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国考正常人能考多少分,行测81分的高分经验贴

2023-03-15 19:56 来源:网络

过几天去报告。 我又高兴又紧张。 与大家分享自己通过不断练习总结出的高效测试题技巧。

我上岸时的总分是146分,笔试第一,行驶测试82分,申论64分

你可能知道我的申论分数并不高,但能顺利登陆只是测试分数高,申论并没有拖后腿。

我参加了两次省考和一次国家考试,但是国家考试没有进入面试。 第一次省考进入了面试阶段,但由于笔试分数不同,没能逆袭成功。 这次省考登陆成功了。

总结个人经验,测试的答题技巧是看你是否记得合理安排试题顺序,是否真的记得“舍不得”。

攻克测量的胜利法宝!

(一)合理安排问题顺序

前两次复习,做题的时候很混乱,因为题目的顺序不明确。 刚开始都想做对的事,但是对自己有信心,之前花了很大时间,后面很多题都没做好,所以小心了,结果50分都没考上。

总结前两次的经验,这次做题的时候,我学会了先说话、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再做常识和数量问题,把常识怪问题和不懂的数量关系问题随便丢掉,等时间充裕了再突破这些难题和怪问题。 语言、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的问题都很有规律,占分数的比例很大,所以我先做这部分的问题。 常识和数量的关系所占的分数小25分,难度大,时间太长,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不需要花太多时间。

具体的题型、题量、分数以表的形式给您看:

综合这些,我把自己问题的顺序归纳为: 1、判断推理、资料分析、话语理解与表达、常识、数量关系。

(二)学“舍得”舍而得

说实话,我总是在步知公考社区学到前辈大神的经验。 在我犹豫的时候,看到了关于“不可惜”的文章,对我有了帮助。 感谢这位前辈。 看了之后,我渐渐明白了“舍得”的真谛,也学会了如何高效复习,不再犹豫

从这篇文章中,我学会了放弃费时、得分低的难题,合理安排题目的顺序,使得分有明显的进步。 我学会了扔一锅粥的训练方式,集中训练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我学会了放弃让我眼花缭乱的资源,释放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因舍弃而得,因舍弃而得!

二、纯晾衣架! 测量五种题型答题技巧

1、推理——判断快速位置,不烦恼! (得分:约27分) ) ) )。

判断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个部分。 约有40个问题,占主题总量的30%左右,因此重要性不言而喻。 判断推理的难点在于阅读量信息量总体较大,我总结的解题技巧是在短时间内快速确定考题类型和考点,根据考查点按解题思路筛选答案,不为各选项发愁。

)1)图形推理

刚开始接触,我觉得有些图形推理很杂乱,摸不着头脑,其实整理分类,基本考点不过四种。

图形构成要素相同时,考虑要素平移、旋转或翻转; 图形构成要素相似时,试验叠加或扫描; 图形组成部分看似凌乱,试验属性、清点折叠和拆纸盒。

例题是1类,调查移动(位置的变化)。 图中只有两种元素:小圆和线段。 小圆的移动规律很明显,每次都逆时针移动两格。 线段的情况下,首先要考虑其旋转角度,但是这个问题的角度不规则,应该考虑端点的移动。 观察的结果是线段的端点(这个问题有两个端点,一个连接着小圆。 这里所说的端点是指不想与小圆相连的端点) )顺时针一格一格地移动,所以答案是d。

图形的推理并不复杂。 必须牢记以上四个考察方向,分析规律,培养敏感性。 得到主题的第一反应是分辨它在考察哪个方向,变化规律如何。

)2)定义判断

例题:安瓿是古代的盛酒器和盛水器,也可以用来放味噌。 从商代流行到战国。 椭圆体,聚口无颈,宽肩,大腹,蜷腿,有盖,还有方形做工。 根据上述说明,以下器具中哪个是安瓿?

例题是说明安瓿的定义,调查说明和图像的对应性。 我们抓住“圆体,聚口无颈,肩宽腹大,腿圆,带盖”的描述信息,结合排除法。 a、c都有脖子,排除; 项d排除在外,而不是宽肩、大腹,所以答案是b。

定义判断问题,要找关键词,比较选项,运用排除法、最优原则,选择最符合关键词的相对最优选项,不需要太烦恼。

)3)类比推理

例题(左手、右手和) )在内在逻辑关系中最相似

a、黑色:白色

b .幸存者:遇难者

c、晴:多云

d、老人:孩子

在例题中,健康者有两只手,除了左手就是右手,两个词存在矛盾关系。 a选项,除黑色和白色外,还有黄色等; C选项,除阴天和晴天外,雨天等; D选项除了老人和孩子之外,还有青年。 这些都是相反的关系。 另一方面,b的选择是,由于事故中只有幸存者和遇难者存在矛盾关系,所以答案是b。

