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特币与狗狗币的财富光环下,各式“数字货币”如雨后春笋,竞相争艳。近期,一种名为派币(Pi)的数字新秀,凭借“手机挖矿”的噱头,迅速在社交媒体上遍地开花,朋友圈、微博尽是其拉新的身影。
区块链梦想,手机轻触即可?多位业内专家指出,真正的“挖矿”乃耗电耗力之事,需复杂算法护航确保安全,手机挖矿实难登大雅之堂。投资者应警觉,防范某些项目方以庞氏骗局之手法层层推广,避免成为“接盘侠”或陷入非法集资的泥淖,更要小心个人隐私泄露的隐患。
派币以“零成本薅羊毛”的心理战术,吸引了超1800万全球活跃“矿工”,其搜索热度直逼比特币。群内热议,有人两年“挖矿”乐此不疲,有人自诩“矿主”,却不知这是否真金白银的财富积累。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吴海峰研究员冷水泼面,指出真正的加密货币挖矿是技术与算力的较量,手机挖矿若成真,其技术基础必定薄弱,市场价值可想而知。派币简单的算法不仅意味着安全性的缺失,也使其在币圈信誉堪忧。
是馅饼还是陷阱:派币的真相派币通过广告调查悄然盈利,首页广告渐多,但其主网上线日期和交易所计划却讳莫如深。众多参与者看似在“挖矿”,实则可能仅为项目方贡献流量,这与日常的积分签到并无二致。
围绕派币,传销疑云与空气币的标签挥之不去。虽然入门无需金钱,但鼓励“拉人头”形成层级收益,让人不得不警惕。而派币的透明度问题——官网未备案,代码难寻,更是增添了其神秘而风险的一面。
区块链安全领域的数据揭示,虚拟货币诈骗案件激增,空气币横行,投资者的资金安全面临严峻考验。
拨开迷雾,风险自知吴海峰警示,币圈的虚拟币多如星辰,真正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后期参与者极易遭遇市场砸盘。手机挖矿更可能暗藏隐私泄露的风险,用户数据可能在不经意间被“打包带走”。
于佳宁给出忠告,投资者应警惕低门槛高回报的诱惑,远离“拉人头”式的传销营销,学会通过开源代码验证项目真实性,并审慎对待非主流交易所的项目,以防掉入操纵市场的陷阱。
在数字货币的狂热之中,理性与知识成为投资者的防身利器,辨识真假,规避风险,方能在波诡云谲的市场中稳住脚跟。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