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数字货币市场现隐忧:交易所猫腻、IEO热潮与僵尸币复活

2024-05-07 16:18 来源:网络

自三月以来,数字货币市场呈现小牛市态势,然而热闹背后潜藏着诸多隐忧与乱象。

数字货币市场现隐忧:交易所猫腻、IEO热潮与僵尸币复活

交易所交易量造假疑云

近期,Bitwise的一项研究表明,高达95%的比特币现货交易量竟然源自不受监管的交易所的伪造行为。这一揭露源于《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加剧了监管机构对加密货币市场易于操控的忧虑。Bitwise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报告指出,实际有效的比特币交易仅占统计总数的5%,其余大部分由不受监管的交易所通过“暗箱操作”完成。Bitwise分析81家最大交易量的密码交易所,发现其中71家上报的交易量几乎全部为“清洗交易”,即通过自我交易伪造市场活跃度的现象。

此外,TheTie网站发布的另一份报告亦表明,超过86%的比特币交易所存在交易量问题,其中75%的交易所上报的交易量极其可疑。交易所的这种虚假交易量行为早已不是新鲜事,去年12月,区块链透明度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也揭露了类似问题,指出约50家交易所中,超过95%的虚构交易量来自排名前25的BTC交易对,其中80%有刷量嫌疑。

交易所为何热衷于交易量造假?答案在于利益驱动。它们通过虚假繁荣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并借此赚取佣金。同时,它们也利用虚假交易量诱使加密货币项目方支付高昂的上币费用。

僵尸币借势复活,模式币盛行

比特币上涨之际,众多原本沉寂的“僵尸币”也纷纷复活,借助IEO抢购潮或披上“模式币”的外衣大肆炒作。诸如SHE、ETZ、IHT等币种短期内疯涨数十倍乃至上千倍。这些濒临破发边缘的币种依靠“金字塔”式的投资回报模式吸引了大批投资者。

业内将这类复活的僵尸币统称为“模式币”,虽然缺乏统一定义,但从零星信息来看,它们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各币种都有自己独特的推广营销模式;2)受到热钱追逐,币价低廉、波动快速,且常有炒作话题;3)采取传销式分层级锁仓,减少市场流通量以实现拉盘目的并获得分红和高额利息。

实际上,模式币不过是项目方和资金盘为拉盘、收割韭菜而炮制的概念。目前,IEO大火下的僵尸币复活现象正不断消耗交易所的信誉。

IEO的崛起与交易所洗牌加速

IEO与ICO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异,都是发行代币,只不过IEO以交易所为中心,绕过了ICO阶段,代币直接在交易所上市。IEO模式有助于消除诈骗和可疑项目,提高融资安全性。优质项目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节省上币成本,集中精力于项目研发和社区运营。

然而,IEO模式亦是一把双刃剑,交易所将自己的信誉与之捆绑,若选中的IEO项目成功,两者互利共赢;一旦项目失败,交易所的信誉也将受损。目前,部分交易所正透支自身信誉,伪造交易量、纵容僵尸币借IEO复活以及模式币横行,实则是饮鸩止渴,危及未来发展。

随着IEO热度的持续升高,交易所无疑将迎来一轮全新的“洗牌”过程,优胜劣汰成为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交易所必须审慎对待IEO项目的选择,严格把关,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