做类比推理的时候,我们必须知道它要考察什么。 是矛盾关系和相反关系,还是条件关系,还是因果关系、成语结构、语义关系等? 难点是考察范围广。 重点是快速定位考察要点,一拍即中。

)4)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有三个问题:形式推理、分析推理和可能性推理。

形式推理考察基本命题的特征和推理规则,但这类问题的难点在于理解这些推理规则。 不能死记硬背。 因为容易忘记和混淆,所以我认为应该举出生活中最常见的、自己能理解的例子来帮助理解推理规则。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解题时直接使用推理规则,就不用烦恼了。

可以说分析推理是逻辑判断中最难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那不是试验知识,而是只试验分析推论能力。 能力的培养比知识学习难得多,掌握不了复杂的技巧。 它学习赋值法、排除法、假设法三种万能利器,学习用列表、假设、列不等式解题。

2、数据分析---运算技巧(提速神器)得分(约20分) ) )。

数据分析一般需要10以上的计算,小数点、百分率、大数字的计算很常见,所以掌握运算技术是提高速度的必要方法。 运算技巧如下。

)重视选择。 选择项可以传达很多信息。 选择项的大小、选择项之间的差异的大小,甚至有常识性的、可以通过解决问题直接排除的选择项,所以先看选择项。

)2)百分比或小数尽量变换为分数,例如16.7%=1/6、4.3%=1/7、37.5%=3/8等分数与小数的对应关系,记得越多越好。

)3)大量使用估算。 估算是节约时间的不二法门,但估算时的模糊性到什么程度,必须和选项联系起来。 如果选项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就可以大胆估计,而不用担心结果与两个选项近似。

3、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快速寻找准确的考点(分数:约28分) ) ) ) ) ) )。

语言理解题型较多,包括零散阅读、选词填空、主旨摘要、意图判断、细节判断、态度看法、歧义错误的句子、语句理解、标题选择、语句排序等。 通常,问题有35-40个左右,问题数量多,阅读量大,分数比重高。 但是,很多人认为这个题型并不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因为从小学的国语开始就被认为做了这样的问题。 或者,考虑到即使练习也不会提高正确率,所以转移了应试学习的中心。 这样想的话,就会失去评分好的机会。

怎么复习? 做这样的问题,要靠语感,靠句子来分析。 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推敲语感。 一边看主题一边在心里反复默读主题。 我一般选择排除法,根据前后文和语感来选择。 把最后剩下的选项代入文中,看句子是否相通,语感就会慢慢提炼出来。 其实有些词是固定的组合,在书籍和生活中经常被使用。 这些都需要记住。 建议把这种固定的组合、相近的词或短语抄在笔记本上,做例题加以区分和记忆。

题型不同,出题方式也不同。

仔细阅读标题问题,询问是“意图说明”还是“段落的主旨”,就可以知道答案是直接用于段落的中心意思,还是需要补充。

选择单词时,要掌握上下文逻辑关系,记住实词的辨别方法,熟悉成语的用法,记住虚词的重点在关联词上。

主旨主要有寻找重要词句、推断意图寻找有目的的句子、标题选择寻找中心思想等。 重要的是重视客观规律,试着用在试题上,早找考点,早锁定答案,多练习提高正确率,同时学会提高试题速度。

4、常识——勤加积分(分数: 10分) )。

常识,天文地理无处不在,头痛得不得了。 我一般能答对10到15道题,不会拖后腿。 所以,我可能会在小时间里看论坛的常识性总结资料,放进手机里,休息的时候看,每天只看20分钟左右。 看的时候有意识地不记得。 看了10万个理由,慢慢记住了。 我追求的是广度而不是深度。 看得越多,遇到考点的概率就越高。 考试是选择题,如果一个选项能稍微想象一下,就有可能排除一个错误的选项。 另外,考试前一天试着集中突击,把能找到的常识性资料全部读一下。 这个步骤在网上有很多。

5、数量关系——敢于舍弃(得分: 15分) ) ) ) ) ) ) ) ) ) ) ) ) ) ) )。

数量关系是我非常头疼的部分,也是很多和我一样的文科学生害怕的部分。 数量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数字推理,另一类是数学运算。 数字推理在一些省考中消失了,数学运算一定要考试。 具体参加不参加考试,要看考试纲的要求。 考不考,做不考,对我来说可能没有太大的影响。 按照我的顺序,来这里也不会剩下多少时间,但是之前的正确率会变高,我有信心放弃这一部分取得高分。 所以请不要害怕数量关系的问题是错误的。 如果你记得我的方法,不管是不是数量关系,对你来说可能都没有任何影响。

国考正常人能考多少分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