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谷爱凌从天才少女到双面人谷圣_谷爱凌:从天才少女到双面人“谷圣”

2024-09-05 22:34 来源:网络

最近谷爱凌从天才少女到双面人谷圣_谷爱凌:从天才少女到双面人“谷圣”事件在热度非常高,为大家准备了完整关于谷爱凌从天才少女到双面人谷圣_谷爱凌:从天才少女到双面人“谷圣”事件的所有相关内容,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这方面的情况,请持续关注本站!

谷爱凌从天才少女到双面人谷圣_谷爱凌:从天才少女到双面人“谷圣”

谷爱凌:从天才少女到双面人“谷圣”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研究小组

作者 | 青柠汽水

编辑封面 | 沙漠公爵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平台“那个NG”(ID:huxiu4youth),深入展现当代青年的风貌、经历及态度。

成为偶像,总是伴随着风险。

即使是全民瞩目的体育巨星,也可能瞬间遭遇舆论的风暴。

谷爱凌对此体会颇深。

短短两年,她从天之骄女变为最具争议的公众人物。

曾被誉为天才少女,现在却被冠以“早C晚A”的标签,甚至催生了全民热议的“谷学”现象。

8月21日,谷爱凌通过抖音发布视频,这一天成了“谷学”历史上的转折点。

视频中,她以舞蹈回应批评者,列出自己的成就:为中国赢得39枚奖牌,引入国家队三位主教练,捐赠滑雪装备,为国家和女性发声于世界舞台。

一句引人注目的问句以加粗红字出现:批评者为国家做了什么?

这句质问引发了广泛的反弹,成为反对声浪的导火索。

谷爱凌忽视了一个逻辑缺口,即不支持她并不等同于批评者。因此,不少并非她口中的“批评者”也因这句直指的质疑感到被冒犯:难道民众没有权利不喜爱她吗?

这块不分青红皂白的投掷,伤及了几乎所有关注她的人。

要知道,批评者同样为国家纳税。谷爱凌背后的商业市场,离不开“批评者”的消费支持。

每一位“批评者”通过辛勤工作缴税,间接支撑了谷爱凌近年来的丰厚收入。

众人皆知,冬奥会的辉煌成就某种程度上是相互成就的结果。然而,当一方开始直接质问,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中国有云,伸手不打笑脸人,这次却是笑颜遭到了重击。

有趣的是,谷爱凌的舆论阵地小红书首当其冲。

回顾两年前,那里几乎不允许对谷爱凌的负面评价,曾盛行一种怪异逻辑,即不喜爱她等于不尊重女性。如今,“谷学”成了热门话题,反面声音如同野火燎原。

那些曾经的守护者不得不承认,这位混血运动员兼美国亚裔网红,早已不再是当初的“你的朋友”。

中国人讲究含蓄,批评常带着隐喻。

网友效仿谷爱凌的视频格式,回应了那句挑战——

“五年来,我参加了41次拼多多活动”

“五年来,我是88VIP,参与了44次满减”

“为猫咪网购了39袋猫粮”

“为家中添置了39件电器”

“为拼多多的朋友助力了3次”

“为蚂蚁森林种了小树苗”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三姓家奴”。

调侃与讽刺愈发明智幽默。有人模仿谷爱凌的风格,为历史人物吕奉先制作了视频。

五年来,为大汉征战41次,收复39城,铲除奸臣,培养骑兵,捐献战马。

批评者为大汉做了什么?

谷爱凌的海外社交平台也未能幸免。

尤其是Instagram,表面平静之下,其帖子下的中文评论区已成战场。

中国网民的批评从不需脏字。谷爱凌收获了众多关于国籍的梗。

“谷爱凌看《长津湖》:眼泪分流向黄河与密西西比。”

“早C晚A,八小时的中国人。冬虫夏草,下届冬奥会再来当中国人。”

“为何谷爱凌能在戛纳走红毯?因为她成功在冬奥扮演中国人。”

“你的成就不只是你个人的,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先吹到了你母亲身上。”

“全国人民应把GDP都给谷爱凌,不然她就是在做义工。”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谷爱凌确实遭遇了口碑的严重下滑。

