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重生之我在博物馆当镇馆之宝_聚焦国际博物馆日|“镇馆之宝”这样被看见③:数字技术赋能,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2024-05-18 19:34 来源:网络

重生之我在博物馆当镇馆之宝_聚焦国际博物馆日|“镇馆之宝”这样被看见③:数字技术赋能,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最近引发大家的关注,相信大家都想知道这件事会有怎么样的发展?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重生之我在博物馆当镇馆之宝_聚焦国际博物馆日|“镇馆之宝”这样被看见③:数字技术赋能,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聚焦国际博物馆日|“镇馆之宝”这样被看见③:数字技术赋能,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编辑导语:正如朱自清所言,游览南京犹如探访一家古董店。南京市的山水间蕴藏着众多丰富多样、历史悠久的文化遗迹和遗址,其中出土的诸多珍贵文物已成为各具特色的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一件穿越历史光阴的文物,如何才能踏上通往博物馆之路,展示在世人眼前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一探究竟。

位于南京的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让人们在惊叹之中感受到明代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宏伟壮观。每一位来访者都会被数字世界中高清晰度复原的明代琉璃塔所深深震撼。

在该博物馆内,只需佩戴VR眼镜,参观者就能立刻“穿越回”六百年前的明代大报恩寺,亲眼目睹琉璃塔当年的雄姿,并能与历史人物交流互动,亲历宝塔建造的历程。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携手文都云数字科技与原力数字科技,共同发布了大报恩寺琉璃塔的数字复原成果,利用顶级的数字建模渲染技术,以微米级别的精度再现了明代大报恩寺琉璃塔的风貌。

明代大报恩寺琉璃塔被誉为“世界第一塔”,享有国际声誉。明朝初期,永乐十年后,凡途径南京长江水域的船只,都会目睹一幅壮丽景象:一座九层八面的琉璃塔矗立于金陵城中,152只风铃随风摇曳,发出悦耳声响。大报恩寺琉璃塔的盛名随着纽霍夫的游记传向西方,而安徒生的童话又将其引入了欧洲人的童年记忆。在安徒生童话《天国花园》中有提到:“我刚从中国回来,我在瓷塔周围跳舞,使得所有钟声都叮当作响……”故事中的瓷塔即指大报恩寺琉璃塔。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大报恩寺琉璃塔最终因战火而损毁。

这次的复原工作依托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陈薇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琉璃塔复原平面图,采用了电影级别的3D建模渲染技术,制作出高清影像。并邀请多位文史、考古及古建筑领域的专家参与,结合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文物遗存,精确还原了琉璃塔的三大特色:宝塔共有九层八面,高达78米,每层檐角悬挂铜质风铃,声音传至数里之外;通体覆盖琉璃,主结构由砖块筑成,内外表面均使用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琉璃构件精巧拼接;塔身内设有144盏油灯,昼夜明亮。

得益于大报恩寺琉璃塔的数字复原成果,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充分利用最新的元宇宙技术,融合游戏叙事与虚拟现实交互手段,开创了国内首个大型遗址数字重生VR全真体验项目《宝塔奇缘》。观众只需佩戴VR眼镜,即可亲身感受这座昔日辉煌照耀神州、享誉全球的“中国瓷塔”的魅力所在。

数字技术的应用赋予了博物馆内的文物新的生命力,使得观众能够更深入地欣赏、理解和体会文物的价值与魅力。

德基艺术博物馆里,当流传至今的文物邂逅博物馆的创新力量,一个前所未有的文物数字化展览应运而生。其中,《金陵图》作为南京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幅画卷之一,通过数字技术“复活”。这幅作品全面描绘了城市的风貌,秦淮河、城墙、书院学府、烤鸭等南京特色元素比比皆是,生动展现了宋代普通百姓的真实日常生活场景,宛如一本“关于金陵盛世历史文化与民间风俗的百科全书”。德基艺术博物馆巧妙地将《金陵图》背后的庞大学术研究与前沿科技相结合,推出了“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开启了全球首例“人物入画,实时跟随”的互动观展模式,使得观众能在先进科技助力传统文物的背景下,“步入”画卷,与画中人物对话,领略宋朝的风土人情。

《金陵图数字艺术展》现场图片由德基艺术博物馆提供。

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赋予博物馆内的文物生机,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更为丰富多元且便利的参观体验,提高了博物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力推动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以上内容摘自【紫金山新闻】,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服务和传播支持。

ID:jrtt

关于重生之我在博物馆当镇馆之宝_聚焦国际博物馆日|“镇馆之宝”这样被看见③:数字技术赋能,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的内容小编就阐述到这里了,希望本篇的信息能够解答大家目前的疑问,想要更多最新的内容记得关注多特软件站哟!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