚胎/胎儿或产后的发育有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影响。 此外,药动学分析结果显示活性代谢物暴露量较低,孕妇应用本品预防或治疗流感时不建议调整剂量。 评估现有安全性信息、流行毒株致病性和孕妇基本条件,判断孕妇能否服用本品。

)2)哺乳)对哺乳期大鼠,奥司他韦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可由乳汁分泌。 母亲服用本品的母乳喂养婴儿和奥司他韦分泌人乳汁的资料非常有限。 有限的数据显示,奥司他韦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可在人的乳汁中检测到,但浓度非常低,对婴儿来说低于治疗剂量。 根据这一情况,以及流行病毒株的致病性和哺乳母亲的基本条件,可以考虑给予奥司他韦。

13、儿童用药:磷酸奥司他韦对1岁以下儿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

14、老年用药:用于老年患者治疗和预防时,剂量无需调整。

15、吸毒:目前无吸毒报道。 估计急性药物过量最有可能表现为恶心,不伴有呕吐。 研究表明,在向6名健康志愿者单药服用高达1,000mg的磷酸奥司他韦后,一名志愿者出现恶心,另一名志愿者连续两天出现呕吐。 每箱含磷酸奥司他韦胶囊10粒,奥司他韦总量750mg。

禁忌

对本产品任何成分的过敏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1、与流感疫苗的相互作用:尚未评估磷酸奥司他韦与减毒活性流感疫苗的相互作用。 但由于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除非临床需要,否则在使用减毒禽流感疫苗的2周内不得服用磷酸奥司他韦,服用磷酸奥司他韦后48h内不得使用减毒禽流感疫苗。 因为磷酸奥司他韦作为抗病毒药物可能会抑制活疫苗病毒的复制。 三价灭活疫苗可以在服用磷酸奥司他韦前后的任何时候使用。

2、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数据显示,磷酸奥司他韦与其他药物之间几乎没有明显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

3、肝脏主要分布的酯酶作用下,磷酸奥司他韦迅速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奥司他韦羧酸盐)。 文献中鲜有与竞争酯酶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报道。 奥司他韦及其活性代谢物的低蛋白结合率提示可能不发生蛋白结合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

4、体外研究表明,磷酸奥司他韦或其活性代谢物均不是P450混合功能氧化酶或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良好底物(见【药动学】)。

5、与口服避孕药无药物相互作用机制。

6、西咪替丁是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的非特异性抑制剂,可以与碱性或阳离子物质竞争肾小管的分泌,但不影响奥司他韦或其活性代谢产物的血浆浓度。 因此,临床上与胃内pH (抗酸剂)变化相关的药物和与肾小管分泌途径竞争性清除相关的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目前还没有关于磷酸奥司他韦与抗酸剂相互作用的体内研究。

7、肾小管竞争分泌相关药物相互作用不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由于大部分药物安全范围广,磷酸奥司他韦活性代谢产物的排泄有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两条途径,且这两条途径清除能力较大。 但与同样由肾脏分泌且安全范围较窄的药物如氯磺酸尿、甲氨蝶呤、喷他松联合应用时需谨慎。

8、与丙磺隆联合使用时,由于肾小管分泌能力下降,活性代谢产物生物利用度加倍。 但由于活性代谢产物安全范围广,与丙泊酚复合应用无需调整药物剂量。

9、与阿莫西林合用时,两药血浆浓度无变化,表明阴离子通路清除竞争作用不显著。

10、上市后监测与更昔洛韦存在相互作用,后者也有肾小管分泌的情况报道。

11、与模式联用,奥司他韦及其活性代谢产物或模式血浆浓度不变。

12、同时服用奥司他韦(75mg,每日2次,共4天)和阿司匹林)单剂900mg ),奥司他韦、其活性代谢产物(奥司他韦羧酸盐)或阿司匹林药代动力学参数未见变化。 奥司他韦(单剂150mg )、含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单剂抗酸剂或含碳酸钙单剂抗酸剂同时服用,奥司他韦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奥司他韦羧酸盐)药代动力学参数无变化。

13、流感治疗和流感预防期临床研究表明,磷酸奥司他韦曾与ACE抑制剂(依那普利、卡托普利)、噻嗪类利尿剂)、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阿奇霉素、红霉素受体阻滞剂)、心安)等常用药物联合使用时,磷酸奥司他韦未见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率改变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作用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