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成绩较好不等于不会杀人_邯郸初中生遇害案:“成绩较好”不等于“不会杀人”

2024-03-21 12:38 来源:网络

成绩较好不等于不会杀人_邯郸初中生遇害案:“成绩较好”不等于“不会杀人”最近引发大家的关注,相信大家都想知道这件事会有怎么样的发展?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成绩较好不等于不会杀人_邯郸初中生遇害案:“成绩较好”不等于“不会杀人”

邯郸初中生遇害案:“成绩较好”不等于“不会杀人”

他指出:“在这三名嫌疑人中,马某的成绩在班级里排在十几名,表现良好,做出这样的恶性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显而易见,面对这三个学生的严重过错,校长并未有意为其辩护。然而,当听到这样的言论时,人们不禁感到困惑。校长对于这个残忍的谋杀案件表示“非常惊讶”,让人感到些许不适。

校长的话语中暗含了一种观念:成绩优秀意味着品德优良,而后者通常不会参与犯罪活动。另一方面,这意味着只有那些所谓的“坏学生”才会犯罪。在这个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成绩不能衡量人格”的时代,这样的话无疑会引起批评和讽刺。

我们必须承认,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良好的学习成绩几乎可以“一手遮天”。尤其是在学校里,优秀的学生就像拥有“特权”,成为了老师们心中的宠儿。即使他们犯下错误,往往也能得到宽容对待。

然而,明显的是,成绩并不等于人格。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道理。良好的学习能力只能说明一个人的理解力强、知识消化速度快,这属于广义上的智力范围。而道德、品质、价值观则是个人的心理特征,与智力截然不同。试图将两者强行关联或者等同看待,都是忽视科学和事实的表现。

当我们审视校园教育时,打破这种“唯成绩论”至关重要。传授知识和普及知识无疑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但这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只会考试、只会得分的学生。正如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所说:“优秀的教师既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质量,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知识的教学和品格的培养,如同车辆的双轮、鸟的双翼,不能偏废任何一方。

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成绩优异但品德败坏的例子。例如杀害母亲的吴谢宇、投毒的林森浩,还有导致女友自杀的牟林翰。他们都有着优异的成绩和勤奋的学习态度,但是他们的品德却堕落到了社会底线上。

在这次发生在邯郸的恶性事件中,这位校长口中的马某“表现良好”,在此之前也没有发现欺凌行为的迹象。当然,这不是袒护,但是有没有可能是因为老师认为他的成绩不错,所以放鬆了对他的日常行为的关注,结果没有在他酿成大错之前阻止悲剧的发生呢?

这一极端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虽然校园暴力的原因复杂多样,如学校的失职、家庭教育的缺失、案件处理过于宽松等,但在本案中,根据各方的信息和校长的发言,我们可以看出当事学校在日常管理和教育理念上存在着许多不足。

这就提醒我们,学校教育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尽早摒弃“分数第一”、“唯成绩论”等过时的评估方法,更重视学生的性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应因为某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异而降低对其道德品质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具有知识和尊重道德的人。这对于所有阶段的学校教育都适用。

关于成绩较好不等于不会杀人_邯郸初中生遇害案:“成绩较好”不等于“不会杀人”的内容小编就阐述到这里了,希望本篇的信息能够解答大家目前的疑问,想要更多最新的内容记得关注多特软件站哟!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