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再质押经济学:三角债 vs 温和通胀——重新审视 Celestia、EigenLayer 与以太坊安全性的货币化

2024-05-01 17:43 来源:网络

再质押经济学:三角债 vs 温和通胀——重新审视 Celestia、EigenLayer 与以太坊安全性的货币化

再质押:债务驱动与安全性售卖

以太坊这片创新沃土曾催生出如Celestia和EigenLayer这样的热潮,技术创新推动币价起伏,Uniswap等项目也能凭借旧话题刺激币值上涨。然而,技术驱动的增长终有限度,犹如怒气难冲破地心引力,技术长期受制于周期律,例如著名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约半个世纪一轮回。若ChatGPT无法开启第四次工业革命大门,我们将不得不怀揣棍棒木枪迎来第四次世界大战

长远的周期耐不住等待,短期波动亦不容忽视。以太坊再质押代币的价格走势似乎遵循着一套周期模式:概念萌芽—吸引用户—空投发放—上所交易—短暂峰值—价格回调—利好涌现—再度暴涨—回归常态,随后周而复始,市场不断追逐新的热点。

论及瞬息,理解再质押概念仅需五分钟足矣。

债台高筑or温和通胀:再质押的金融逻辑

1. 再质押:经济体系的债务引擎,初始阶段即驱使增值,参与者必须在获得LSD和ETH双重质押收益后,方能留取利润,这激发了寻求更高收益的冲动,也因此带来了相较于LSD更高的风险。

2. 再质押:出售以太坊的安全属性,传统的L2 Rollup依赖以太坊区块空间大小定价,表现为DA和Gas Fee。而再质押则将以太坊的安全性标准化并货币化,以更为低廉的成本提供与以太坊相同级别的安全性。

安全竞争,资本扩散

再质押提供的产品其实并不复杂,它巧妙地运用了以太坊主网的安全性,无论是ETH质押还是LSD资产,它们都是以太坊质押体系的组成部分。以往它们只能为主网做出贡献,继而间接惠及L2或各类应用,而现在再质押将这种安全性独立划分,直接供应给有需求的dApp或Rollup,从而剔除了中间环节的利润差价。

PoS机制得到广泛认同,唯有BTC坚守PoW阵营,占据近一半市场份额。在ETH引领下,其他公链纷纷采纳PoS机制。立足于此前提,我们可以认为长期持有ETH的风险主要来自于U本位计价的下跌,但从ETH本位来看,其内在价值将逐渐提升(排除被盗或被罚风险)。

为维持以太坊网络安全与正常运转,一部分ETH需锁定于质押体系,人们对此表示理解,但无理由无偿拿走他人ETH,因此设立了质押收益制度,即利息。

以太坊基金会归纳了四种质押参与方式,其中Lido和CEX模式主导市场,Lido一家独揽约30%市场份额。

再质押则是在原有质押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堪称"兼职"角色。通过再质押体系,以太坊的质押网络如今能够为有安全需求的dAPP单独提供服务,同时也保证对以太坊主网的安全保障,并且还能申领各种奖励(依据抵押物不同)。

简而言之,再质押是将以太坊的安全性量化为质押代币数量的表现形式。

深陷三角债与温和通胀的漩涡

再质押不仅拓展了功能边界,还在经济机制上注入了强烈的盈利导向。从ETH出发,经过质押/LSD,再到再质押,三个环节紧密相连,不可或缺。其中,ETH提供安全性和收益保障,质押/LSD提供了流动性凭证,而再质押则实现了可量化的安全性输出,并最终回归ETH自身。

值得注意的是,ETH的安全性和收益已被内置到LSD和再质押之中,即便LSD代币进入再质押体系,仍可还原为LSD,最终归属到ETH。

然而,随着再质押体系包含了两层质押结构,每次收益需覆盖更高成本。以4%的ETH质押收益率为例,若再质押承诺的收益需高于4%才能吸引LSD代币的质押,最终ETH的再质押收益率会显著高于主网质押收益率。反之,若再质押收益率接近或低于主网,则无法有效吸引ETH进入再质押体系。

于是,我们可以发现质押本身就形成了一种通胀体系,可分为三类情况进行讨论:

ETH主网质押收益率最稳定,因为每个ETH持有者都是利润来源,类似于美元的铸币税,持币会导致购买力被温和通胀稀释;

ETH流动性质押如Lido发行的4%收益"企业债",stETH是一种债权凭证,Lido需要提供超过4%的收益才能维持平衡,每发行一枚stETH,Lido就形成了1.04个ETH的债务;

若用stETH进行再质押,再质押网络将以高于1.04 ETH的价格买入这笔企业债,获得储备金后,便可发行自家"货币",如各类LRT。这一过程实质上是基于信用创造代币,不同于LSD通过ETH(即散户的实物质押)来创造信用,换句话说,再质押在此扮演了银行的角色。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东北地区的"三角债"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其展示了此类模式的风险。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形成的恶性循环,最终因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经济停滞和社会动荡。

类比于当前的加密领域,ETH类似大型企业,LSD对应中小型企业,而再质押则扮演银行的角色。在这个体系中,杠杆并非单纯地放大ETH,而是通过ETH-信用凭证-代币制造-反哺ETH的循环,关键在于整体流程的收益率需高于ETH质押收益率,否则将会导致债务累积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以至于经济增长连债务利息都无力偿还,更别提清偿债务了。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正面临这一困境,而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让全世界共同承担了美元通胀的代价。

结语

再质押的产品是货币化的以太坊安全性,其经济模型呈现出温和的通胀特征,这种隐性的货币扩张正在逐步升级。与合约放大杠杆带来的剧烈波动相比,ETH相关资产价格上涨趋势更加稳健。只要以太坊根基稳固,EVM生态TVL增长,基于ETH的质押与再质押网络就能持续创造价值,1000亿美元的以太坊质押现货价值,理论上放大十倍也不过万亿元规模。

随着ETH获得更多个人和机构的认可,再质押体系将实现高效且温和的通货膨胀效应,所有ETH相关资产均将迎来价格上涨。然而,这一美好愿景需警惕潜在风险——再质押体系需维系自身信用以应对潜在的挤兑危机。Lido的风险在于stETH与ETH兑换比率,而再质押体系既要保证高收益率,又要满足兑换需求,过于集中ETH相关资产虽安全但收益无保障,反之则可能削弱偿债能力。

目前,EigenLayer TVL低于Lido的原因正是这种风险考量,过度叠加可能导致不可控危机。理论上,Lido只需退回ETH本位,而EigenLayer则需通过stETH进一步转换。对于其他代币,回退和兑换流程可能更为复杂。

一如当年的三角债,再质押体系运作表面看似依赖于再质押网络的收益承诺,但其核心支撑始终离不开以太坊的强大实力。只有当ETH基础牢固、EVM生态TVL不断提升,基于ETH的质押与再质押网络才有条件安心印钞,步入一段温馨的繁荣时期,直至风险积累至临界点。

相较比特币以太坊需赋予ETH收益来源,而BTC本身就自带收益属性,两者处境截然不同。在PoS机制下的以太坊网络中,ETH才是唯一的主网相关资产,这是其底线原则,Vitalik痛批Celestia也正是出于这一根本原因。而对于其他区块链的质押和再质押,首要问题是证明它们赖以生存的母链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否则只会沦为一场快速转移财富的游戏。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