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杨振宁反对造大型对撞机全文 网友:美国公民吃着中国人的税

2016-09-06 16:23 来源:网络

  针对杨振宁的文章《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发长文表示“我不能同意他的观点”,并对杨振宁的质疑一一回答。

  在文章中,杨振宁认为,中国不应该修建大型强子对撞机,原因主要是:修建对撞机耗费极多,会挤压其他学科的经费空间,即便物理学中也有更值得探索且费用更少的领域;强子对撞机修建的价值并不明显,其验证的“超对称粒子”可能仅仅只是个“猜想加猜想”;鉴于中国在高能物理学的现状,即便产生结果也可能与中国没有关系。

  关于大型强子对撞机,作为著名高能物理学家,杨振宁的表态无疑是极重的,也把这一争论推向了高潮。一个月前,中国99.99%的人,可能对“大型强子对撞机”是什么还一无所知。但是一个月后,它却逐渐慢慢演变为了一个公共话题。这原因有部分是因为,有丘成桐和杨振宁这样的华人科学家参与其中。但更重要的,则是因为“大型强子对撞机”本身的质疑:它可能是一把让人类叩响“宇宙之门”的钥匙,但也可能——而且可能性更大——是一个没有人知道何时能产生财政回报的黑洞,更糟糕的是,也许是一个幻想和骗局。

杨振宁反对造大型对撞机全文 网友:美国公民吃着中国人的税
杨振宁反对造大型对撞机全文 网友:美国公民吃着中国人的税
杨振宁反对造大型对撞机全文 网友:美国公民吃着中国人的税

  反思:科学的未来与公众的关系是?

  大型强子对撞机的争议还在发酵,但目前而言,论战双方都开始更多诉诸如民族主义一样公众情感而非科技论证。这似乎暗喻一个事实:像西方许多国家一样,中国的科技发展也在越来越受到社会,尤其是公众舆论的影响。

  传统意义上,科学曾经是一个独立的技术领域,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所需要的成本越来越高,对社会其他部分的依赖越发的强。尤其是对于对撞机这样投入极高,时间极慢的基础性研究,势必要得到更多的社会或经济支持。因此,科学和公共舆论关系越发紧密。从正向看,对于环保、反核、动物权利的呼吁,多多少少制约了科学发展的负面作用,使之更加注意人道和社会有益。但有时部分科学进步也要考虑民间的反馈和意见,从而对这些学科发展造成影响。但如少数人将正常的科学研究分歧诉诸政治话语,其结果往往如同苏联的“李森科学派 ”一样非常糟糕。


  “下西洋”是一个令许多中国人都印象深刻的故事。明朝官员对于下西洋徒费钱财、缺乏回报的谴责,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不能说没有道理。但结果是间接使中国错过了地理大发现的行程。今天的网民距离尖端科学,比当初的明朝官员距离航海费用要远得多,但公共舆论却已经成为了新的“言官”。如衡科学要求与社会其他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保证科学发展不会成为少数人决策多数人接受的结果,但又不会影响到科学的独立性?这些问题是需要人们去思考的。

  网友热评:不去尝试国家怎能进步?杨学术上确实厉害,可是人品真的很差,五十年代回国热,他在美国享福,现在老了回来享受了,一个美国人花着中国纳税人的钱

  网友热评:1.钱浪费在科研方面比挥霍在其它领域有价值 2.不建,钱也不会花在民生上

  网友热评:当年毛主席花几百亿建造原子弹的时候也有很多的人反对,但是现在原子弹的成功研发和我国后期对原子能的掌握,以及相关科技的创新对我国的科技发展是多么的重要,想想都觉得毛主席当年的决策是多么的伟大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