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从11000家到100家,数字货币交易所开始批量死亡

2024-04-11 16:04 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小编:记得关注哦

来源 | 一本区块链

文 | 比萨

交易所,曾被誉为区块链世界的聚宝盆,然而时过境迁,风光不再。昔日“躺着赚钱”的交易所大军,如今哀鸿遍野,败走麦城。这其中,既有熊市寒潮的冲击,也有资金盘与传销模式的趁虚而入,更有传统金融巨头的虎视眈眈。交易所的未来,究竟何去何从?

交易所退潮:千帆过尽,剩者寥寥


“币圈的小交易所几乎全军覆没,目前存活的屈指可数。”某数字货币交易所负责人曹强如是说。交易所曾是区块链领域的塔尖,日进斗金,掌握上币大权。据2018年统计,全球数字货币交易所数量逾万家。然而,曹强的交易所,短短几个月便淹没在这股退潮中。

投身交易所行业,曹强看中的便是其“交易手续费”的清晰盈利模式。然而,现实给了他当头棒喝。交易所推出的“充值送平台币”活动,本意是吸引用户,却招来羊毛党大军。他们快速充值,换取平台币,然后迅速兑换主流币套现离场。短短数日,曹强的交易所亏损数万USDT。

曹强认为,羊毛党和“交易即挖矿”模式是小交易所倒闭的两大推手。后者看似降低了获客成本,实则陷入了平台与用户互薅羊毛的恶性循环,用户忠诚度极低,套现后即拂袖而去。此外,交易所运营的各个环节——安全、运维、获客、成本控制,无不需要巨额投入,稍有不慎,便会失去用户信任,加速衰亡。

即使是背靠大平台的交易所,也无法幸免于难。某互联网公司金融业务离职员工张江表示,其公司围绕区块链的布局如今已成泡影。交易所的同质化严重,市场深度不足,导致用户流失,进而加剧市场深度的匮乏,形成恶性循环。加之熊市来袭,项目方惧怕破发,交易所连上币费都难以收取,只能在亏损中苦苦挣扎,直至倒闭。

资金盘崛起:逆市狂舞,传销肆虐


小交易所纷纷倒下,大交易所也在裁员,然而,资金盘型交易所却在此时异军突起,犹如黑暗中的一把火。投资过多个资金盘的陈建业指出:“币圈不火,资金盘就火。今年平均每月涌现5个资金盘,且毫不掩饰其资金盘属性。”

资金盘的一大特点就是生命周期短,平均三个月左右即崩盘,参与者多为传销人士和投机小白。令人惊讶的是,资金盘项目从策划、包装到推广,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操盘手只需建群拉人,交易所系统、白皮书、宣传资料乃至核心的发币环节,均可外包给系统商完成。

据出售交易所系统的孙和平介绍,一套复制版交易所系统只需7万元,15个工作日即可建好。定制新系统则需翻倍。服务器费用(香港或美国)约2500元/月,加上对接主流币的费用(如EOS需1.5万,USDT需5000),普通客户购买系统并承担三个月服务器费用,总计约10万元,即可搭建一家资金盘交易所。孙和平还提供ERC20代币开发、PPT与白皮书代写等全套服务。

“传销做得好,10万块钱几天就能回本。”孙和平直言。每当有新的传销模式出现,就意味着新的商机。目前最火的传销币模式是“向上打钱”,即下线向上级打钱升级,无资金泡沫,全靠会员推广。

反思与未来:合规化浪潮下的生存之道


BiUP创始人刘勇指出,资金盘交易所之所以能吸引眼球,关键在于其标榜的收益远超常规投资。实际上,传销和资金盘并非新鲜事物,只是借区块链之名,行欺诈之实,利用投资者对区块链技术原理及币价增长原理的懵懂无知,诱人入瓮。

此外,发币与上交易所,为资金盘项目提供了一条无需“跑路”即可“合理”退出的捷径。若嫌自建交易所繁琐,还可以选择香港几家专门接收传销币的交易所。

那么,不做资金盘,不搞传销,小交易所如何求生?刘勇认为,这需要从战略与经营两方面考量。战略上,小交易所应寻求结盟,抱大树。如韩国知名交易所Bithumb被新加坡财团收购后,转危为安。经营上,小交易所应专注某一细分市场的垂直用户需求,做到极致,以此打破大交易所的用户垄断。

关于未来的交易所格局,刘勇预测:“仍将以大交易所为主导,小交易所压力山大。”数字货币交易市场将趋向合规化,美国已开始发放交易所资质,传统金融巨头也将入场,与火币、OKEx等展开较量。或许在纳斯达克、新加坡等地,将出现极具竞争力的新交易所,打破一家独大的局面。

刘勇坚信,最终能在交易所江湖立足的,唯有那些具备创新实力、特色鲜明的交易所。至于那些投机取巧的小交易所,生于泡沫,也将随泡沫一同消散。2019年,数字货币交易所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暗战。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从11000家到100家,数字货币交易所开始批量死亡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