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IT业界 > 正文

互联网企业赶紧上市 储粮过冬

2011-04-28 11:1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0年以来,中国互联网公司频频赴海外上市,其中以美国IPO居多,这批上市公司占到了美国IPO公司总数的1/4强,成为2000年新浪、搜狐、网易等网络公司上市后的第二波集体上市浪潮。

  不过,同那一波一样的是,这批上市的网络企业,总结起来都不可避免的有两个问题:市盈率普遍偏高,但上市后股价又表现不错,疑有短期投机客爆炒的痕迹。

  优酷,一个尚未盈利的网络视频公司(也就是没法算市盈率),上市首日较发行价高开110%,近日股价已近66美元;当当,每股收益仅2美分,上市开盘价高开53%,目前股价近26美元,市盈率高达1273倍;奇虎360,每股收益7美分,上市当日高开86%,近日股价33美元,市盈率446倍。至于所谓中国电商第一股麦考林,则被人控诉包装欺诈,有遭集体诉讼之忧。

  至于近日传出的正在紧锣密鼓搞IPO的网秦、人人、世纪佳缘都不是业绩特别优良的公司。人人网目前每股尚亏近1美元,世纪佳缘2009年刚刚扭亏,去年总利润不过360万美元。而网秦,更是在上市前夕被央视“3·15”曝光涉嫌吸费,能否如愿IPO,尚未可知。

  虽然在这一波中,也有市盈率较为稳健的已上市公司,比如不过30倍的搜房网,也有收入结构产业布局较为合理正打算上市的公司,比如盛大文学,但总体而言,这轮中国互联网上市潮,其疯狂程度和上一波上市潮区别不大。

  第一个有趣的问题是,那么多钱,是哪里来的?事实上,不仅是这一批IPO的公司,很多刚刚创业的数字公司,都得到了风险投资的青睐。在这个市场中,似乎到处都是钱,而全球金融危机不是刚刚结束么?

  笔者认为,恰恰是因为这轮金融危机,导致了市场上如此之多的热钱。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次贷这类金融衍生品,当这些衍生品退出后,大量的钱,还是要寻找出路。比如说,养老基金。在很多人的视角里,养老基金是一种厌恶风险的资本,但为了寻求增值,养老基金在次贷投机中也有不少。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曾经出台法案,禁止养老基金参与任何有风险的投资。但仅仅过了4年,这个规定便松动了。养老基金开始投资私人股权基金。

  次贷危机消灭了大量的金融衍生品,过往在这些衍生品中谋求利益的资本,不得不寻找新的目标。以技术驱动的数字新经济的繁荣,使得这些资本迅速大规模地进入这个领域(美国一个退休教师的养老基金就积极投入了太阳能领域)。

  那么,紧接着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这个泡沫,会破灭么?

  几乎没有人否认这个市场存在一定的泡沫,所争论的,无非就是泡沫会不会破灭。如果这些上市公司善用融来的钱,将正在高速发展的业务做实做深,泡沫就不太容易破灭。不过,就我个人观点而言,这一点其实很难。


  电子商务市场目前还在狂打价格战,采用杀人一万自损八千的做法。而中国的社交网络,看似火爆,但其实殊无钱途。微博至今在探索盈利模式,连雏形都没有。人人网依靠一年200多个客户在支撑广告收入,远没有到大规模形成“广告网络”(ad network)的程度。至于互联网的下一个热潮:移动互联网,这批鼓噪着要上市的公司,其实在移动领域,动作并不多,也远远谈不上深耕的地步。

  留给这些数字公司的时间并不多,而上市之后,资本市场的压力,又会让他们无法好整以暇地探索新业务。百度李彦宏告诫说:能上市的,赶紧上市。这句话我个人的解读是:赶紧趁市场尚可,储粮过冬。

  事实上,对于很多公司而言,在业务尚未进入良性运转之前就上市,要么是套现,要么是储备。目前这批上市公司,除风险投资套现外,创始人看来并不急于撤退,那么就只剩下后一种可能了。而这种可能,基本上反映了业界对整个数字经济的看法:冬天,快来了。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多特删除。(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