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建议孩子违法家长必须赔偿被害人_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未成年人违法家长须赔偿被害人

2025-03-06 11:34 来源:网络

最近建议孩子违法家长必须赔偿被害人_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未成年人违法家长须赔偿被害人事件在热度非常高,为大家准备了完整关于建议孩子违法家长必须赔偿被害人_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未成年人违法家长须赔偿被害人事件的所有相关内容,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这方面的情况,请持续关注本站!

建议孩子违法家长必须赔偿被害人_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未成年人违法家长须赔偿被害人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未成年人违法家长须赔偿被害人

### 建议尽快制定“未成年人惩戒法”:应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新思路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位基层检察院检察官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在实际司法执法中,对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如何处置主要依据其年龄。如果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如盗窃时未满16周岁,即使金额很大,公安机关也无法对他们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因此抓到了也只能放掉,或者送专门学校接受矫治教育

#### 检察机关的处理方式

移送至检察院的孩子,都是已经达到相应刑事责任年龄的。检察院会根据具体情节做出三种处理:

1. **情节较轻**:可以直接作出不起诉处理。

2. **情节较重**:向法院提起公诉。

3. **附条件不起诉**:对于触犯《刑法》分则第四、五、六章罪名,可能被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且有认罪悔罪表现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给予六个月到一年不等的考验期。若在此期间内没有新的违法犯罪行为,考验期结束后检察机关将宣布不起诉决定。

#### 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与挑战

张大冬表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对除了刑法明确规定的几种罪名以外的犯罪行为都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这导致部分违法未成年人对实施犯罪行为有恃无恐。因此,他在两会中建议尽快制定“未成年人惩戒法”,对已经涉嫌犯罪但无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改造。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苑宁宁长期研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通过对各地低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的调研,他们发现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呈现出以下特征:

- **失学失管问题突出**:约80%—90%的低龄犯罪未成年人处于失学状态,多数在小学五、六年级至初中一、二年级便脱离学校。

- **家庭监护缺失**:约70%—80%来自隔代抚养家庭、留守流动儿童家庭、单亲家庭、非婚生子女家庭以及离异家庭,家庭监护与教育存在严重不足或偏差。

- **沉迷网络**:该群体普遍长时间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上网,沉迷网络游戏现象严重,不少未成年人接触到网络中的色情、暴力视频等不健康内容,这些不良因素与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存在较强关联性。

- **作案团伙化**:约70%的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2—3人或更多人共同作案,且部分团伙中可能存在成年人。

#### 现行法律法规的执行困境

苑宁宁指出,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已有一套严谨且较为完善的处置措施。我国在修改法律时坚持了矫治、惩罚两条腿走路的思路。一方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了一套从轻到重的矫治措施体系;另一方面,《刑法修正案(十一)》在有限情况下降低了刑事责任年龄。例如,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然而,实践中这些措施的执行并不理想,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对于低龄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很多时候因未达处罚年龄,只是简单地进行批评教育后交予家长,未真正落实法律规定的矫治教育措施。考虑到这类未成年人普遍存在失学失管问题,这种处理方式效果甚微,导致他们反复、持续违法犯罪,直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后被移送检察院、法院定罪量刑。

#### 执行不理想的多重原因

苑宁宁认为,造成执行不理想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 **法律衔接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矫治教育措施与《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处罚措施在实践中存在不同认识与分歧,导致前者难以有效落实。

- **执法人员理念不足**:部分基层执法人员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其相关措施了解不足,执法理念有待提升。

- **考核指标影响**:由于执法工作受考核指标影响,对于低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后适用矫治教育措施是否构成案件及如何量化计算缺乏有效方式,导致基层执法人员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主动性和积极性受挫。

- **实际操作困难**:心理辅导与行为矫治机构缺乏、费用承担主体不明确,以及社工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致使这些措施在大部分地区难以有效实施。

#### 完善立法与强化预防

前述检察官也表示,当前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处置问题,在《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中有相应的规定,但很多规定是原则性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困惑,处置力度也相对不足。例如,送相关未成年人到专门学校是否需要监护人同意?监护人不同意时司法机关能否强制送校?学生入出专门学校需要具备哪些具体条件?从专门学校毕业后如果再犯罪且依然未达刑事责任年龄,该如何处置?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孩子侵犯他人人身、财产权利后,家长不愿承担赔偿义务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都需要明确。

他还指出,目前大多数专门学校都是近一两年刚建立不久,有些地级市还没有专门学校,再加上专门学校的招生规模较小,导致有些未达到相应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在犯罪后因无法采取有效管教措施继续混迹社会反复作案。此外,专门学校作为新生事物,其实际教育效果还有待观察。而未成年人犯罪呈持续增长态势,从国家层面探寻解决之道显得非常紧迫。

该检察官认为,要解决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么尽快弥补相关法律规定中不明确的地方,但相关规定分散在多部法律中,修订起来有一定难度;要么新制定一部法律,将目前分散在多部法律中的涉及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进行分级干预的相关措施进行系统化整合和补充完善,这样既便于实践操作,也有利于进一步加大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力度,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居高不下的现状,回应社会关切。从这个角度看,有代表提出制定“未成年人惩戒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强化家庭教育与法制教育

业内普遍认为,预防大于一切。苑宁宁强调,由于未成年人无法天生熟知法律,成年人有责任为其提供全面、准确的法制教育,需进一步加强普法教育,向社会公众清晰传达低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无须承担后果,且部分后果极为严厉。

张大冬指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持续增长的背后是诸多家庭教育的缺失。他建议通过立法强化监护人责任追究机制,明确规定相关家长必须承担赔偿孩子违法犯罪给被害人带来的各方面经济损失,并将其履行情况纳入个人征信系统,以法律的强制手段督促相关父母承担起监护职责,强化对已经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教育矫治,预防他们再犯。

总之,面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亟需从立法、执法、预防等多个角度入手,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以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上升趋势。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议孩子违法家长必须赔偿被害人_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未成年人违法家长须赔偿被害人全部信息,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后续或相关内容,请关注多特软件站,持续更新给大家带来最新消息!

了解更多消息请关注收藏我们的网站(news.duote.com)。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