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钱理群谈重回童年_钱理群:教育改良从读书做起最近引发大家的关注,相信大家都想知道这件事会有怎么样的发展?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这些年来,我们对于教育的理解变得越来越繁复且模糊。现在正是回归本质、重拾常识的时候。教育的核心何在?普罗大众有着最为质朴的答案:孩子们上学,就是为了“读书”。而这正是关键所在——引领学生们投入到阅读之中,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当前教育面临的最大困扰在于,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再热衷于阅读,或者说,教师仅限于研读教学参考资料,而学生们则沉迷于与影视相关的书籍。学校内部丧失了自由阅读的时间与空间。
如今我们需要重返教育的本质,就是要重建有利于自由阅读的条件、环境与氛围。
依我看,实现优质教育需满足三个条件:
首要之策是要拥有一位优秀的校长。一位出色的校长,必然热爱阅读。其次,还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校长的首要任务便是挑选并培养这样一支教师队伍,其中的好教师应当具备三个特质:热爱教育、关爱学生、醉心阅读。
此外,还需要一座丰富的图书馆。这里的藏书不应局限于应试相关资料,而应包括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以及适宜孩子们阅读的好书。进入网络时代,图书馆内还应配备电脑设备。即便当下难以实现,未来也必须创造条件,逐步完善网络设施。因为,网络已然成为年轻一代主要的生活及学习方式,若在这方面滞后,我们将全方位落后。
教育的本质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热爱阅读的校长和教师引领学生共同沉浸在阅读的世界中。然而,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并不轻松。
对于中小学教育而言,其目标可概括为三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传授有效的阅读方法,以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这三点,学生便会一生钟情于阅读,从中获益匪浅。
除了引导学生阅读实体书籍,我们还需创造条件,指导他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同时,引导学生去阅读生活的这部“鲜活的大书”同样重要。我们要引导他们了解脚下这片土地,认识土地上的文化和父老乡亲。每一方水土滋养着一方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各地人民都找到了适合自己乡土生存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并形成了相应的地域文化和知识。
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乡村教育,应当编写乡土教材,开设乡土课程,引导学生学习本土文化和知识,使他们建立起对自己故土的精神联结。将来不论学生走到何处,都将有着坚实的根脉。
通过阅读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方法和习惯,又借助乡土知识的学习让他们在家乡深深扎根,如此便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双层基础:一个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另一个则是终身精神发展的基础。拥有这两点基石,未来无论面对何种挑战,他们都能够游刃有余。而培养这两项基石,恰恰是我们基础教育的职责所在。
我为何不愿谈论教育呢?实则是因为我已经对教育极为熟悉,深切感受到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与实际能做的事情之间的巨大矛盾。尽管我对整个教育现状总体上感到失望,但我从一线教师和志愿者身上看到了希望。
对于这样的群体,我们该如何行事?渐渐地,我形成了一个理念,我称之为“悄无声息的存在变革”。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从改变自我存在的状态及其周边环境开始,教师可以从改变课堂入手,校长则可以从改变学校开始。让我们志同道合地共同努力,改变教育领域的现状,这样必有希望。因此,“静悄悄的存在改革”意味着什么呢?换句话说,我不跟随别人的做法,而是选择独立行动。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我们可以共同打造一个“第二教育”领域。我们这个群体秉持相同的教育理念,携手开展工作,成果大小不限,但我们明白一个前提,即不期望单靠个人或一群人的努力就能彻底改变教育的面貌,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出改变。
如今并非大展宏图的时代,但我们仍能“有所作为”,倘若努力之下能达到“中等作为”的程度,就已经十分了不起。我们要悄无声息、稳扎稳打地推进改革。在帮助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自身的生命价值也在悄然提升。
这一代与你们这一代的理想主义者有所不同。我们曾坚信可以改变世界,愿意为了理想付出无限的自我牺牲,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而你们更倾向于认为,点燃自我并非空洞口号,而是让自己活得充实、有意义,做一个低调的理想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背后蕴含着坚定的信念,我有三大信念:
首先,我相信人性本善,每个孩子心中都埋藏着善良的种子。从人性角度讲,善与恶并存。优质的教育就是发扬善良抑制邪恶,而糟糕的教育则是放大邪恶贬抑善良。我们必须对人性抱有信心。
其次,我对孩子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充满信心。他们在这一阶段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个人童年的美好回忆对其一生影响深远。现在的孩子们,特别是乡村的孩子,他们的童年毫无乐趣可言。我国教育的最主要问题,就在于剥夺了孩子们生活的自由。首先是剥夺了他们的好奇心,其次是剥夺了他们的情感陪伴,再次是剥夺了他们的快乐。
再次,我对教育本身抱有信心。我一直认为教育本质上属于理想主义范畴,离开了理想主义,教育也就失去了根基。只有坚守理想主义,才能真正契合教育的本质。
虽然我们所做的努力并未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但我坚信我们的行动遵循人性需求,顺应孩子成长规律,同时也切合教育的本质属性。我们的付出将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只要我们做得好,自然会有人前来学习或是加入我们的行列。我对志愿者组织充满信心。我们所取得的效果或许有限,但看到影响力的逐渐扩大,便足以令人鼓舞。
当众人汇聚一处共同奋斗,便会孕育出希望。历史是由多种力量共同塑造的。首先改变自我,接着着手改善身边环境,集合起来,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此,我还想提出一个建议:推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不妨从组织教师读书会开始。现在可以让老师们成立读书会,连校长也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加入其中。定期共读一本书,边读边交流讨论,不仅可以阅读教育类书籍,还可以涵盖文学、社会、历史等领域。一本接一本读下去,就会逐渐形成一些共识,进而大家可以共同策划实施一些教育改革和乡村建设的项目,将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教学骨干队伍也会逐渐成型,久而久之,校园内自会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我把这种做法称为“静悄悄的教育存在改革”。无声无息地、实实在在地、一步一步地推进,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其中,关键看是否有决心和毅力。
钱理群,1939年出生于重庆,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中国思想、文学和社会研究方面,以及对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审视,取得了深具影响力的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高度重视和尊重。钱理群教授长期关注教育问题,并以此为主题发表诸多见解并积极推动。他被视为当代中国批判知识分子的重要代表人物。(陕西教育 2015年 ? 20150708期(合刊))
关于北大教授钱理群谈重回童年_钱理群:教育改良从读书做起的内容小编就阐述到这里了,希望本篇的信息能够解答大家目前的疑问,想要更多最新的内容记得关注多特软件站哟!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