她积累的大众好感几乎耗尽,也没有展现出试图修复这一裂痕的迹象。

追溯谷爱凌的“翻车”历程,喜欢她的人可能出于对她卓越成就的仰望,将她视为民族英雄;而反感她的人,虽然理由各异,却在这一刻空前地团结起来。

人们对她的品格产生了疑问。

在巴黎奥运会上,谷爱凌频繁占据话题中心,似乎抢走了其他运动员的光芒,她的行为更像是一位体育界的网红,而非纯粹的运动员。

用一句话总结便是:“人家办喜事,你却在旁边又唱又跳。”

在中国,谦逊被视为美德,人们认为在他人舞台应低调,而不是抢镜。

谷爱凌与全红婵、张雨霏、潘展乐的合照,被质疑她是在“蹭热度”。原本应是跳水队和游泳队的高光时刻,谷爱凌却占据了中心位置,仿佛明星对待粉丝。

更有甚者,谷爱凌在法国与马尔尚的互动,以及她对美国游泳队的点赞,触动了敏感的神经,引起公众不满。

此外,她曾在Ins上遮挡第二名中国选手张可欣的排名,引发不满。同样是滑雪运动员,张可欣的知名度远不及谷爱凌。

人们还对她的国籍问题表达了不满。

“爱国只是你的说辞”,她被视为“在中国赚钱,在美国纳税”的代表。

冬奥会结束后,谷爱凌的一句“感谢中国”和乘坐私人飞机离开,让人们的热情瞬间冷却。

当大众还以为她是中国滑雪的象征时,她已回到斯坦福,开始了她的精英生活。

网友们恍然大悟:原来在中国是工作,在美国才是生活。

曾经的“韭菜盒子”形象,如今也被质疑为作秀。

谷爱凌在滑雪比赛前手持韭菜盒子的照片,被认为是在模仿他人,视频显示她在镜头前催促工作人员递上包子,疑似抱怨,之后立即换上笑容,这一行为激起了民众对被利用情感的愤怒。

谷爱凌在政治立场上的表态也变得微妙。

在TikTok上,有人留言指责她背叛了养育她的国家,她以一句“which one”回应,这种回答激起了中国网友的不满,认为她试图两边讨好。

虽然谷爱凌巧妙地以“世界公民”自居,避免了直接的政治风险,但在这两大国之间摇摆,无疑是一场高难度的平衡术,稍有不慎,两边都不讨好。

《华尔街日报》的体育记者Rachel Bachman评价谷爱凌在中美之间的平衡策略为“极力避免政治色彩”,保持中立以最大限度减少风险,这种“文化桥梁”的定位为她的商业价值提供了保护。

然而,一旦个人行为脱离团队的精心策划,潜在的争议就会浮出水面。

外界或许认为,中国大众对谷爱凌的态度转变是盲目的民族情绪,但实际情况更为复杂。

争议从双国籍问题开始,但只要她为国争光并保持亲民,大部分中国人仍愿意接纳她。

成熟商业包装的魅力在于,人们乐意接受“富而仁”的形象,当一个混血精英用流利的京片子谈论韭菜盒子,许多潜在的矛盾被表面的平等所掩盖。

但当她一面在中国树立正能量形象,一面在美国社交圈展示西方生活方式,这种“双面人”形象难以长久维持。

专栏作家Mark Dreyer曾预警,如果她对两边说着不同的话,最终会触动两国人民的敏感神经。

谷爱凌的言行打破了以往的平衡,她的精英态度和自我成功论引发了不满。

关键在于,她在中国获得了原本难以触及的商业成功。

如果留在美国,她或许不会享有如此巨大的声望和商机。在中国,谷爱凌的形象恰好契合了民众对混血、精英、爱国的期待。

根据福布斯,谷爱凌在女运动员收入榜上排名第二,场外代言收入高达2200万美元,远超比赛奖金。

她签约了三十多家品牌,从高端时尚到日常消费品,展现了强大的商业吸引力。

在中国众多努力的运动员中,能达到她这种收入水平的寥寥无几。

曾经将她捧上神坛的人,现在转向了她的商业竞争对手郑钦文,后者没有复杂的国籍争议,更符合大众对本土英雄的期待。

回溯整个事件,谷爱凌的公关团队显然对中国文化和公众情绪缺乏深刻理解。

那句“批评者做了什么”的提问,如同李佳琦“79元眉笔贵吗?”的效应,触及了敏感点。

正如《动物庄园》所言:“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更加平等。”

