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城著称的裕泰老茶馆,大方桌宽长凳烫印的春联儿,铜搬壶细盖碗茶具小枝香片儿,侃香山道北海市作乐消遣儿。”它是由顾威电影导演、老舍先生原著的话剧《龙须沟》的前奏曲。
“四九城”三个字,另加一个回味无穷的“儿”,好像一下子伴随着耳旁北京方言穿越到上个世纪老北京城。以往老北京人总是喜欢将北京称之为“四九城”,北京为什么会有“四九城”这一别名?
有关北京的老城门有句老话,叫“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在其中“内九”与“皇城四”便是“四九城”这个名称的源头。
北京城分成北京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四个部分(如图所示)。北京紫禁城又被称为宫城,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北京故宫。皇城围绕在宫城以外,是保卫宫廷并且为宫廷提供服务与基本生活保障的独特封地。
“皇城四”就是指皇城古城墙设的四个门。明永乐四年(1406)成祖朱棣诏修北京城堡及城墙,十八年(1420)完工。接着又扩展了旧皇城南、北、东三面,呈不规则正方形,四向打开门。正南门为承天门,那时候仅仅一座黄瓦飞檐楼式五座木牌坊。明成化年间(1465)扩张为九进深极大的城门楼式建筑。自此明朝近二百年间虽屡有建造,但均未作比较大修改。
清顺治八年(1651),清世祖又一声令下规模性复建,将正南方的“承天门”改名为“北京天安门”,其他三门各自称之为“地安门”、“东安门”和“西安门”,以表外安内和。故这四个门便是“皇城四”。
皇城以外是内城,故时北京城中心的老百姓大多数生活在内城之中,清早期内城只许满族人老百姓定居,而王室贵族的官邸和中央国家机关都建在内城以内。
“内九”指的是内城古城墙的九个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西直门、北京东直门、德胜门、安定门。她们完工于明正统四年(1439)。内城九门是北京几科最为重要的门,他们分别有着不同的主要用途,用老北京的话说,称为“九门走九车”。北京人品牌形象地称:朝阳门走粮车,崇文门走酒车,宣武门走警车,阜成门走油罐车,西直门走走私车。正阳门走龙车,德胜门走兵车,安定门走撤兵车和饲料车,北京东直门走砖瓦窑、木料车。
除此之外,在内城南边也有外城,其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53),主要运用于提升防御工事。计划环内城四面一律加筑外垣,但是当时因斥资极大,仅完工环绕着南郊区之一部分,开七个大门,故也被称为东城。外城古城墙所开七门被称作“外七”,分别是:南边的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东面的广渠门,西边的广安门,东北隅的东便门,大西北隅的西便门。
清代建都北京后,将北京内城的汉官、汉族一律迁到外城,而把内城交给八旗士兵分占。在其中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为激进派,两地分居安定门、北京东直门、朝阳门、崇文门内。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为左翼,两地分居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宣武门内。因八旗士兵两地分居在皇城四门以外、内城九门以内,故当年的满族人自我标榜所居为“四九城”,以表身份高贵。到清代后半期,才会有极少数汉族人官员,被特允在内城定居,如刘墉的爸爸刘统勋就曾经受到这类优惠待遇。
到了现在,四九城早就不仅指向阳、宣武、崇文等主城区,反而是带上人们对于北京文化与情怀怀恋,成为整个北京的别称。
论文参考文献:
申秀婷、邵新年:《北京的大门(上、下)》,《北京档案资料》2002年第10、12期。
(转载:历史时间研习社)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