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歌手有国籍音乐无国界_评论丨没必要借“歌手”打对立牌

2024-05-14 14:16 来源:网络

今天给各位分享歌手有国籍音乐无国界_评论丨没必要借“歌手”打对立牌,其中也会对大家所疑惑的内容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多特软件站哦,现在开始吧!

歌手有国籍音乐无国界_评论丨没必要借“歌手”打对立牌

评论丨没必要借“歌手”打对立牌

有些人倾向于将此类娱乐话题提升至不恰当的高度,过度放大音乐竞赛中的国家元素,将其描绘成具有地缘政治博弈色彩的“争夺战”。这种理解不仅是误读,而且显得乏味无聊。

《歌手2024》在四年后的回归引起了轰动,这档采用直播形式重启的音乐综艺因其参赛歌手间的鲜明对比,被众多网友视为捍卫华语乐坛的“战役”,诸如“助力那英召集人马”、“韩红正式请战”等话题纷纷登上热搜榜。

图片源自@湖南卫视歌手

不得不承认,“中断四年,重归依然擅长制造热点”的《歌手2024》深谙流量密码。其推出的全开麦、未经修音、一次性完成(one take)的直播“真唱挑战”玩法,本身就打破了传统的游戏规则。七位歌手在未经过任何修音的状态下展现出的真实水平,让人产生了“外籍歌手压倒华语乐坛”的直观感受,进一步增强了话题的讨论度。

尽管歌手有各自的国籍,但音乐本身并无界限。几位中外歌手在未修音直播的情况下同台竞技,最终排名前两位的却是外籍歌手。这一结果很难不让人们产生各种解读。网友在线“点将”、歌手结队“请战”,启动了一系列竞演衍生内容,也算是以“娱乐回应娱乐”的网络共创方式助力了节目的热度扩散。

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网民以“华语乐坛不容失败”为由开玩笑,还是从那些未使用修音设备的中外歌手之间实力差距看出的问题,都是相当自然的现象。然而,必须警惕的是,有人将这类娱乐话题提升到不应有的高度,过分强调音乐比赛中的国别因素,并借此渲染出一种带有地缘政治竞争色彩的“争夺”,这样的做法既是误解,又是无趣。

在网络空间里,许多人因为那英成为了“全村的希望”,纷纷玩起了“六旬老太镇守国门”、“决战长沙”之类的梗,更有不少人站在那英的角度,帮她在各地寻找“援军”。

现今,随着“拽酷萌”成为后喻文化的主流审美并在网上占据一席之地,创造并玩弄梗已成为新一代网民的独特爱好。自带娱乐属性的《歌手2024》自然成为了玩梗爱好者们的创作素材库,类似“原先以为是挑战那英季,看完才知道是那英奇遇记”的戏谑评价也为观众带来了欢笑,同时也为节目增添了亮点。

在明星光环、流量效应、IP积淀以及修音技术共同催生出许多华语歌手唱功虚高泡沫,使得一些歌手沉迷于“全靠百万修音师支撑”的流量温室无法自拔的当下,《歌手2024》节目中呈现的歌手真唱状态下的实力差异,确实给华语歌手带来了诸多启示:切勿将反复录制的录音棚作品当作“完美现场”,也不应将后期修复的技术手段误认为“震撼唱功”。拥有实力的歌手在真唱面前表现出稳定发挥,这才是值得所有歌手借鉴之处。

应当指出,上场的外籍歌手并不一定能代表所有外籍歌手的整体水平,同样,参与节目的华语歌手也无法代表整个华语歌坛的实力。他们所能代表的只有自身。常言道,真金不怕火炼,真唱功亦不怕全程真声。那些具备实力的歌手展现出稳健的表现,的确值得同行学习。

在这个意义上,玩梗或是反思都自有其合理性,但没有必要由此去夸大音乐以外的含义。《歌手2024》是一个音乐交流互鉴的平台,既然定位为音乐综艺,首要任务便是让音乐回归音乐的本质。音乐正是跨越分歧、推动交流的最大公约数,一旦在“竞技”之外衍生出对立情绪,无疑是对于跨文化交流价值的曲解。

音乐的魅力恰恰在于它可以打破壁垒、促进沟通,即便采用了竞赛模式,“比拼”的目标也应该是促使歌手相互学习、突破自我。就像节目组声明所强调的:“享受音乐、结识知己、保持沟通、拥抱世界”才是初心,“胜出,仅仅是歌手的一段旅程。迎接,才是音乐的目标。”

说到底,这只是一档综艺节目罢了,过于拔高其意义,则脱离了本质。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歌手有国籍音乐无国界_评论丨没必要借“歌手”打对立牌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小伙伴了解情况!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