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邯郸初中生遇害案校长言论引争议_邯郸初中生遇害案:“成绩较好”不等于“不会杀人”,其中也会对大家所疑惑的内容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多特软件站哦,现在开始吧!
他认为,“在这三个嫌疑人中,马某的成绩在班级里排在十几名,表现良好,做出这样的恶性行为,完全出乎预料。”
无疑,在这三个学生犯下的滔天罪行面前,校长无意为之辩解,但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在这一起残酷的凶杀案件面前,校长的“深感惊讶”,让人感到有点尴尬。
校长的这些言论,实际上隐藏了一种观念:成绩好就意味着品行好,品行好就不会去做坏事。反过来说,做坏事是“差生”的专利。在这个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成绩不代表品质”的时代,这样的话肯定会引起批评和嘲笑。
必须承认,长期以来,良好的学习表现是可以“赢家通吃”的。特别是在校园内,表现出色的学生就像握着“尚方宝剑”,成为了教师们心中的“宠儿”,犯了错误,往往也会被“轻描淡写”地处理。
然而,显然,成绩并不等同于品质,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良好的学术成就仅仅意味着这个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能够快速吸收知识,这属于广义上的智商范畴。而道德、品格和价值观则是一个人的心理特质,与智商完全不同。将它们强行联系在一起,等同视之,都是忽视科学和事实的行为。
对于校园教育来说,打破这种“唯成绩论”尤为重要。知识的传播和普及无疑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但这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只会考试、得分高的人。西汉的董仲舒说过:“善于做老师的,既赞美他的道路,又要谨慎他的行动。”知识的传授和品格的塑造是学校教育的双轮驱动,缺一不可。
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太多表现出色但品质恶劣的例子。杀害母亲的吴谢宇、投毒的林森浩,还有将女友逼向绝路的牟林翰。他们都表现优秀,勤奋好学,但他们的品质却堕入了社会的底线之下。
在邯郸发生的这起恶性事件中,这名校长提到的马某“表现良好”,在此之前也没有发现欺凌现象,这当然不是袒护,但有没有一种可能性:正是因为老师认为他的成绩不错,所以放松了对他日常行为的观察,最终没有在他酿成大错之前阻止悲剧的发生。
这个极端的个案,是我们得到的一个深刻的社交教训。虽然校园暴力的原因很复杂,如学校的失职、家庭教育的缺失、个案处理过于宽松,但在本案例中,结合各方的信息以及校长的讲话,可以看出当事学校在日常管理和教育理念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这就给校园教育敲响了警钟:在日常教育中,必须尽早摆脱“分数第一”、“唯成绩论”等过时的评价方法,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出色而降低了对他们道德品质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有知识、尊重品德的人。这对于所有阶段的学校教育都同样适用。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邯郸初中生遇害案校长言论引争议_邯郸初中生遇害案:“成绩较好”不等于“不会杀人”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小伙伴了解情况!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