社会的运行法则如此,只是谁来揭示真相而已。

在现今社会的不平等与阶层焦虑中,谷爱凌的言论像是在普通人心头浇油。

她早期的“特权言论”让许多人感到不适,质疑她是否懂得“适可而止”。

谷爱凌将成功归功于个人努力和天赋,却很少提及背后的支持与资源,这种不知自觉的优越感点燃了阶层间的怒火。

谁才是真正的00后代表?是享受中外优质资源的谷爱凌,还是那些默默努力的普通孩子?

那些没有机会进入顶尖学府、没有巨额代言的青年,是因为不够努力吗?

海外华人也加入了批评的行列,因为他们无法像谷爱凌那样轻松跨越国籍界限。

最终,公平成为了核心议题。当公众感到不公平时,最受瞩目的人物往往会成为情绪的靶心。

谷爱凌的“翻车”不仅是形象危机,更是她团队对中国市场误判的后果。

在两年间,人们发现她利用中国对金牌的渴望,凭借混血、精英、爱国的多重身份获利。

但或许,她与其他善于利用机会的精英并无二致。

谷爱凌曾塑造的“北京大妞”形象,现在被看作是地道的加州白人女孩,一个在上流社会中努力攀升的名人。

她的“努力”人设,在公众眼中变得油腻,观众不再买账。

她的形象、言论、甚至发色,都成了批评的焦点。

谷爱凌最紧迫的任务不是反击批评,而是理解《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那句:“批评别人前,要记得,并非每个人都有你的优势。”

她急于展示自己的成就源于天赋,却忽略了自己享有的资源和优势。

享受了优势,就该谨慎使用“努力”这个词。对她而言,或许真的相信一切都基于个人奋斗。

然而,她的优绩主义价值观让她缺乏对大众的基本同情,这是精英阶层的通病,有些人隐藏得好,有些人则不懂掩饰。

优绩主义让个体轻视不如自己的人,忽略了成功的外部因素,而这些条件是多数人难以触及的。

当我们认为自己的成功完全靠自己时,很难去关心那些不如我们的人。成功者往往认为,他们的成就是应得的,而失败者咎由自取。这种逻辑削弱了人与人之间的共鸣。

精英阶层的傲慢,反映出成功者往往沉浸在自己的成功之中,忘记了帮助他们成功的机遇和好运。他们自认为的成功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而那些底层人的困境则是他们自己的责任。这种态度是技术官僚治理下的道德产物。(出自迈克尔·桑德尔的《精英的傲慢》)

谷爱凌初衷可能是为了推广“中国滑雪”,但她的方式显得过于精英化。

对许多中国家庭来说,滑雪是奢侈的,他们更需要的是公共运动设施的普及,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运动。

她曾表示,选择为中国参赛是因为想成为中国年轻人的运动偶像,而她在美国的影响远不及在中国。

但这终究是一场期待的错配。

曾经强调的中国元素,随着冬奥会的结束而淡化,留下的是一位穿梭于时尚界和白人精英圈的网红形象。她在国际红毯上的身影、与政要和科技巨擘的合影,都是她母亲精心规划的商业布局的一部分。

她对底层的轻视,汇聚成了今日的批评之声。

当你加班后回到狭小的出租屋,电梯间里谷爱凌代言的广告牌上,她依旧笑容灿烂,手持某品牌商品。

她的金牌,未能直接影响普通人的生活。

在全球化的逆流中,谷爱凌首次遭遇了属于她的风暴。

改变与希望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有关谷爱凌从天才少女到双面人谷圣_谷爱凌:从天才少女到双面人“谷圣”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还想更多这方面的信息的小伙伴,记得收藏关注多特软件站!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