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欲盖弥彰是什么意思_欲盖弥彰是什么意思解释

2023-05-22 17:17 来源:网络

意思就是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成语故事】:


欲盖弥彰这句成语是出自“左传”。欲是希望的意思;盖,是掩藏;弥,是更加;彰,是明显;“欲盖弥彰”是指一个人本来想隐藏事实,却反而张扬开来,更加明显。


欲盖弥彰是什么意思?


欲盖弥彰(拼音:yù gài mí zhā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欲盖弥彰”指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该成语在句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欲盖弥彰这个典故的溯源和意思分别是怎样的?


欲盖弥彰 发音:yù gài mí zhāng;指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出自《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

典 故

春秋时,鲁昭公三十一年的冬天,邾国大夫黑肱,背离邾国而投靠鲁国,他的封地滥(今山东滕州东南)随之而并入鲁国的版图。(鲁国在今山东南部,曲阜是当时的首都;邾国是与鲁国接壤的一个小国,故城在今山东邹城东南。)

孔子所著的《春秋》,在《昭公三十一年》中,记下了这段历史:“冬,黑肱以滥来奔。” 《春秋》的文笔,过去一般文人都认为它是最简练的,叙事和评论、贬责和褒扬,措词用句,都很严谨而恰合分寸。《左传》阐述《春秋》说:黑肱并非高贵人物,按《春秋》的编写原则,本可不必记载,更不必写出名字。但是因为国土有变动,那就是重大的事件,不能不记上一笔了。(“贱而书名,重地故也。”)《左传》还发表议论道:“这样看来,一个以封地叛国的人,即使他不是大人物,也会因此而出名,而且会因此而使他的叛国罪名永远无法掩盖,是故君子动则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彰(有的人要想得个美名而无法得到,有的人得了恶名要想掩盖也掩盖不了),惩不义也。”

清代学者顾炎武对于上述《左传》的议论加以补充道:“或欲盖而名彰,如赵盾伪出奔,崔杼杀太史,将以盖弑君之恶,而其恶益著焉。”(参看“董狐之笔”。崔杼,齐国大夫,他谋杀了齐庄公,却叫负责记载历史的“太史”,把齐庄公之死写成是病死的。太史不同意,因此被崔杼处死了。但是继任的史官仍然只记“崔杼弑君”的事实。崔杼一连杀了三个史官,他的弑君之罪不但隐瞒不了,反而愈闹愈大,罪行愈显著了)顾炎武举了赵盾和崔杼杀害了国君而不承认的人为例,说是“盖弑君之恶,而其恶益著”,和上述“欲盖而名彰”意思一样。

《申鉴·时事》也有与此类似说法:“或欲显而不得,或欲隐而名彰”。

“欲盖而名彰”后来一般都作“欲盖弥彰”。弥,更加;彰,显著。企图掩盖事实真相,结果反而更加暴露得清楚。

示 例

孙中山《宣布粤变颠末表示统一意见宣言》:“称大总统如故,可证其~已。”

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张铭清指出,台湾当局领导人新近就两岸关系提出的所谓“新无不”政策,不足以表现诚意和善意,实际上是欲盖弥彰。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