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广西曾流行的这种乐器造型好别致_非遗 | 这把“天字派”的壮族乐器,居然有个可爱的名字叫“叮叮”

2024-04-11 17:39 来源:网络

近日广西曾流行的这种乐器造型好别致_非遗 | 这把“天字派”的壮族乐器,居然有个可爱的名字叫“叮叮”消息关注度非常高,想要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最新消息,小编给大家整理出有关这方面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深入了解!

广西曾流行的这种乐器造型好别致_非遗 | 这把“天字派”的壮族乐器,居然有个可爱的名字叫“叮叮”

非遗 | 这把“天字派”的壮族乐器,居然有个可爱的名字叫“叮叮”

天琴,源自广西南部壮乡的瑰宝,是古骆越文化的艺术精华,承载着壮族祖先朴素的祈愿与情感。如今,它以其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演绎着感人的旋律,讲述着独特的故事,成为广西对外展示的文化艺术象征,闪耀于世界各地。

清晨的阳光下,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的李绍伟,坚持着数十年如一日的惯例——练习天琴“唱天”。这种被称为“鼎叮”或“叮叮”的乐器,因其空弦弹奏出的独特音色而得名,而在汉语中,它被称为“天琴”。

“天”,是左江流域和防城港一带壮族民间文化的一种统称,包括“弹天”、“唱天”和“跳天”等形式,天琴则是其核心元素。演奏时,琴师脚下铃铛的摇曳,与琴音相融,展现出“天人合一”的非凡魅力。

广西艺术学院的客座教授、天琴艺术家韩醒指出,天琴作为一种独特的弹拨乐器,其特色在于葫芦制成的琴筒,以及边弹边唱并配合脚铃的方式,这种形式早在古骆越文化的巫乐中就有体现。

关于天琴的起源,金龙镇流传着一个神话:古代大旱,一老人向“神龙洞”祈祷降雨,神灵降临,赐予葫芦、桃木杖和胡须,造出了“鼎叮”,琴声唤醒了神龙,带来了甘霖。自此,“鼎叮”成为祈福之器,天琴的传说在各地广为流传。

尽管传说各异,但天琴被视为天赐的乐器。研究显示,天琴的传统曲目多描绘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反映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据宋代文献《塘佛》和清代《龙州纪略》记载,天琴可能在宋代诞生,清代已在龙州盛行。

过去,天琴是家族间的秘密,只有少数人能掌握。李绍伟家族就是著名的天琴世家,他在1986年成为第十代传人,保管着珍贵的“天书”,记录着家族的曲目和仪式。这些古壮字的手稿,见证了天琴艺术的传承。

天琴不仅是祭祀的工具,也是壮族人民休闲娱乐的重要部分。如今,天琴已从传统的仪式走向国际舞台,范西姆、韩醒等广西音乐家的努力推动了它的普及。2004年,天琴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的惊艳表现,使其知名度迅速提升。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政府设立了“天琴艺术传承中心”,在城乡和学校开展培训,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同时,南宁的高校也开始开设天琴课程,邀请民间艺人传授技艺,吸引年轻人深入探索壮族文化。

天琴,如同八桂大地的优美旋律,诉说着壮族千年的历史与情感,穿越时间的长河,继续在未来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有关广西曾流行的这种乐器造型好别致_非遗 | 这把“天字派”的壮族乐器,居然有个可爱的名字叫“叮叮”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还想更多这方面的信息的小伙伴,记得收藏关注多特软件站!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