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做到这三点胃镜检查不可怕_胃镜检查不可怕 关注胃肠健康检查万万不能躲事件在热度非常高,为大家准备了完整关于做到这三点胃镜检查不可怕_胃镜检查不可怕 关注胃肠健康检查万万不能躲事件的所有相关内容,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这方面的情况,请持续关注本站!
许多人提到胃镜,首先想到的就是不适和恐惧。但实际上,胃镜以及其它消化内镜检查被视为消化科医生的重要诊疗工具。数据显示,日本胃癌的治愈率高达80%,显著超过美国和中国,这背后的一大原因是胃镜早期筛查得到了广泛推广。实际上,胃镜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般恐怖。
胃镜的前身可追溯至吞剑表演艺术。最初的胃镜是在1868年由德国人库斯莫尔发明的,灵感来源于民间艺人的吞剑技巧,他设计了一根带有镜子的长金属管,插入患者的食管和胃部以查看内部状况。然而,由于该装置过于粗糙且容易刺破食道,很快便被淘汰。直到1932年,两名德国医生成功研发出首个半可弯曲胃镜,弯曲角度可达30-40度,提高了柔韧性和视野清晰度。1950年,日本医生宇治达郎发明了软性胃镜的原型——胃内照相机,标志着现代胃镜技术的起点。尽管其软性有所提高,但仍令患者感到极度不适。直至1953年,光导纤维技术的出现使得光导纤维内镜得以诞生,其更加柔软灵活,有效地缓解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痛苦。
我国胃镜技术的应用始于上世纪50年代,这里必须提及南方医院消化内科的老主任,同时也是中国消化内镜领域的先驱人物——周殿元教授。他在1957年引进了半可曲式胃镜,并亲自实施了40多例胃镜检查,其中包括一名仅一岁多的小患者和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然而,早期的胃镜在进入体内时无法充分弯曲,造成许多检查盲区,导致患者极为不适。有一次,因为一位患者对管子在体内的移动过于敏感,无法忍受痛苦,竟自行抽出设备并将胃镜管扯断,险些酿成严重事故。
1966年,周殿元引入了更为清晰、柔软可弯曲的光导纤维胃镜,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1973年,南方医院开始采用纤维结肠镜插镜技术,并在1974年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例肠镜下息肉切除手术,使得消化道疾病可以在内镜下进行切除,无需再进行开刀手术。
消化内镜的发明和改进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们使医生得以直观地观察胃、小肠、结肠等空腔器官的病变位置及发展阶段,并可直接进行病理取样甚至是治疗。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消化内镜微创诊疗技术不仅能彻底切除肿瘤,还能保留消化道的正常功能,避免了外科手术(例如开胸、开腹手术)带来的生活质量降低,且术后恢复速度快,通常两三天就可以出院。
然而,大众对于胃镜检查的接受程度并不高,临床中害怕接受胃镜检查的现象非常普遍,主要原因是认为检查过程繁琐且痛苦。有患者形容:“手指粗细的管子穿过喉咙,让人本能地感到恶心和呕吐,短短十分钟的检查却仿佛经历了一年的煎熬。”
然而,逃避内镜检查实际上是对自身生命的不负责任。在中国排名前五的肿瘤中,有四个属于消化系统肿瘤,包括胃癌、食管癌、大肠癌、肝癌。然而,由于对胃镜、肠镜的恐惧,大多数人并不会主动去医院进行筛查。
胃镜作为检测早期胃癌最为关键的方法之一,至今尚未找到有效的替代手段。晚期胃癌可以通过CT、PET-CT等方式发现,但是那时已经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目前,早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超过90%,但如果发展到晚期胃癌,五年生存率则降至30%以下。遗憾的是,我国每年新增胃癌病例占全球总数的40%以上,但其中只有不到10%能在早期被发现,这一比例远远低于日本的70%和韩国的50%。
据数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300万人次接受胃镜检查,而肠镜检查人数仅为500万人次。然而,我国每年新增大肠癌病例数量占全球同期总数的20%。广东省是全国结直肠癌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之一,九成以上的肠癌源自肠息肉恶变,这个过程可能需要7-15年的时间。在此期间,肠镜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并切除息肉。
