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为什么会有荧光海,航海科普——为什么海上会出现荧光蓝

2023-03-07 21:52 来源:网络

周旭亮拍摄的阿拉伯海中荧光海面

海上荧光

在阿拉伯海航行的船员朋友拍了几张海上荧光蓝的美丽海景。 写了担心海洋污染的文字。 他说荧光蓝的出现是一种叫做“鞭状藻”的海洋浮游生物在夜色中反射出的荧光蓝。

衣羊收到消息后立即回复船员朋友,海里不仅有鞭状藻这种介于生物和植物之间的藻类,含磷的鱼群也会发出荧光蓝!

在被鞭状藻覆盖的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大型船通过发光藻类的区域时,船头和船舷两侧会发出明亮的荧光蓝。 荧光蓝是冷光源,不是发热体。 但是鞭状藻和鱼类发出的蓝光性质不同。 鱼类荧光蓝是鱼体长期在磷脂丰富的洋区过量摄入含磷食品而成。 如果南极大陆的磷虾有生物荧光器官,就能产生磷光。

荧光水母

荧光鱼

据船员朋友介绍,据科学杂志报道,“鞭毛藻”浮游生物在大量聚集并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发出这种肉眼可见的蓝色荧光。 美丽的荧光波背后有水污染加剧的信号,潜伏着海洋污染的危机。

“不,这不是美丽的荧光蓝。 就像昔日田野微风中,乱坟山岗上出现的忽闪忽闪、忽闪忽闪的鬼火一样,这是弥漫在陆地上人类、动物骨髓里的磷光! ”

衣羊同意他的海洋被藻类污染的观点,在中国台湾海峡南北的东海和东南沿岸,大规模的可以白天接触到大海的“鞭状藻”漂浮在船舷上。 入夜大型船只破浪航行中,鞭状藻振动,鞭状藻大量磷被扰乱,出现幽灵般的“荧光蓝”。

鞭毛藻等浮游生物对赤潮的污染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过多地向海洋排放化肥和有机污染物造成的。 研究人员发现,海洋的蓝色发光区离海岸很近。 因为离海岸越近,来自大陆的富营养污染物越多。

赤潮、蓝藻、鞭状藻

东南沿海中国早期开放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小作坊式的工厂很多,工业生产中水体污染会造成严重的海洋污染灾害。 衣羊在航行中,经过这片海域时,特别是在港口附近沿岸航行时,常常发现大片水体被紫色海洋藻类覆盖,绵延数十海里。 这里的水体已经富营养化了! 鞭状藻像田间植物施肥一样催人,吸收营养的藻类实际上是微生物,拼命吸取被污染水体中的矿物质和大量磷脂。 大量磷脂聚集在鞭状藻体内,在合适的水温下大量“裂变”繁殖,海里就会大量出现富含磷脂的“蓝藻”。 这些大规模繁殖的浮游生物,形成赤潮的爆发,也产生了大量藻类危害其他动物的毒素。

过去,江南太湖因养殖围垦渔业,渔民大量放养,太湖水体富营养化。 因此,大量绿藻漂浮在太湖水面,入侵太湖的葫芦、睡莲等疯狂野蛮生长,几乎湖面都是绿色覆盖的“水泄不通”,太湖的“三白”“白水鱼、白米虾、白银鱼”几乎绝迹随后,在政策干预下,围栏养殖被拆除,沿湖生活用水和污染水源得到加大控制,治理得到改善,呈现出自然的湖光水色,成为江南鱼米之乡。

睡莲

睡莲和葫芦

海洋中也有污水无序排放、海洋气候、水温上升等各种因素,藻类形式的赤潮等浮游生物污染了海面。 藻类生存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且与水面空气接触不足,海水含氧量自然下降,大量消耗海洋氧气,含氧量下降,导致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窒息而大量死亡,是一种海上生物灾害。

过去我国东海、台湾海峡、东南沿海,由于藻类泛滥和渔民无节制捕捞,舟山渔场未能捕到像样的黄花鱼等优质鱼类。

衣羊曾写过一篇文章,激烈揶揄中国沿海渔船过多,渔船密度使整个南北习惯航线陷入绝境,像藻类一样“污染”中国沿海,导致中国沿海渔民滥捕的景象。 虽然说得有点过分,但也可以看出对渔船不遵守规则的行为。 “穿过大船头,三年不愁捕鱼! ”

小渔船

北方的小渔船

描绘着中国沿岸的捕鱼法。 “看,我们的大船前面有几条海鱼,正被几十艘大马力渔船追赶着! ”

希望人类在未来减少排放到海里的富营养污染物。 人类与其获得看蓝波奇景的暂时满足感,不如拥有持久干净的大海。 渔民们也要遵守每年的海洋禁渔期,让大海有时间生存和休养,希望今后我们的后代不要把鱼当成海洋馆的珍贵观赏鱼。

感谢周旭亮提供信息。

为什么会有荧光海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