以广州市为例,2015年对10万名65-74岁的居民进行大肠癌筛查,结果显示1.5万人存在大肠癌高风险,但最终仅有13.5%的人愿意接受结肠镜检查。目前,广州市正扩大大肠癌筛查的目标人群范围至50-74岁,涉及大约208万人,然而截至今年4月,接受结肠镜检查的初筛患者仅达到22万人。目前筛查出来的大部分大肠癌病例已经处于晚期。一般来说,经过手术加放疗治疗的晚期大肠癌,所需医疗费用至少为35万元;相比之下,早期大肠癌如果采取内镜下切除,治疗费用仅需5000元左右,相当于晚期大肠癌治疗费用的一个零头。
因此,我们呼吁大家充分认识到胃镜和肠镜的重要性,一旦在胃肠镜检查中发现息肉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在内镜下进行切除。若需要进一步的病理分析,医生会在内镜下直接取样进行活检,以便准确判断病情。
近年来,消化内镜技术朝着两个方向不断发展:一方面,不断提高检查的清晰度和准确性,能显示更细微的组织结构和更早阶段的病变,诸如分子成像胃镜、特殊光成像胃镜、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新型仪器不断涌现,可以在胃镜下直接实现诊断或治疗。
另一方面,为了尽可能减少痛苦,胃镜技术向着舒适化方向发展。如今的胃镜直径越来越小,操作性能也越来越优秀。胃镜带给人们的不适感已处在人体可耐受的范围内,大多数情况下只需5至10分钟即可完成检查。现在,患者还可以选择在麻醉状态下接受检查,全程无需承受任何痛苦,就像睡了一觉醒来就完成了检查。
无线胶囊内镜技术的问世是一次重要的进步,它完全消除了不适感,而且不需要麻醉。受检者只需吞服一枚类似胶囊大小的内镜,之后,胶囊会在消化道内进行拍照和检查。最新的“智能胶囊胃镜系统”允许受检者在家中自行吞服并与手机相连,拍摄到的胃部图像通过智能阅片系统传输给医生。医生远程阅片、诊断后,将报告发送至受检者的手机上。智能胶囊胃镜能够筛选掉拍摄模糊或者相似的图片,自动检测出疑似肿瘤,从而帮助医生减少了约70%的阅片工作量。
建议45岁以上人群均应进行一次胃肠镜检查。消化内镜检查有助于医生精准了解胃肠道状况,对于胃癌、大肠癌的早期筛查有着重要作用,患者可以从这项检查中受益良多。尤其是早期胃癌,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胃镜检查成为了唯一的筛查手段。在欧美发达国家,胃镜和肠镜检查已成为5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项目。对于45岁以上首次进行胃肠镜检查的人群来说,建议进行一次此类检查。如发现息肉,特别是直径超过1厘米的息肉,应当尽早进行内镜下的切除。对于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需要按照医生指导定期复查胃镜;而对于伴有轻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我们需要让大家明白以下几点:
一、胃肠镜检查关乎生死。消化内镜有助于医生准确掌握胃肠道健康状况,对胃癌、大肠癌的早期筛查作用巨大,患者可以从中受益匪浅。特别是对于早期胃癌而言,胃镜检查几乎是唯一的筛查手段。在欧美国家,50岁以上人群都应将胃镜和肠镜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建议45岁以上且从未做过胃肠镜检查的人群进行一次检查。若发现息肉,特别是直径大于1厘米的息肉,应尽快在内镜下切除。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需遵循医生指示定期复查胃镜;伴有轻度不典型增生者,建议每半年做一次胃镜检查。
二、内镜检查并不可怕。为了改善操作方式,我曾让自己接受了8次胃镜和6次肠镜检查。通过多次亲身体验,我深刻感受到患者的感受,总体来说,稍作坚持就能完成检查。建议患者在预约好检查时间后,做好检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比如在检查前6小时禁食,如需麻醉则需提前3小时禁水。无痛检查通常先由麻醉医师注射短效、微量的静脉麻醉药物,使受检者进入睡眠状态,整个过程中不会有恶心、反胃、疼痛等不适感。检查结束后约5分钟即可清醒,观察15-30分钟后即可离开医院。许多经历过无痛胃镜检查的人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往往是:“已经做完了?一点感觉都没有呢!”
三、胶囊内镜几乎适合所有人。对于那些特别抵触胃镜检查的人来说,可以选择胶囊内镜,其适用范围广泛,即便是90岁乃至百岁高龄的老人也能进行。但是,由于胶囊内镜的运行和排出依赖于
上述就是关于做到这三点胃镜检查不可怕_胃镜检查不可怕 关注胃肠健康检查万万不能躲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攻略和资讯可以关注我们多特资讯频道,之后将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